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台县南四湖区小渔船治理探索

/ 4

鱼台县南四湖区小渔船治理探索

1王振,2田琳,3姜福静

鱼台县水务局  山东省济宁市  272300

项目责任人和主要成员查阅相关法律法规等相关资料,实地查看现场,对该项目调研情况如下:

一、小渔船集中停靠点现状情况

近年来,为保护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水质,济宁市先后实施了退耕还湿、退池还湖、退渔还水等一系列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保证了水质的安全,济宁市广大渔民为保证一泓清水北上做出了重大牺牲。根据省委省政府要求,济宁市需成南四湖省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缓冲区31.4万亩人工养殖退养工作。因此经过一系列退养措施后,目前鱼台县沿湖乡镇村民小渔船约计1449余艘,停靠点18处,需要在沿湖岸线内停泊。由于村民所属小渔船数量较多,沿湖岸小渔船现停靠点分布散乱,环境条件较差,不便统一管理,存在安全生产、渔船避险、环境污染、水道疏通诸方面的隐患。

小渔船集中停靠点停靠渔船分为两部分,其中一部分是纳入渔业部门登记,持有合法渔业船舶证书的渔业机动船,该类船长在5-12m,宽1-2m,吃水深度在0.5-1m,主机功率为6-30马力之间,多数为铁制船舶;另一部分为乡镇自备船只,该船只未纳入渔业、交通运输等部门进行登记,多为湖区群众日常出行、生产生活提供水上交通服务,多数船长在5-12m,少数船长超过12m,宽1-2.5m,吃水深度在0.5-1.5m,有些船舶配备有柴油机,有些采用人工划桨航行,船体材质为铁质和木质。

二、小渔船集中停靠点存在的主要问题

小渔船停靠点在质量水平、数量及规划布局、生态环保、民生安全及管理体制机制等方面仍存在明显短板

(一)小型渔船集中停靠点质量水平较低。由于历史原因,小渔船停靠点建设起步晚,建设标准偏低,已有停靠点大部分依托天然地形整理形成,普遍存在水域狭小,港池淤积,防灾减灾能力较弱等问题,使得民生安全缺乏保障。

(二)小型渔船停靠点不集中,区域分布不均衡。目前已有的小渔船停靠点普遍存在泊位岸线简易、岸线不足问题,区域内规模化规范化停靠点较少,导致小渔船进港停靠费时、费事,进而使得小渔船喜欢就近停靠,乱停乱靠现象多发。

(三)小型渔船停靠点周边环境较差。现状停靠点多数依靠自然地形,岸线不规整,上岸地面泥泞,整体无绿化规划,缺乏美感,同时环保设施缺乏,垃圾及废弃物收集不及时,使得停靠点距岸绿、景美的目标存在较大差距。

(四)小渔船停靠点维护管理机制不健全,维护资金落实困难。目前小渔船停靠点管理体制机制还有待完善,只建不管、只用不护矛盾突出。小渔船停靠点公益性强,无营运收费,后续维护资金来源无法得到保障。此外,小渔船停靠点脏乱差腥臭的问题依然较为普遍,因此,迫切需要完善管理、维护机制。

三、小渔船集中停靠点整治的必要性

(一)民生安全生产需要

现状小渔船停靠点大部分依托天然地形整理形成,普遍存在水域狭小,港池淤积,防灾减灾能力较弱问题,使得民生安全缺乏保障。

2020年4月,国务院安委会印发了《全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同年5月,农业农村部印发了《渔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工作方案》,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渔业工作和渔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高度重视。

因此为切实保障渔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强化渔业基础保障能力建设,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渔船安全、救生及通信等设施设备升级改造力度,是坚决贯彻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的重要体现

(二)全面推行河湖长制的需要

全面推行河湖长制,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生态文明建设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和顶层设计,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推动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重要实践。2021年是全面落实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扎实推动河湖长制全面走向深入、全面提能增效的关键之年

目前已有的小渔船停靠点普遍存在泊位岸线简易、岸线不足问题,区域内规模化规范化停靠点较少,导致小渔船乱停乱靠现象多发,进而形成沿湖岸线的一个个伤疤,严重影响美丽河湖岸线的建设。因此高起点对全市停靠点进行统一规划建设,规范建设标准,杜绝乱停乱建,将各停靠点建设成沿湖岸线的亮点,对扎实推进美丽幸福河湖建设,实现人水和谐共生,切实增强群众的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具有重要作用

(三)水污染防治及生态环境保护的需要

当前中国面临的环境形势依然严峻,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根本性转变。因此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山东省2021年7月印发了《南四湖流域水污染综合整治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方案以南四湖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为核心,全面推动全口径污染防治,减少入河湖污染负荷;系统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提升水生态服务功能;统筹开展水环境风险防范,全力保障南水北调东线调水水质安全。

现状停靠点多数依靠自然地形,岸线不规整,上岸地面泥泞,整体无绿化规划,缺乏美感,同时环保设施缺乏,垃圾及废弃物收集不及时,对周边环境及南四湖水质产生一定影响。因此为切实落实南四湖流域水污染治理及生态保护实施方案,本次重点对沿湖停靠点岸线进行规整建设,增加必要的环卫设施,建立健全环卫运行制度,并适度绿化保护周边生态环境,实现水环境保护与经济协调发展和民生福祉互促共赢,进而

推动南四湖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四)南四湖水利风景区建设的需要

南四湖位于济宁市南部,由微山湖、昭阳湖、独山湖和南阳湖连接而成,是我国北方最大的淡水湖。旅游资源以独特的水利工程景观为支撑,以厚重的运河文化、水利文化、渔俗文化为依托,资源供给空间组合较好,部分资源文化价值极高,有很大的开发潜力。浩瀚的水域风光、震撼人心的水利工程景观、厚重的运河文化底蕴;宝贵的湖泊、湿地、园林资源等自然资源,使得南四湖周边具备发展生态型水利风景点所需的自然环境基础和资源条件。

四、小渔船集中停靠点整治的方案

1、整治内容。本次拟实施5处停靠点现状停靠点均位于湖区湖西堤防临水侧,若施工中全部采用围堰施工,围堰填筑量较大,因此经过对比分析,当停靠点临水侧水深接近3m时则采用预制凝土板桩进行支护,当临水区水深较浅时则采用土围堰进行干方施工,护砌采用浆砌石挡土墙。停靠点驳岸前沿距现状堤脚最低10m。

硬化进出道路均为现状上下堤坡道,其中高庄现状路面为混凝土路面,宽度4m,汪庄现状路面为混凝土路面,路面宽4m,本次硬化加宽至5m;其余三处停靠点现状道路均为泥结碎石路,路基宽4-5m,本次均硬化宽5m。拓宽路面临水侧培土压实,边坡保持原坡度。

2、整治标准。集中停靠点主要为在已有集中停靠点的基础上,不改变原停靠点等级,尊重现有地形地貌,保持现有生态环境,依托现有堤岸大小、上下道路原址疏通,对原停靠点基础设施和功能进行提升完善,对原停靠点淤积或毁损部分进行修复加固行为。主要整治内容为:护岸、场地整理、进出场道路硬化、安装系船桩、设置停泊标识牌、管理办法、安全警示牌和相关注意事项等

五、小渔船集中停靠点整治的措施

现有小渔船停靠点18处,规划整治5处,弃用13处停靠点。

1、张黄大王停靠点

(1)驳岸整治:根据具体地点地形特征稍加整理整形,做好泊位驳岸,牢固永久、护坡一般以石砌阶梯式为主,以便适应水位变化;延展泊位不扩展范围,不侵入河道。停靠点沿河道总长290m,停靠点前沿距堤脚35.2m,高程35.3m,停靠点船屋整形清淤及场地整平土方5150m³,废弃土方外运堤坝外,外运土方2710m³,弃土位置116.62744224,35.08117242。沿湖西堤及现有船坞整形,做石砌阶梯式驳岸510m,顶宽0.3m底宽1.2m,顶高程35.3m,底高程33.25m。沿石砌驳岸做1.7m宽地面硬化,0.15m厚C25混凝土地面,0.2m厚3:7灰土垫层。在有限区域内最大化停靠船只数量,安装船舶金属固定桩130个。固定桩为直径200镀锌钢管,长1.2m,埋深0.6m,安装间距4m。

(2)道路疏通:根据现有道路动线修整加固,适度拓宽,以便安全通行。现有进出道路扩宽至5m,C25混凝土0.2m厚铺装道路1690㎡。

(3)现有驳岸到堤脚平台整平高程不变,坑洼部分整平,以简单绿化,改善环境,种植灌木绿篱;选择耐水性本地树种,不采用高大树木,栽种距离驳岸5米之外,避免长期生长造成树根破坏堤坝。

(4)垃圾收集:成品垃圾桶7套,由管理单位定时收集清理。

(5)简易照明:适当布局太阳能LED路灯10套,方便渔船早晚出行。

2、王鲁张庙停靠点

(1)驳岸整治:根据具体地点地形特征稍加整理整形,做好泊位驳岸,牢固永久、护坡一般以石砌阶梯式为主,以便适应水位变化;原有船坞延展泊位不扩展范围,不侵入河道,延伸泊位水泥桩基、预制横梁,现浇结构顶面。停靠点沿河道总长198m,停靠点前沿距堤脚56m,高程35.2m,沿河道前沿驳岸35m,沿现有船坞驳岸375m。船坞延伸混凝土栈道80m,停靠点船屋整形清淤及场地整平土方4900m³,废弃土方外运堤坝外,外运土方2705m³,弃土位置116.65438771, 35.05452132。

沿河道驳岸前沿混凝土台阶式挡墙,顶宽1.2m,底宽1.8m,顶高程35.2m,混凝土台阶以下为300*300空心联排生态桩底程高29.6m。

现有船坞浅水区整形做石砌阶梯式驳岸,顶宽0.3m底宽1.2m,顶高程35.2m,底高程33.15m。沿石砌驳岸做1.7m宽地面硬化,0.15m厚C25混凝土地面,0.2m厚3:7灰土垫层。船坞延伸混凝土栈道宽1.8m,栈道面层0.15m厚砼地面,下为0.3*0.25m砼结构梁,梁下为0.4m*0.4m预制实心混凝土桩,桩底程高29.8m。

在有限区域内最大化停靠船只数量,安装船舶金属固定桩102个。固定桩为直径200镀锌钢管,长1.2m,埋深0.6m。安装间距4m。

(2)道路疏通:根据现有道路动线修整加固,适度拓宽,以便安全通行。现有进出道路扩宽至5m,C25混凝土0.2m厚铺装道路1350㎡ 。

(3)现有驳岸到堤脚平台整平高程不变,坑洼部分整平,以简单绿化,改善环境,种植灌木绿篱;选择耐水性本地树种,不采用高大树木,栽种距离驳岸5米之外,避免长期生长造成树根破坏堤坝。

(4)垃圾收集:成品垃圾桶8套,结合城乡环卫定时收集清理。

(5)简易照明:适当布局太阳能LED路灯9套,方便渔船早晚出行。

3、滨湖高庄停靠点

(1)驳岸整治:根据具体地点地形特征稍加整理整形,做好泊位驳岸,牢固永久、护坡一般以石砌阶梯式为主,以便适应水位变化;原有船坞延展泊位不扩展范围,不侵入河道,延伸泊位水泥桩基、预制横梁,现浇结构顶面。停靠点沿河道总长315m,停靠点前沿距堤脚63.4m,高程35.1m,沿河道前沿驳岸330m,沿现有船坞驳岸190m。船坞延伸混凝土栈道72m。停靠点船屋整形清淤及场地整平土方4000m³,废弃土方外运堤坝外,外运土方1850m³,弃土位置116.68342531,35.04095094。

沿河道驳岸前沿混凝土台阶式挡墙,顶宽1.2m,底宽1.8m,顶高程35.1m,挡墙以下为0.8m石砌挡墙,石砌挡墙以下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梁与0.4m*0.4m预制实心混凝土桩,桩底程高29.1m。现有船坞浅水区整形做石砌阶梯式驳岸,顶宽0.3m底宽1.2m,顶高程35.1m,底高程33.05m。沿石砌驳岸做1.7m宽地面硬化,0.15m厚C25混凝土地面,0.2m厚3:7灰土垫层。船坞延伸混凝土栈道宽1.8m,栈道面层0.15m厚砼地面,下为0.3*0.25m砼结构梁,梁下为0.4m*0.4m预制实心混凝土桩,桩底程高29.6m。

在有限区域内最大化停靠船只数量,安装船舶金属固定桩140个。固定桩为直径200镀锌钢管,长1.2m,埋深0.6m。安装间距4m。

(2)道路疏通:根据现有道路动线修整加固,适度拓宽,以便安全通行。现有进出道路扩宽至4-5m,C25混凝土0.2m厚铺装道路5400㎡ 。

(3)现有驳岸到堤脚平台整平高程不变,坑洼部分整平,以简单绿化,改善环境,种植灌木绿篱;选择耐水性本地树种,不采用高大树木,栽种距离驳岸5米之外,避免长期生长造成树根破坏堤坝。

(4)垃圾收集:成品垃圾桶15套,结合城乡环卫定时收集清理。

(5)简易照明:适当布局太阳能LED路灯15套,方便渔船早晚出行。

4、谷亭汪庄停靠点

(1)驳岸整治:根据具体地点地形特征稍加整理整形,做好泊位驳岸,牢固永久、护坡一般以石砌阶梯式为主,以便适应水位变化;原有船坞延展泊位不扩展范围,不侵入河道,延伸泊位水泥桩基、预制横梁,现浇结构顶面。停靠点沿河道总长112m,停靠点前沿距堤脚59.8m,高程35m,沿河道前沿驳岸54m,沿现有船坞驳岸175m。船坞延伸混凝土栈道80m。停靠点船屋整形清淤及场地整平土方3750m³,废弃土方外运堤坝外,外运土方1630m³,弃土位置116.68342531,35.04095094。

沿河道驳岸前沿混凝土台阶式挡墙,顶宽1.2m,底宽1.8m,顶高程35m,混凝土台阶以下为300*300空心联排生态桩底程高29.4m。

现有船坞浅水区整形做石砌阶梯式驳岸,顶宽0.3m底宽1.2m,顶高程35m,底高程32.95m。沿石砌驳岸做1.7m宽地面硬化,0.15m厚C25混凝土地面,0.2m厚3:7灰土垫层。

船坞延伸混凝土栈道宽1.8m,栈道面层0.15m厚砼地面,下为0.3*0.25m砼结构梁,梁下为0.4m*0.4m预制实心混凝土桩,桩底程高29.6m。

在有限区域内最大化停靠船只数量,安装船舶金属固定桩100个。固定桩为直径200镀锌钢管,长1.2m,埋深0.6m。安装间距4m。

(2)道路疏通:根据现有道路动线修整加固,适度拓宽,以便安全通行。现有进出道路扩宽至5m,C25混凝土0.2m厚铺装道路600㎡ 。

(3)现有驳岸到堤脚平台整平高程不变,坑洼部分整平,以简单绿化,改善环境,种植灌木绿篱;选择耐水性本地树种,不采用高大树木,栽种距离驳岸5米之外,避免长期生长造成树根破坏堤坝。

(4)垃圾收集:成品垃圾桶7套,结合城乡环卫定时收集清理。

(5)简易照明:适当布局太阳能LED路灯10套,方便渔船早晚出行。

5、谷亭西姚停靠点

(1)驳岸整治:根据具体地点地形特征稍加整理整形,做好泊位驳岸,牢固永久、护坡一般以石砌阶梯式为主,以便适应水位变化;原有船坞延展泊位不扩展范围,不侵入河道,延伸泊位水泥桩基、预制横梁,现浇结构顶面。停靠点沿河道总长246m,停靠点前沿距堤脚41.6m,高程35m,沿河道前沿驳岸238m,沿现有船坞驳岸408m。停靠点船屋整形清淤及场地整平土方4300m³,废弃土方外运堤坝外,外运土方2250m³,弃土位置116.74285769, 34.99839384。

沿河道驳岸前沿混凝土台阶式挡墙,顶宽1.2m,底宽1.8m,顶高程35m,挡墙以下为0.8m石砌挡墙,石砌挡墙以下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梁与0.4m*0.4m预制实心混凝土桩,桩底程高29.1m。

现有船坞浅水区整形做石砌阶梯式驳岸,顶宽0.3m底宽1.2m,顶高程35m,底高程32.95m。沿石砌驳岸做1.7m宽地面硬化,0.15m厚C25混凝土地面,0.2m厚3:7灰土垫层。

在有限区域内最大化停靠船只数量,安装船舶金属固定桩180个。固定桩为直径200镀锌钢管,长1.2m,埋深0.6m。安装间距4m。

(2)道路疏通:根据现有道路动线修整加固,适度拓宽,以便安全通行。现有进出道路扩宽至5m,C25混凝土0.2m厚铺装道路1900㎡。

(3)现有驳岸到堤脚平台整平高程不变,坑洼部分整平,以简单绿化,改善环境,种植灌木绿篱;选择耐水性本地树种,不采用高大树木,栽种距离驳岸5米之外,避免长期生长造成树根破坏堤坝。

(4)垃圾收集:成品垃圾桶7套,结合城乡环卫定时收集清理。

(5)简易照明:适当布局太阳能LED路灯10套,方便渔船早晚出行。

六、小渔船集中停靠点整治的效益

1.社会效益

(一)显著提高沿湖岸线渔业防灾减灾能力

通过规划的实施,可形成安全可靠的停泊水域,基本满足小渔船在极端天气期间能就近进入集中停靠点避风和休渔期安全停泊,保障沿湖传统渔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大幅提高渔业防灾减灾能力,为渔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筑起了屏障。

(二)规范小渔船管理,保证湖区高质量发展

通过规划的实施,加快规范小渔船停靠点,提升湖区环境整治水平,保证湖区高质量发展。

2.生态效益

规划的实施将极大改善沿湖小渔船停靠点“脏、乱、差”的环境状况,采取有效措施,统筹做好规划实施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规划的实施有利于发挥小渔船停靠点在生态方面的综合功能,实现小渔船停靠点规范和生态保护相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