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外冲击波对于足底筋膜炎,肩周炎,网球肘的疼痛治疗及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18
/ 3

体外冲击波对于足底筋膜炎,肩周炎,网球肘的疼痛治疗及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吴玉娇

核工业四一七医院   中医疼痛科   陕西省   西安市   710600

【摘要】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对于足底筋膜炎,肩周炎,网球肘的疼痛治疗及临床应用效果分析,总结相关临床经验。方法:2021年12月至2023年5月期间我院足底筋膜炎,肩周炎,网球肘患者中,根据入院时间随机各抽取了足底筋膜炎,肩周炎,网球肘的疼痛患者共270例进行研究,将其均等划分为筋膜炎患者90例患者分为随机分为对照1组与观察1组,肩周炎90例患者分为随机分为对照2组与观察2组,网球肘的疼痛90例患者分为随机分为对照3组与观察3组共六组,对照组组患者均接受了针刺治疗,观察组患者均接受针刺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将两组治疗结果中的各项指标对比分析。结果: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观察1组为91.11%明显高于对照1组73.33%,差异较为明显(P<0.05);观察2组为88.89%明显高于对照2组71.11%,差异较为明显(P<0.05);观察3组为95.56%明显高于对照3组75.56%,差异较为明显(P<0.05);观察1组与对照1组患者的MEPS总评分分别为(85.02±4.71)分、(78.22±4.85)分,疼痛评分分别为(32.65±4.02)分、(36.85±3.88)分,关节活动范围评分分别为(18.96±1.91)分、(14.65±2.00)分,稳定程度评分分别为(7.85±0.40)分、(6.74±0.33)分,日常功能评分分别为(21.30±3.06)分、(18.80±3.05)分,观察2组与对照2组患者的MEPS总评分分别为(89.00±3.61)(76.71±0.91)分,疼痛评分分别为(30.72±0.93)(33.12±2.24)分,关节活动范围评分分别为(19.12±1.14)(15.23±1.05)分,稳定程度评分分别为(5.39±1.29)(4.89±0.24)分,日常功能评分分别为(20.33±1.45)(16.90±1.24)分,观察3组与对照3组患者的MEPS总评分分别为(89.02±1.03)(77.35±2.01)分,疼痛评分分别为(29.02±1.03)(30.84±1.34)分,关节活动范围评分分别为(17.92±2.09)(15.09±1.92)分,稳定程度评分分别为(6.08±1.50)(5.90±1.92)分,日常功能评分分别为(22.09±1.94)(19.24±2.01)分;六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足底筋膜炎肩周炎网球肘患者的治疗中应用针刺联合冲击波治疗,可以有效治疗疼痛和提高关节稳定程度,能够让患者充分的认可治疗工作。

【关键词】网球肘;足底筋膜炎;肩周炎;针刺;冲击波

足底筋膜炎,肩周炎,网球肘是临床中的常见疾病,患者会在相应位置产生疼痛,临床中多采用针刺治疗,安全性较高[1]。体外冲击波治疗方式属于物理治疗,起效果更佳,尤其对于以上疾病可以起到良好的疗效,能够加速患者的恢复,远期疗效显著,患者在后期不会再次出现症状反映。本次研究将入院时间在2021年12月至2023年5月的患者中,随机抽取了90例参与本次研究,开展体外冲击波治疗,并探讨相关临床指标的变化,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根据入院时间在2021年12月至2023年5月中随机抽取了根据入院时间随机各抽取了足底筋膜炎,肩周炎,网球肘的疼痛患者共270例进行研究,将其均等划分为筋膜炎患者90例患者分为随机分为对照1组男23例、女22例、合计45例患者,观察1组男20例、女25例、合计45例患者;肩周炎90例患者分为随机分为对照2组男19例、女26例、合计45例患者,观察2组男20例、女25例、合计45例患者;网球肘的疼痛90例患者分为随机分为对照3组男25例、女20例、合计45例患者,观察3组男26例、女19例、合计45例患者共六组。年龄在25~61岁之间,年龄均值为(41.70±2.33)岁。六组患者进行基本资料的比较,差异较小(P>0.05)。

1.2方法

对照组三个组患者均接受针刺治疗,指导患者保持舒适的姿势平躺或者坐着,对针刺的皮肤部位进行消毒处理,用毫针泻法取阿是穴行多向透刺,得气后留针30min,每天治疗一次,治疗五天后休息两天,连续治疗三周。

观察组三个组患者均接受针刺联合冲击波治疗,使用的冲击波仪器为深圳普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 注册证编号为粤械注准20212091151,型号为LC-570,频率设置为 5~8Hz, 压力设置为2~3.5bar,中心为患者的压痛点,冲击波次数控制在2000次,每3-4天治疗一次,连续治疗2个月。

1.3统计学处理

综合所有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软件版本为SPSS22.0,结果均符合正态分布,卡方对所有的计数资料进行计数验证,用均数±标准差表达分析结果,数据的比较检验结果用t来表示。当P>0.05时说明研究的同类数据的比较结果不明显;而当P<0.05时说明同类数据的比较结果差异明显。

2结果

2.1分析比较六组的治疗总有效率

对比六组的治疗总有效率进行评价,观察1组为91.11%明显高于对照1组73.33%,差异较为明显(P<0.05);观察2组为88.89%明显高于对照2组71.11%,差异较为明显(P<0.05);观察3组为95.56%明显高于对照3组75.56%,差异较为明显(P<0.05)如表一。

表一 六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n,(%)]

组别

n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观察1组

45

25(55.55)

16(35.56)

4(8.89)

41(91.11)

对照1组

45

17(37.78)

16(35.56)

12(26.67)

33(73.33)

X2

--

--

--

--

4.116

P值

--

--

--

--

<0.05

观察2组

45

24(53.33)

16(35.56)

5(11.11)

40(88.89)

对照2组

45

19(42.22)

13(28.89)

13(28.89)

32(71.11)

X2

--

--

--

--

5.621

P值

--

--

--

--

<0.05

观察3组

45

28(62.22)

15(33.33)

2(4.44)

43(95,56)

对照3组

45

20(44.44)

14(31.11)

11(24.44)

34(75.56)

X2

--

--

--

--

4.429

P值

--

--

--

--

<0.05

2.2分析比较六组的MEPS评分

与对照组三个组相比,观察组三个组患者的MEPS总评分评分相对较高,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如表二。

表二 两组的MEPS评分比较(分)

组别

n

MEPS总评分

疼痛评分

关节活动范围评分

稳定程度评分

日常功能评分

观察1组

45

85.02±4.71

32.65±4.02

18.96±1.91

7.85±0.40

21.30±3.06

对照1组

45

78.22±4.85

36.85±3.88

14.65±2.00

6.74±0.33

18.80±3.05

t值

--

3.203

4.102

4.003

3.698

5.003

P值

--

<0.05

<0.05

<0.05

<0.05

<0.05

观察2组

45

89.00±3.61

30.72±0.93

19.12±1.14

5.39±1.29

20.33±1.45

对照2组

45

76.71±0.91

33.12±2.24

15.23±1.05

4.89±0.24

16.90±1.24

t值

--

2.712

3.985

3.290

1.294

2.455

P值

--

<0.05

<0.05

<0.05

<0.05

<0.05

观察3组

45

89.02±1.03

29.02±1.03

17.92±2.09

6.08±1.50

22.09±1.94

对照3组

45

77.35±2.01

30.84±1.34

15.09±1.92

5.90±1.92

19.24±2.01

t值

--

1.824

2.742

3,955

1.894

2,652

P值

--

<0.05

<0.05

<0.05

<0.05

<0.05

3讨论

足底筋膜炎是一种足部疾病,指的是足底筋膜受到炎症或损伤,导致足底疼痛和不适。常见症状包括足底疼痛、脚跟疼痛、脚底弓部疼痛等。肩周炎是一种肩部疾病,指的是肩关节周围的肌肉、肌腱和滑囊受到炎症或损伤,导致肩部疼痛和功能障碍。常见症状包括肩部疼痛、肩关节活动受限、肩部僵硬等[2]。网球肘指的是肘关节外侧的肌肉和肌腱受到炎症或损伤,导致肘部疼痛和功能障碍。常见症状包括肘部疼痛、握力减弱、肘关节活动受限等。体外冲击波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治疗手段,能够放松肌肉,提高患者的关节功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上述疾病均能进行有效治疗。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观察1组为91.11%明显高于对照1组73.33%,差异较为明显(P<0.05);观察2组为88.89%明显高于对照2组71.11%,差异较为明显(P<0.05);观察3组为95.56%明显高于对照3组75.56%,差异较为明显(P<0.05);观察1组与对照1组患者的MEPS总评分分别为(85.02±4.71)分、(78.22±4.85)分,疼痛评分分别为(32.65±4.02)分、(36.85±3.88)分,关节活动范围评分分别为(18.96±1.91)分、(14.65±2.00)分,稳定程度评分分别为(7.85±0.40)分、(6.74±0.33)分,日常功能评分分别为(21.30±3.06)分、(18.80±3.05)分,观察2组与对照2组患者的MEPS总评分分别为(89.00±3.61)(76.71±0.91)分,疼痛评分分别为(30.72±0.93)(33.12±2.24)分,关节活动范围评分分别为(19.12±1.14)(15.23±1.05)分,稳定程度评分分别为(5.39±1.29)(4.89±0.24)分,日常功能评分分别为(20.33±1.45)(16.90±1.24)分,观察3组与对照3组患者的MEPS总评分分别为(89.02±1.03)(77.35±2.01)分,疼痛评分分别为(29.02±1.03)(30.84±1.34)分,关节活动范围评分分别为(17.92±2.09)(15.09±1.92)分,稳定程度评分分别为(6.08±1.50)(5.90±1.92)分,日常功能评分分别为(22.09±1.94)(19.24±2.01)分;六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与对照组73.33%的治疗总有效率相比,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1.11%明显较高,差异较为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的各项评分也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说明在患者的治疗中,应用体外冲击波治疗后的总有效率、MEPS评分均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效果优于传统针刺治疗,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远期疗效更为稳定,患者对治疗工作的评价较高。

综上所述,体外冲击波对于足底筋膜炎,肩周炎,网球肘的疼痛治疗及临床应用效果良好,适合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王希燕. 经肌筋膜链触发点联合常规压痛点进行冲击波治疗足底筋膜炎的疗效观察[D].青岛大学,2022.DOI:10.27262/d.cnki.gqdau.2022.001923.

[2]刘俊桐. 体外冲击波配合针刀治疗足跟脂肪垫炎的临床疗效观察[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22.DOI:10.27127/d.cnki.ghlzu.2022.000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