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镇生态绿化景观规划建设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23
/ 2

小城镇生态绿化景观规划建设探究

黄林林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二十九团城镇管理服务中心

摘要:小城镇建成面积持续扩大,对于绿化生态景观的建设要求不断发生变化,各级政府对于此项城市建设工作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小城镇居民对于绿化景观也逐步形成了更高的期待。必须以小城镇生态建设与景观建设需求为基本导向,优化绿化景观系统的规划设计与建设管理工作。本文首先对小城镇生态绿化景观建设现状进行总结,而后提出了能够满足小城镇建设与发展需求的绿化景观规划以及建设建议,以此为小城镇打造高质量生态绿化景观提供参考思路。

关键词:小城镇;生态绿化景观;规划建设

近年来,多个地区都在推动精品特色小城镇建设工作,在狠抓多种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围绕城市服务与管理这一重点任务,秉承共建共享、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按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工作思路,持续优化城市服务与管理功能,提高城市品质,美化城市环境,以此为群众提供更加美好、舒心、方便的生活。在生态绿化景观规划、设计与建设环节中,应结合小城镇特点来确定景观内容与构建方法。现围绕小城镇中的生态绿化景观方面的内容展开探讨。

1小城镇生态绿化景观规划建设现状

1.1城镇生态绿地建设差距相对较大

在小城镇发展过程中,绿地率与绿化覆盖率方面的要求逐步变化,按照当前的国家园林城市标准可知,小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需要在10m2以上,整体绿地率至少要达到30%。但依托相关调查结果可知,不少城镇尚未达到标准,尤其是中小规模的城镇,其人均绿地面积尚未达到3m2,部分城镇人均绿地面积更少。由此可知绿化生态景观建设任务在小城镇发展中的紧迫性。

1.2城镇生态绿化景观建设难度高

城镇生态建设与绿化景观设计环节中,需要应对改造旧城区的工作,而处于旧城区范围内的老旧建筑有着较强的原始感,同时,新建建筑往往又具有强烈的现代都市感。若未针对新旧建筑进行合理地布局,则会导致城市景观显现出强烈的矛盾感与不协调感[1]。通过生态景观规划可以实现对其的有效协调,并使新旧建筑之间形成良好的过渡。然而,在现有的城市景观体系下,森林等生态景观质量尚有提升空间,绿地、林地、公园分布不均,绿化布局合理性亟需加强,导致生态景观能够发挥的作用相对有限,导致新城区建设以及老城区改造中欠缺生态美感。

1.3经济发展制约作用显著

不少小城镇长期处于经济欠发达的发展状态,建设与规划生态绿化景观必须有良好的物质条件。在资金不足的前提下,小城镇进行绿化景观建设与规划时,往往会优先考虑低成本、简单化的方案,这也是其绿化景观质量相对较低的原因。也有部分城镇仍旧将发展重点置于经济建设环节,在以往的景观规划中,优先考虑经济发展需求,出现了毁草砍树、填充水域等过度开发行为,破坏了原始自然景观,导致后续进行生态景观构建时可利用的资源大幅减少。

2小城镇生态绿化景观规划建设建议

2.1完善整体规划方案

生态绿化景观建设对于小城镇而言,属于系统性、长期性工程,需要与其经济发展相适应。为实现对资源的高效充分利用,强化各方协同作用,有序推进绿化景观建设,应围绕小城镇的生态建设以及景观现状,做好顶层设计与规划工作。首先,应深入推进前期调研工作,重点对城镇自然环境的资源承载力与容量进行评估,为后续的绿化布局与景观设计提供基础性信息,也确保规划方案在景观构建的实践环节中保持较强的可行性。其次,相关部门应提高对绿化景观建设工作的重视度,依托行政手段对景观初期规划、中期建设以及后续管理任务进行分解与承担,确保责任主体明确,分工合理,对可利用的各类资源进行有效调动与优化配置,使景观建设能够以高质量、高效率的方式完成。若发生问题,则能够做到追究责任与及时整改调整。最后,应为绿化景观建设形成考核机制,确保规划方案能够得到有效落实,通过与之配套的激励机制来调动参与单位的动力与积极性[2]

2.2科学规划生态绿地

建设绿化景观时,需要遵循生态优先、因地制宜与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同时兼顾保护与发展两项工作,并对城镇独有的风土人情予以尊重,使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能够相得益彰。在绿地规划中,需综合考虑绿化所用的花草树种的美观性与实用性,避免因过多的外来物种而导致小城镇当地的生态系统遭到破坏。以景观所在区域的地理环境等自然条件为基准,选取适宜种植的绿化物种,优选选取乡土物种,以此使其能够适应生长环境。可引导群众参与绿化景观设计,获取其对于绿化景观建设的意见,确保群众对于绿化景观有着较高的满意度。以实际的环境美化需求为基本导向,来选取筛选绿化植物。比如,为交通干道进行绿化时,不可忽视道路具有的功能性质、景观空间构成要素、行人通行要求、相关设施以及离地条件等。道路两侧可种植常绿树种,借此发挥出过滤粉尘污染物的功能。庭院处需重点关注行人对景观的视觉感受,宜种植观叶、观花、常绿植物。建筑物周边应种植相对低矮的苏铁、红花继木等灌木,以免挡光,为使其能够正常生长,需对种植间距进行精准把控。栾树、悬铃木、银杏、桂花、香樟树都在可选绿化树种范畴中,其抗病虫、抗烟尘能力均比较强,维护成本也比较低。另外,若小城镇存在水资源短缺的情况,则可选择耐寒型、节水型植被,并采用喷灌与滴灌等有助于实现节水灌溉目标。

2.3有效协调城镇景观

小城镇景观包括功能性景观、历史性景观以及标志性景观。标志性景观往往能够展现出小城镇独具的特色,大多是由历史景观与人工景观共同构成,主要为标志性或者纪念性建筑,可对城镇的文化品位进行有效提升,并需要和周边环境相互适应[3]。历史性景观最关键的功能是为小城镇营造历史文化氛围。绿化景观设计环节中,必须和城市已有的历史景观有效呼应,以免出现突兀感。比如结合当地的红色旅游资源,最大程度地对原始生态景观加以保留,融合自然山水与人工园林绿化,建设古亭、吊桥、栈道与革命先辈雕塑。推进自然景观建设的同时,也满足了旅游业当前的发展需求。功能性景观主要为现代都市景观,可通过绿化缓冲带来将城市工业区和综合居住区、商业区等其他区域分开,从而减轻工业区带来的污染。在综合居住区中建设城镇公园时,除了满足群众观赏生态景观的需求,建设树林、花坛与绿化带,还应关注其休闲娱乐方面的需求,增设休闲设施、游乐设施或者跑道,使居民既能够接触自然景观,也可以满足其多元丰富的生活需求。

2.4优化现有绿化系统

应使景观绿化系统朝着层次化与多样化的方向发展。一方面,需要对生态景观中的各类不同植物所占比例、颜色与高度进行合理分配与协调,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前提下,对已有生态系统进行充分保护。建设公园时,应选取与种植四季都能够生长且能够提供差异化景观,确保居民四季都可以在公园中欣赏绿化风景。可通过植物的差异化颜色来划分不同的区域,如绿植、黄杏与红枫,借此使绿化景观更具有层次性。另一方面,还应准确把控草、灌木、乔木等不同类别植物所占的比例,以此既通过层次化、多元化的植物来提高绿化景观的美观度,同时也为小城镇中的动植物提供栖息与繁衍所需的环境。

3结论

小城镇的经济发展速度较为缓慢,早期建设中存在对环境资源过度开发的情况,这给当前的绿化景观以及生态环境建设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阻碍。因此,必须围绕绿化景观建设任务,做好前期的规划准备工作,合理规划与设计绿化系统,并使绿化景观与小城镇其他景观实现有机融合,从而实现美化城市环境的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赵哲,曹铨,张婷.基于空间意象的小城镇景观提升策略——以山东省淄博市龙泉镇为例[J].现代园艺,2022,45(23):91-93.

[2]赵梅红,冯宇璇,冯家欣.“双碳”视角下开封市小城镇景观规划设计[J].现代园艺,2022,45(15):142-143.

[3]陈平.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小城镇乡村景观绿化建设策略[J].湖北林业科技,2022,51(01):79-8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