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路径选择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17
/ 2

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路径选择

王晶

兰州交通大学   甘肃省兰州市   730000

摘要

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取得明显成效,经济社会发展走在全国前列,具备更高起点上推动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良好条件,但经济一体化发展程度仍然偏低、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在分析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研究了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理清了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思路,提出了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现状

长三角区域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简化称呼,覆盖了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三省一市全域,占据约百分之四的国土面积,创造了中国近百分之二十五的经济总量和百分之三十的进出口总额。

(一)经济总量稳步上升

在改革开放以来,长三角作为国内发展的领头军,引领国家经济总量稳步上升, 使得中国经济增长迈上新的台阶。2020年长三角三省一市创造了全国近25%的经济总量。尽管2020年全世界受新型冠状病毒的影响,总体经济呈现下滑趋势,但长三角地区由于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因地制宜的政策,仍然取得了显著成效。

(二)科技创新能力增强

科技创新产业的相互融合和渗透能力与科学技术融入传统产业的能力越来越强。2019年长三角地区R&D(研究与试验发展)相关研究经费6727.9 亿元,2020年长江经济带R&D经费比2019年增长约15%,达到10562.5亿元。同年,长江三角洲地区研发经费支出和有效发明专利数均占全国三分之一左右。长三角地区依附其独特的经济优势,推动了其科技创新产业的高速发展。

(三)人才一体化进程加快

长三角地区努力克服要素资源流动的行政障碍,建立并完善单一市场体系。三省一市把交通、医疗、社会保障、科技创新等因素与经济、社会联系起来,使得经济与社会文化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加快政府间政策制定和市场化进程。教育等资源的自由流动,有效地促进资本、信息的流动,使得人才一体化进程加快。

二、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区域风险传染速度较快

对于长三角地区来说,由于全球范围内的分工与合作,区域内的产业和经济社会活动都处于“一条链”和“一条船”的状态。只要其中任何一个城市的任何环节出现了问题,整个产业链上的所有城市都会受到影响。现在随着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的加强以及区域分工和合作的强化,进而出现“祸不单行”情况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大。

(二)区域行政壁垒严重

长江三角洲半数以上的城市把石油化工、汽车制造、通信工程作为重点发展产业,各个城市之间的竞争大于合作,许多省市片面追求自身经济效益,忽视了整个区域的持续发展。由于地方政府的重要目标是扩大税收收入和追求经济增长,各省市政府间的良性和不良竞争使得各区域的市场价格差异过大。

(三)区域内生态环境较为脆弱

长三角区域面临的生态环境压力显著。由于许多“散乱污”企业在未完成整改的情况下依旧忽视法律法规,只顾自己的经济效益,依然进行未持证排污、不规范排污,导致地区内秋冬季节频发灰霾、土壤中重金属含量过高、水资源质量下降。忽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很大程度上破坏了长三角区域内生态环境。

(四)信息共享障碍重重,区域内发展不平衡

长三角地区在政府政策、投资环境、市场数据等方面存在较为严重的信息共享障碍,导致区域内成员之间分化现象出现。长三角区域缺少自上而下的行政管理体系来实现信息共享。由于区域内信息种类丰富、架构不同且被多个部门分级管理,导致信息共享障碍重重,信息的有效利用率也难以提高。

三、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路径

(一)发挥安徽特色优势,加强区域合作

安徽的经济发展水平低于上海、江苏和浙江,故安徽省深入参与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应该“以低姿态融入高水平”。要实现“由低到高”,首先要在理念、体制、机制上与上海、江苏、浙江实现“同一起跑线”。

(二)发挥上海核心城市功能和龙头作用

上海的发展始终被纳入长三角国家综合发展规划,聚焦于国家战略定位和重点领域,着重发展国家需要、地区需要、效益高的相关产业,重点提升高端要素集聚辐射能力,促使上海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服务功能越来越强大,推动形成长三角优质区域集群。

(三)发挥浙江特色优势,探索区域协调

结合浙江省实际,探索示范区,明确其发展方向以及发展目标。共建长三角生态绿色综合开发区,优先融入核心区,根据长三角生态绿色综合开发区的经验,在杭州、宁波等 9 个区市进一步提升一体化水平,推动全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进程,进而打造世界级的长三角集聚区。要加强多部门合作联合发展,加强省外重点地区和省内综合合作试点地区的协调发展。推动全省域的共同优势。确保与上海的经济等发展路线同方向,协同参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四)发挥江苏独特优势,抢抓发展机遇

要加强统筹协调,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和使命意识以及责任意识,进一步加强与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的交流与协商,在重点领域取得突破,着力解决重点问题,注重结合大局和实际,加快建立自主可控的先进制造体系和高新技术产业平台,集中技术创新,促进与上海市科技创新中心、金融中心的紧密吸引、相互支持、共同发展,不断推进绿色发展一体化、集中合作、水资源保护。以长江、太湖等流域为重点区域,防治水污染,恢复水生态。

四、促进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区域金融机构合理布局,降低金融风险

在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合理发挥优秀金融机构的带动作用的同时应采取协同防御的方式应对风险,建立三种治理机制,即在突发性风险发生时立即启动应急机制;一旦爆发感染风险,应立即启动自动隔离机制;在相关风险爆发的情况下,应立即启动协作控制机制,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利得和降低风险。

(二)加强政府合作交流

优化不完全适应社会发展的绩效评价体系。GDP只衡量辖区内的地方经济发展,不适应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应着眼于区域协调发展,制定更加合理的评价体系,明确行政区域内的行政区域,加强政府间的行政合作与协商,制定相关的行政安排,促进政府间的深入合作与交流。

(三)培育和优化区域生态系统

推动建立区域生态绿色一体化的法律法规体系,推动上海、江苏和浙江共同制定和实施示范领域的饮用水保护法律法规。将共同制定的饮用水保护区的技术成果和需要法律规范和制度化的管理要求中各自的责任和权利充分纳入示范区饮用水保护体系中。

(四)加强区域间信息共享,强化区域内责任分工

推进大平台建设和跨境区域合作,兼顾区域内部的合作和联系。坚持市场机制与产业政策导向结合,加强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紧密合作,促进高污染重工业产业的转移,推动长三角中部地区中的传统产业向长三角中部地区以外的城市转移,实现更大区域的分工、合作与转移。进一步优化区域产业布局,支持区域内部深度融合,推进农村振兴战略,巩固扶贫成果。对于优秀且成效明显的政策,区域内各省市应该加强沟通交流并且集合自身实际,积极加以运用。

区域一体化在全球范围内都有着丰富的经验和实践。一体化是一把双刃剑,带来机遇和红利的同时也会带来风险和挑战。因此,在长三角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巧妙借用“市场一体化”之手,避免走远路走弯路,确保长三角经济一体化更好、更协调发展,实现长三角区域更高质量一体化的发展。

王晶(1998.7—),女,汉族,籍贯:甘肃天水人,兰州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1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会计,研究方向:财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