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老年患者浅静脉留置套管针的护理及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24
/ 2

浅谈老年患者浅静脉留置套管针的护理及应用 

管娟

(云南省中医医院 云南昆明 650000)

摘要:目的:对老年患者浅静脉留置套管针的护理和应用进行探究。方法:于2021年3月-2023年4月在我院接受浅静脉留置套管针护理的老年患者中选择60例作为探究对象,通过随机分组,将60例患者划分为两组,一个是实验组,患者数量为30例,采用临床护理方式,另一个是对照组,患者数量为30例,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对两组患者浅静脉留置套管针留置时间、并发症、护理满意度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采用临床护理方式的实验组,患者浅静脉留置套管针留置时间长于采用常规护理方式的对照组,并且实验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小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要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有着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患者中采用浅静脉留置套管针护理方式,操作更加简单,安全性高,护理质量好,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老年患者;浅静脉留置套管针;护理;应用

   近几年,社会老龄化,老年患者数量不断增加,给医疗行业发展带来一点影响。对于患有老年慢性疾病的患者来说,需要长期接受注射抗生素治疗,而频繁静脉穿刺不但会让患者感到非常痛苦,同时也会影响医疗工作水平和效率提高[1]。随着留置套管针治疗方式的出现,不但能够有效缩短护理时间,同时也能给患者争取更多治疗时间,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和效率。本次研究选择在我院接受浅静脉留置套管针护理的60例老年患者作为探究对象,进一步对老年患者浅静脉留置套管针的护理和应用进行探究,具体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于2021年3月-2023年4月在我院接受浅静脉留置套管针护理的老年患者中选择60例作为探究对象,通过随机分组,将60例患者划分为两组,一个是实验组,患者数量为30例,男性患者为17例,女性患者为13例,年龄为62-78岁,平均年龄(71.4±2.1)岁,采用临床护理方式,另一个是对照组,患者数量为30例,男性患者为16例,女性患者为14例,年龄为62-78岁,平均年龄(71.7±1.9)岁,采用常规护理方式,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差异,p > 0.05,可进行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第一,心理护理,在置管前,护理人员需要向患者讲述留置针特点和要求,告诉患者浅静脉留置针护理要点和流程,消除患者由于缺少对浅静脉留置针了解而出现紧张、不安的情绪;第二,健康教育,告诉患者在接受浅静脉留置针治疗过程中尽可能不要过度活动,洗漱完成以后需要保证穿刺位置干燥,避免细菌感染;第三,实时观察,浅静脉留置针治疗过程中,做好巡视检查工作,观察穿刺位置是否存在异常状况,如果患者出现明显疼痛,穿刺位置皮肤红肿,需要及时拔管治疗;第四,做好生命体征监测,输液过程中控制好滴速,防止过快而导致负荷增加,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2]

    实验组采用临床护理方式:首先,制动详细的护理方案。在留置之前,对治疗方案进行检查,了解患者基本病情和血管情况,通过健康教育让患者对浅静脉留置针治疗方式有深入了解。其次,在留置过程中,根据输液量、液体性质和血管条件,选择对应的套管针,向患者讲解如何预防静脉炎等并发症。再次,留置以后,对浅静脉留置针进行固定处理,标注好日期,输液过程中控制好浓度和滴速,输液过程应做到无菌操作,适当观察患者是否存在异常状况,输液结束以后交接过程中,对穿刺点重点检查,利用生理盐水正压封管处理。每天安排班次护士结合临床路径护理方案 要求进行护理干预和病情检查,如果患者突发意外,无法按照计划操作,需要在护理记录中认真标注[3]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浅静脉留置套管针留置时间、并发症、护理满意度等。

1.4 数据处理

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用χ2检验,当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1. 结果

2.1两组患者浅静脉留置套管针留置时间比较

两组患者浅静脉留置套管针留置时间比较见表1。根据表1可以得知,实验组患者的浅静脉留置套管针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浅静脉留置套管针留置时间比较

组别

例数

置管时间(d)

对照组

30

2.31±1.41

实验组

30

4.24±1.24

2.2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见表2。根据表2可以得知,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远远小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组别

总例(例)

液体渗漏

静脉炎

感染

对照组

30

8

6

4

实验组

30

2

0

0

2.3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见表3。根据表3可以得知,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远远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组别

总例(例)

非常满意

满意

不满意

满意率

对照组

30

14

10

6

80.0%

实验组

30

18

12

0

100.0%

3.讨论

   临床护理路径也被称之为临床程序(CNP),是临床领域中一种新兴的护理方式,也就是根据不同类型患者或者相同类型疾病患者,把整个治疗时间当作横轴,从入院过程中的指导到治疗诊断、治疗以及护理,包含了出院过程中的延续性干预,把所有内容记录在表格中,保证医护人员每天在护理作业中都有所依据,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规范性操作,从而保证护理质量。对于老年患者来说,血管条件相对比较差,长时间的静脉输液会增加患者治疗疼痛,影响患者治疗效果。而留置套管针可以帮助患者减轻疼痛,并且也能方便医护人员护理干预,提高患者治疗配合度。但是如果在留置套管针治疗中,护理不当,可能会引发静脉炎、感染等并发症。在留置套管针治疗中,通过采用临床护理方式,提前护理干预,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每天输液结束以后使用生理盐水冲洗导管,并利用生理盐水正压封管处理。护理人员还要引导患者适当休息,合理用餐,观察患者穿刺位置变化情况[4]。在本次研究中,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而实验组患者满意度则高于对照组。所以,临床护理在留置套管针治疗中应用,可以让留置套管针治疗安全性明显提高。并且,留置套管针留置时间越长,表示液体渗漏等发生率越低,频繁穿刺不但会让患者感到比较痛苦,同时也会让患者面临较大经济压力,而通过临床护理,可以延长留置套管针留置时间,质量效果更好,提高了患者治疗的满意度。

采用临床护理方式的实验组,患者浅静脉留置套管针留置时间长于采用常规护理方式的对照组,并且实验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小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要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有着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在老年患者中采用浅静脉留置套管针护理方式,操作更加简单,安全性高,服务质量好,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高书峰.静脉留置套管针在周围静脉营养中的护理[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07):123+156.

[2]国云霞,杨彩红.不同部位静脉留置套管针致静脉炎的观察及护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A1):260+265.

[3]林伟华.早期护理干预对下肢静脉留置套管针并发症的影响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25):176+180.

[4]胡晓.静脉留置套管针病人的感受分析[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7,28(S2):678-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