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工程中的风险与应急体系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19
/ 2

电力工程中的风险与应急体系分析

陈东

320981198812307728

摘要:电力生产状况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繁荣程度,电力生产及供应是保障人类生产生活有序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将风险管理理论应用到电力生产评估与防范中,可以有效控制电力生产遭受的风险危害程度。为进一步增强电力生产的安全高效程度,确保电力生产输送持续进行,有关部门要加强风险管理理论的应用和应急防范体系搭建,为电力企业生产运行营造积极健康的发展环境,有效提高电力生产部门的经营管理水平,让电力生产在目标、制度明晰的条件下有序开展。本文主要分析电力工程中的风险与应急体系分析

关键词:应急体系,系统性风险,层次化处理,应急预案。

引言

电力生产面对的挑战和压力都十分艰巨,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覆盖使人类生产生活更加简便,随之而来的电力消耗也逐渐加剧,如果电力生产与供应不及时,那么社会经济必将遭受重大损失,人民群众生产生活质量也会明显下降。基于此,有关企业加强电力生产安全风险和应急体系的创建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电力生产质量与供应水平也会上升至全新高度。

1、电力生产安全风险与应急体系的特点

(1)电力需求上涨,生产成本增加。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质量和用电需求都在不断上涨,与此同时电力生产成本也在持续增加。在新的电力生产环境下,很多地区存在电力供应不及时或者电量不足的问题。不仅如此,很多可供发电的能源物质消耗殆尽,这也造成电力企业生产压力大,成本费用高的情况。目前我国煤炭资源的供给状况并不稳定,既有可能违反经济原理,又有可能危及电力生产安全。(2)安全风险评估不客观。市场环境的变化对电力企业影响深远,因此电力公司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安全生产问题,以及如何提高经济效益。一般来说,发电公司的盈利是由成本决定的,当电力公司处于成本优势时,其盈利空间就会更大。电力企业的生产经营风险既包括电力生产又包括电力输送和电力销售等,所以在进行电力生产经营操作时要充分考虑电力生产的全过程,同时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制订相应的风险管理体系和评价标准。生产风险评价需要由专业人员负责,发挥风险预防的重要职能,目前我国很多电力企业缺乏专业性人才,并且把主要精力都集中在电力生产当中,对安全风险评估预防缺乏合理重视,最终导致电力生产事故隐患频繁发生。

2、施工注意事项

在架设塔柱时,应遵守下列技术规范:(1)钢筋混凝土塔柱的装卸、运输时严禁碰撞、跌落;(2)塔柱必须竖直设置,其横向偏差不得小于5cm,杆梢偏差不得小于其直径的0.5倍;(3)在设置转角塔时,应先将其向外偏移,然后在进行紧线操作后将其拉成竖直;(4)在设置末端塔柱时,应先在牵引方向上倾斜,在紧接后再进行竖直;(5)确保两根柱子的竖直位置,并且误差不超过指定的范围。在建立塔杆塔基时,应首先对基坑进行定位,使其水平偏差小于5cm,顺向偏差小于0.03cm。角杆、分支杆的横向偏差和顺向偏差都在5cm以内,如果下面有障碍,杆位偏离超出规定的范围,可以采取相应的补偿措施,如果有很大的偏差,就必须进行调整。在下杆区土质疏松、湿度大的情况下,应采取相应的加固措施。

3、电力生产安全风险与应急体系的创建

3.1实施系统性风险管理

实施系统性风险管理是为了对组织面临的各种风险进行全面、系统的识别、分析、评估和应对,以实现有效的风险控制和提升组织的绩效。识别并归类可能对组织产生负面影响的各种风险。这包括内部和外部环境的风险,如战略风险、操作风险、法规合规风险、市场风险等。对已识别的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估,以确定其概率、影响程度和优先级。使用定性和定量方法来评估风险,比如风险矩阵、事件树分析、敏感性分析等。制定并实施适当的风险应对策略,包括风险避免、减轻、转移和接受。确定应对措施,并建立相应的应急预案,以便在风险事件发生时能够及时应对和恢复。建立有效的风险监测和控制机制,以确保及时发现和评估新的风险,并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控制和管理。这需要建立有效的指标体系、内部控制机制和风险报告和沟通渠道。定期评估和审查风险管理的有效性,并进行持续改进。根据实际情况和经验教训,调整风险管理策略和应对措施,提高组织对风险的识别和应对能力。建立积极的风险管理文化,培养员工的风险意识和责任感。推动全员参与风险管理,促进风险管理流程的透明度和有效性。

3.2建立完善的应急系统

建立完善的应急系统对于组织在面对紧急情况和突发事件时能够及时、有序地做出应对至关重要。首先,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识别可能影响组织的各种潜在风险和应急情况。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应急方案,并进行定期的应急演练和模拟训练,以验证和提高应急响应的效率和质量。明确组织内各个层级的应急管理责任和职责,建立清晰的指挥体系和沟通机制。确定应急小组,并明确每个成员的角色和职责,以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有序地协调和指挥各项应急活动。建立有效的预警系统,及时获取相关的紧急信息和预警信号。采用技术手段和监测设备来实时监控可能的危险源,并提前预测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以便及时调动应急资源和采取措施。合理配置和储备应急资源和设备,包括人员、物资、通信设备、紧急供电设备等,以满足不同应急情况下的需求。同时,建立与外部合作伙伴和机构的联系和协调机制,以便获取更多的支援和资源。确保信息的及时、准确传递和共享,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和通信网络。在应急事件发生时,及时发布相关信息和指导,避免谣言传播和信息不对称,提高公众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响应能力。根据实际应急情况和经验教训,不断改进和修订应急方案和程序,提高应急响应的能力和效率。同时,定期进行应急演练和评估,发现问题并进行相关培训和知识分享,提高组织内部的应急意识和技能水平。

3.3提高工作人员应急能力

提高工作人员的应急能力是建立一个有效的应急体系的重要环节。为工作人员提供相关的应急培训和教育。这包括紧急情况下的行为规范、应对技巧、危险识别和逃生等方面的培训。定期组织模拟演练,让工作人员在实践中熟悉应急程序和操作流程。确保工作人员了解组织内部的应急计划和程序,并能够及时获得相关的应急信息。建立有效的信息传达机制,包括使用通知、会议、电子邮件等方式进行内部应急通知与沟通。明确工作人员在应急情况下的角色和责任。每个岗位或部门应该清楚他们在应急响应中的职责,并了解与其他团队成员的协调与合作方式。定期进行角色和责任的回顾和培训,以确保每个人都清楚自己的职责。提供心理健康支持和培训,以帮助工作人员应对紧急情况下的压力和应急事件的心理冲击。这包括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培养应对压力和不确定性的技能,以及加强团队合作和互助。定期进行应急事件的回顾与总结,分享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教训。

结束语

建立完善的应急系统和提高工作人员的应急能力是组织保障安全和稳定运营的重要举措。在面对突发事件和应急情况时,拥有一支应对能力强、经验丰富的团队,能够有效地减少潜在风险和损失,并保护员工和财产的安全。通过持续的培训和演练,加强沟通和协作,提高心理健康支持,我们能够不断提升自身的应急能力和应对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华荣.电力系统安全风险评估与应急体系研究[J].科技与企业,2015(22):49.

[2]张富军.浅析新形势下电力生产安全风险与应急体系建设[J].中国设备工程,2022(06):262-264.

[3]张忠锋,樊雪松.电力系统安全风险评估与应急体系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8,15(19):59-60.

[4]钟海.安全风险评估在配电网生产运行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北京: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7.

[5]李琼.电力企业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研究[D].陕西:西安理工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