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煤油闪点测定结果准确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19
/ 2

提高煤油闪点测定结果准确性

段琰玲

(兰州石化公司质检计量中心炼油质检二室 甘肃 兰州 730060)

摘要:通过《石油产品闪点测定法》(宾斯基-马丁闭口杯法)和《石油产品和其他液体闪点的测定》(阿贝尔闭口杯法)对比闪点,提高煤油闪点测定结果准确性。

关键词:煤油;闪点;准确性

1.立项背景

闪点是判断油品着火的危险性,闪点越低,危险性越大、判断油品的蒸发倾向,闪点越低,蒸发损失越大、判断油品的变质情况。从闪点可鉴定油品发生火灾的危险性。因为闪点是有火灾危险出现的最低温度。闪点愈低,油品愈易燃,火灾危险性也愈大。所以易燃液体也根据闪点进行分类。按闪点的高低可确定其运输、储存和使用的各种防火安全措施。

目前A实验室闭口闪点测定用GB/T 261-2008《石油产品闪点测定法》(宾斯基-马丁闭口杯法),B实验室闭口闪点测定采用GB/T 261-2008和《石油产品和其他液体闪点的测定》(阿贝尔闭口杯法)。测定结果重复性都很好,但A室闪点结果始终比B室闪点结果大2到3

2.主要研究内容

闪点是在规定试验条件下,样品蒸气接触火焰并引起闪燃时的最低温度。阿贝尔闪点测定原理是:试样放入阿贝尔闪点仪的样品杯中以规定的速度加热,测试小火焰按规定的时间间隔导入样品杯内,火焰使试样上方蒸气点燃并在样品杯中有明显的闪燃的最低温度作为闪点。宾斯基-马丁闭口闪点法方法概要是:将试样倒入试验杯中,在规定的速率下连续搅拌,并以恒定的速率加热试样。以规定的温度间隔,在中断搅拌的情况下,将火源引入试验杯开口处,使样品蒸气发生瞬间闪火,且蔓延至液体表面的最低温度,此温度为环境大气压下的观察闪点,再用公式修正到标准大气压下的闪点。

2.1  A实验室和B实验室对比

A实验室和B实验室成立专项小组大讨论影响闪点测定因素,经过讨论决定测定时将火焰直径调节为4.0mm,在整个试验期间,试样以5/min的速率升温,且搅拌速率为100r/min,搅动方向向下。当试样的预期闪点不高于110,从预期闪点以下23 开始点火,试样每升高1点火一次,点火时停止搅拌。控制试验杯盖上的滑板操作旋钮或点火器,使火焰在0.5s内下降至试验杯的蒸气空间内,并在下降位置停留1s,然后迅速升高回至原位置。表1 是A实验室和B实验室通过GB/T 261-2008和GB/T27847-2008(自动)进行闪点测定结果对比试验。

表1 A室和B室闪点试验对比结果/

样品

A室手动

B室手动

B室自动

A室B室手动之差

B室自动手动之差

A

44.0

42.0

41.0

2.0

1.0

B

43.5

41.5

41.0

2.0

0.5

C

45.0

42.5

41.5

2.5

1.0

A

46.0

43.0

42.0

3.0

1.0

B

45.0

43.0

42.5

2.0

0.5

A

45.0

42.5

42.0

2.5

0.5

B

45.0

43.0

42.0

2.0

1.0

C

45.0

43.0

42.0

2.0

1.0

A

46.0

43.0

42.5

3.0

0.5

B

48.0

46.0

45.5

2.0

0.5

C

47.5

45.0

44.0

2.5

1.0

B

46.0

43.0

42.0

3.0

1.0

C

46.5

44.0

43.0

2.5

1.0

A

47.5

45.0

44.0

2.5

1.0

B

46.5

44.5

43.5

2.0

1.0

C

45.5

43.5

43.0

2.0

0.5

由表1看出,A实验室手动闭口闪点测定结果始终高于B实验室测定结果2~3。B实验室GB/T 261-2008《石油产品闪点测定法》(宾斯基-马丁闭口杯法)比阿贝尔闭口闪点测定法高0.5~1.0

2.2 A实验室和B实验室进行人员对比试验

经过GB/T 261-2008和GB/T27847-2008试验对比,小组决定培训两实验室人员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讲解试验原理,测定时的影响因素及注意事项,统一操作手法后。B实验室人员到A实验室进行同一台仪器、同一方法(GB/T 261-2008)进行人员对比。结果见表2。

表2  不同人员试样对比结果/

人员

A室

B室

重复性/

最大之差/

符合要求

I

II

III

I

II

III

结果/

A样

44.0

45.0

44.0

44.0

44.0

45.0

1.5

1.0

符合

B样

45.0

46.0

45.0

46.0

45.0

45.0

1.5

1.0

符合

C样

47.0

47.0

47.0

47.0

47.0

47.0

1.5

0.0

符合

表3  不同人员标样对比结果/

人员

A室

B室

重复性/

最大之差/

符合要求

I

II

III

I

II

III

标样结果/

69.0

70.0

70.0

70.0

69.0

70.0

±2

1.0

符合

由表2、表3看出,A实验室和B实验室不同人员使用A实验室同一台闭口闪点测定仪器测定试样和标样结果最大之差是1,符合GB/T 261-2008重复性要求和标准样品要求。这说明人员不是影响测定的主要因素。

2.3改造闪点测定仪器

两室经过统一操作手法对比,数据显示样品量的多少,升温速度、搅拌速度等都不是影响的主要因素,于是开始排查仪器。

A实验室和B实验室互相拍照片,聘请同一专业人员排查仪器有什么异常。最终发现A实验室仪器使用年限长,闪点测定仪点火头偏高,旋转扭不顺畅,有时候闪完火就会卡住,旋钮几秒后才能恢复。于是把闪点测定仪杯盖拆卸下来,用溶剂油等溶剂彻底清洗,并更换螺丝重新组装,把点火头向下调整了1毫米。然后用标样标定,结果见表4。

表4  标样标定结果/

标定时间

标样值/

测定值/

是否符合

2023.4.22

70±2

70

2023.4.23

70±2

69

2023.4.24

70±2

71

由表3看出,A实验室闭口闪点测定仪标样实际测定值符合标样标准值。说明仪器重复性好,满足生产需求。

3.难题攻关成果

3.1 两实验室进行对比

A实验室用GB/T 261-2008《石油产品闪点测定法》(宾斯基-马丁闭口杯法)和B实验室阿贝尔闭口闪点测定法进行对比,结果见表5。

表5  A室手动和B室自动闪点对比结果

时间

样品

A室手动

B室自动/

最大之差/

2023.5.4

A

45.0

44.0

1.0

B

45.5

44.0

1.5

C

44.0

43.0

1.0

2023.5.5

B1

42.5

41.5

1.0

B2

42.0

41.0

1.0

B3

41.5

40.5

1.0

2023.5.12

A

44.0

43.0

1.0

B

44.0

43.0

1.0

C

45.0

43.5

1.5

2023.5.16

A

45.0

44.0

1.0

B

44.0

43.0

1.0

C

45.0

44.0

1.0

由表看出A室手动闭口闪点测定仪(宾斯基-马丁闭口杯法)和B室自动闭口闪点测定仪(阿贝尔闭口闪点)闪点最大之差是1.5,符合方法要求。

4.结论

经过难题攻关,A实验室和B实验室找到了测定煤油闪点的关键要点,主要是A实验室《石油产品闪点测定法》(宾斯基-马丁闭口杯法)仪器太陈旧,各项组件老化,堵塞。导致样品闪火点火时间长,轻组分损失,整个试验过程时间偏长,测定结果整体偏高。经过仪器维护、保养、更换零件等各项措施,使宾斯基-马丁闭口杯法测定仪器达到最佳状态,然后进行标样标定,和B实验室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证明两实验室结果符合再现性GB/T 261-2008《石油产品闪点测定法》(宾斯基-马丁闭口杯法)要求,煤油测定结果准确性有了进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