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钢筋制作下料优化管理与施工技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23
/ 2

浅论钢筋制作下料优化管理与施工技术

朱时发

沂源县鲁村镇人民政府  山东  淄博  256100

摘要: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钢筋作为各类工程项目都必不可少的建筑材料,每年消耗量都在急剧攀升,所以一方面通过良好的管理与技术保障,能够更好地为钢筋下料优化提供现实基础,另一方面严格的管理制度与精准科学的优化方案,也能够强化施工人员的优化下料意识,发挥他们节约钢筋材料的主观能动性,为建筑企业创造更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能够助力建筑行业现代化发展。

关键词:钢筋下料;管理方法;施工技巧

钢筋优化下料,就是尽可能用最少的钢筋原料完成施工。钢筋下料并非是与其他施工环节脱离的工作,只有和所有钢筋施工与工程环节紧密配合,才能顺利完成。就目前情况来看,由于钢筋下料施工涉及面较广,加上施工方各部门之间的管理协调不到位,所以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的钢筋下料施工尚有巨大的优化空间,需要各部门在各环节共同配合才能实现优化目标。

1.钢筋下料的基础原则

钢筋下料水平是否足够精确,将直接决定了钢筋用量清单的填写以及下料清单的编制。鉴于建筑工程施工项目较多、需要用到钢筋施工的工程也非常多,加上工期进度往往比较紧张,所以为了降低施工方的成本压力,钢筋下料应该遵循全面、精准、可行、合规、现实性以及对钢筋下料施工实践具有指导价值。

在进行钢筋下料的过程中,时常需要解决两个核心问题。:一种问题是比较普遍的问题,比如应该如何按照施工设计、施工规范、施工方案来算出钢筋原材料使用的根数、长度以及数量,同时应该如何在设计钢筋形状与排列的过程中,确定锚固使用钢筋的长度、绑扎时候的长度,应该如何构造节点等等,而这一问题通常都可以参详技术文书、图纸以及规范完成;另一种问题就是需要怎么样按照钢筋的定尺长度以及魔术实现下料的优化,应该怎么样按照当前的工期情况以及施工阶段来进行下料的细化计算等等。

但从整体上来看,钢筋下料的三个基础原则就是首先,一定要做好建筑施工的整体把握,建立3D模型;其次,一定要进一步对钢筋以及涉及钢筋施工的构件深入分析与层面细化;最后,对钢筋应该计算精确、分类无误后再进行下料施工。

2.钢筋下料的影响因素

一是鉴于施工现场的复杂性,钢筋下料时要对施工进度、施工流水段进行考虑,施工流水段之间的插筋和搭接等信息需要全面了解,还要结合实际情况来代换和配置钢筋;二是钢筋的弯曲延伸率也是影响钢筋下料的因素,钢筋弯曲处的内皮收缩、外皮延伸、轴线长度保持不变,弯曲的地方形成圆弧,弯起之后尺寸不应超过下料尺寸,要将弯曲调整值考虑在内;三是在钢筋下料时要掌握每一根钢筋的长度;四是按照施工工艺的标准对一些构件进行相应的调整。比如在给楼梯插筋时,考虑到层高问题应分多次来搭接完成;五是对计算精度的要求较高,钢筋长短根数和形状要确保准确,不然将会对施工工期、质量带来不良影响,还会耗费更多的人工、材料等成本;最后是接头位置不宜安装在构件最大弯矩处。

3.我国建筑工程钢筋下料存在的普遍问题

首先,在目前建筑工程施工的劳务清包体系下,钢筋下料的权责将完全赋予分包钢筋工程的工长,这也意味着只要出现严重的下料问题,就会浪费数以十吨甚至是百吨计的钢筋原材料,此时责任无法定在根本未签署过协议的工人身上,即便定在工长身上,也根本无法偿付如此庞大的损失;其次,由于目前钢筋断料的组合方案比较随意,所以在实际下料施工当中,工人也只能够根据手头上的工序需求直接断料,导致废料、余料过多,存在严重浪费;再次,钢筋下料施工前的分配与优化绝非简单的计算,而是需要根据结构设计与施工需求的复杂方程,在很多时候甚至需要建模处理,项目如果不具备相关专业背景的人员基本无法实现,但目前的工程项目中的相关人员配备确实普遍缺位;最后,钢筋下料涉及到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与建筑安全,如果下料长度不足,就可能会导致钢筋缺乏锚固与搭接所需要的物理贴合,对结构稳定性造成巨大隐患。

4. 钢筋下料优化管理方法与施工技巧建议

4.1设计钢筋下料方案,为下料管理提供依据

4.1 .1线性规划模型的基本结构

首先是要做好决策变量,决策变量是一个未知数,是通过建模后运行来确定的决策相关因素,通常也分为实践中存在的变量以及模型求解后的变量以及计算变量,当然如果采用PHP分析法,计算变量也有松弛和人工两种,做好决策变量就可以帮助方案制定过程中的具体设定与措施,并通过量化形式表达,方便调整;其次是设计好目标函数,也就是基于成本控制目标的数学表达式,目标函数其实是求解变量线性函数极限值的问题,所以根据钢筋下料的优化方向,在确认函数后,计算前加上Max或是Min即可;最后是约束条件,也就是完成最优化成本控制的制约因素。

4.1.2 建立线形规划模型

要构建线性规划模型,是为了利用数学模型来解决现实问题,所以就应该做好下列三点:首先,要按照需要达成的钢筋优化下料目的的相关因素,找到决策变量;其次,要根据影响钢筋优化下料目的的决策变量以及目的之间的函数关系来明确目标函数;最后,要根据决策变量在现实钢筋下料施工中受到的限制条件,确认变量需要满足的约束条件(现实基础的量化)。

4.2拟定钢筋下料施工制度,优化下料施工优化技巧

4.2.1明确钢筋管理流程与分工

为了优化钢筋下料施工,一方面应该明确钢筋材料的管理流程,即先编制钢筋下料表,再计算钢筋使用量,根据用量做好钢筋原材料整体规划并进行采购,在入场后进行验收并入库妥善保存,最后进行加工与绑扎。而按照钢筋管理的流程,有关部门的分工应该是:首先,由各个施工队伍对钢筋的下料表进行编制,并在下料施工人员以及施工项目经理签字后,交由技术部门进行审核,如果是总包自主进行翻样,那么编制工作由总包单位完成后,一样要先交给施工人员审核后,再签字由技术部门审核;其次,钢筋下料表的算量工作应该在技术部门通过审查之后,由商务部门进行,算量工作的主要内容是将钢筋下料表的整体数据与商务部的广联达BIM模型进行比对,下料表中汇总的总量数据应该稍低于模型得出的数据。

4.2.2明确下料施工省料要点

钢筋配料单要注明钢筋搭配方法和形式。在下料之前要提醒工人先选料头,料头的分类和对齐要符合标准,做好监督管理,避免出现工人为了图省事直接从成捆原材中取钢筋的情况。一方面要注重对工人开展职业道德教育,严惩浪费材料的行为。另一方面要加强钢筋料头管理,根据直径和长度来进行分类存放,每天做好统计,方便工人进行料头加工。

工人在施工之前要根据钢筋配料单在不同型号的钢筋上面注明料牌标签,同一直径的钢筋分类在同一个标签里,按照钢筋的进料长度作为搭配依据,并对型号钢筋写好料牌标签,最后再讲标签组分批发给工人进行下料工作。

4.3加强钢筋策划管理,夯实下料施工基础

通过构建完善的钢筋管理策划制度来提高钢筋管理策划的现场执行水平,配置专职钢筋管理人员,负责对项目施工进行全过程的管理和纠偏,保障项目能在合同期限内保质保量的完成。当施工出现问题时,专职钢筋管理人员应及时将问题罗列出来,并上报给项目技术部,在第一时间拟定出解决方案。

结束语:

钢筋下料是与所有工程紧密结合的环节,钢筋下料水平的精确度直接决定钢筋用量清单和下料清单的制定,在建筑工程施工项目中用到钢筋施工的工程非常多,因而更要注重对钢筋下料的管理方法和施工技巧进行优化,以确保建筑施工项目能够保质保量的完成。本文首先针对钢筋下料的基础原则和影响因素进行论述,分析我国建筑工程钢筋下料存在的普遍问题,进而提出钢筋下料优化管理方法与施工技巧建议,希望能为同行业提供有力的参考。

参考文献:

[1]宁萍,夏天虹,冯衔.关于钢筋下料长度计算的思考[J].四川建材,2020,46(11):129-130+132.

[2]王朝晖,曹阳. 整数规划近似算法在钢筋下料中的应用研究[C]//中国建设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建筑学会工程总承包专业委员会],2019:246-250.DOI:10.26914/c.cnkihy.2019.065591.

[3] 怎样理解钢筋预算和钢筋下料[J].重庆建筑,2019,18(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