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与动力工程在锅炉领域的实践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28
/ 2

能源与动力工程在锅炉领域的实践研究

杨紫薇

中电投蒙东能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通辽发电总厂 

内蒙古通辽市  028000

摘要:锅炉生产是工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关生产人员应充分意识到能源动力工程对锅炉生产水平提升的积极意义,结合生产运营现存问题,进一步加强能源与动力工程在锅炉生产中的应用效果,同时在企业发展的基础上进行工作调整与技术创新,提高自身理论知识掌握水平,积累实践经验,切实提高我国锅炉生产质量,为社会发展道路增砖添瓦。

关键词:能源与动力工程;锅炉;实践

前言

能源与动力工程在锅炉生产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锅炉风机的运行上。常见锅炉风机需要接通电源才能使用,在内部结构的转换作用下,风机可将电能转化为动能,促进锅炉燃烧中炉内气体的流通,是锅炉生产中不可或缺的设备。也正因如此,一旦风机运行状态出现问题,将会对锅炉生产造成无法预估的影响。如何对锅炉风机进行改进,并在改进同时充分应用能源与动力工程,是现阶段锅炉生产相关行业需要重视的问题。实际研究表明,锅炉内部的机械结构会在外部条件的影响下产生大幅度的温度变化,为机温测量工作造成困难。尤其是叶轮这种具有高度复杂性的机械结构,容易产生更大的测量偏差。受到技术及经验方面的限制,即使生产人员意识到这一现象的严重性,但也无法研究出有效的解决措施。但结合能源与动力工程的研究结果,可使用相关软件对锅炉内部的燃烧速度及热量排放进行检测。通过数据分析对风机温度变化情况进行模拟,通过构建模型的方式,预测风机的机温效果及使用寿命,提高锅炉生产效率,为锅炉领域的生产安全提供保障。

1热能动力工程的研究方向

热能动力工程的主要研究方面包括热能和动力,但同时又涉及到多种专业学科,是一项较为多长的技术。就当前来看,我国已经有多所院校特设了热能动力工程专业,将其作为一个专门的学科进行研究教学,由多个专业融合而成,涉及范围更加广泛,包括热力发动机、热能工程、能源工程、以及冷冻冷藏工程专业等。热能动力专业的具体教学,主要包括机械工程、热能动力工程以及工程热物理等方面,通过学习这几门学科的基础理论,与后期的实际应用相结合,充分实现各种能量之间转换。具体来说,热能动力专业包括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工程制图、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机械设计、电工与电子技术、传热学、热工测试技术等多个专业方向,将这些技术作为热能动力专业研究的理论基础。因此,我们可以说热能动力专业是一个涉及范围较广、发展空间较大的专业,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涉及到的就业方向十分广泛。除此之外,当代的动力工程师也必须对于热力动能有一定的了解,热力动能在我国现代工程建设当中具有十分关键的地位。

2能源与动力工程在锅炉领域的应用效果

能源与动力工程为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针对于锅炉领域,热能是其生产运营中涉及最为广泛的能源。因此,要想加强能源与动力工程在锅炉领域的应用效果,相关企业及生产人员还需从热能与动力学工程角度入手,对其在不同方向上测定燃料速度的功能进行创新研究。并通过建立数学模型的方式对实验结果进行模拟,以此来提高锅炉生产对能源与动力工程的应用效果。

氧气是物体燃烧的必要条件,企业只有保障使用过程中的氧气充足,才能提高锅炉中燃料的燃烧效率。考虑到燃烧会对炉内氧气产生剧烈消耗,因此生产部门会在锅炉设备中安装锅炉风机。在锅炉风机的帮助下,生产人员能够及时对炉内燃烧消耗的氧气进行补充,将炉内燃料维持在充分燃烧的状态,以此为锅炉的正常运行提供保障。锅炉生产中会消耗大量的燃料,而燃料燃烧消耗的氧气也会造成大量的资源损失。中国土地面积广阔,能源类型也较为丰富,但长年消耗下,也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现象。能源供应不仅对锅炉领域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还可能对生态资源的平衡造成破坏,阻碍生态保护工作的发展。为解决这一问题,各企业应对自身生产中的能源消耗进行严格管控,切实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能源的无效损耗。加强能源供应效果是解决能源利用效率不足的有效方式,因此生产人员应对锅炉运行中的能源供应方式进行改进,通过延长锅炉风机运行时间等方式,确保材料燃烧所需氧气的充足供应,以此减少资源的损失。但实际操作过程中,锅炉风机会因长时间运作而出现机体热量升高的现象,如不能及时解决这一问题,风机可能因为局部温度过高而损坏,进而导致锅炉生产的中断。能源与动力工程的研究成果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出了有效方式,即从热能角度分析,探究风机运行时间与其产生热量之间的关系。并综合风机对热量的疏散能力进行考虑,在保障锅炉生产正常进行的情况下,尽可能延长风机运作时长,使炉内燃料得以充分燃烧。为确保运作效率,厂家在生产风机时会根据不同种类锅炉的应用情况进行差异型设计,以便其更快适应锅炉生产情况。繁复的结构设计一定程度上为锅炉领域的发展提供了助力,但也为风机测温工作带来了新的困难。复杂型风机测温过程存在诸多不便,传统测温方式无法测得机体准确温度,但现今测量单位还没有探索出能准确测得复杂型风机机温的方式,因此,机温测量准确性仍是锅炉领域企业及技术人员需重点关注的对象。

锅炉领域生产运营中,各企业不仅要对锅炉风机的机温进行测量管控,还需加大对锅炉燃烧器的控制力度,切实减少锅炉生产对能源的无效损耗,增强对锅炉风机温度安全的控制效果。自动化控制是现阶段锅炉燃烧控制工作中的常用方式,这一方式的应用有效增强了企业及技术人员对锅炉燃烧情况的控制水平,将实施控制锅炉燃烧情况的构想变为现实,为锅炉生产效率的提高奠定了坚实基础。锅炉燃烧器自动化控制主要依赖于两种系统的帮助:一种通过空燃比例对燃烧器进行连续控制;另一种则使用交叉限幅控制的方法提高燃烧器控制的自动化程度,在能源与动力工程不断完善、创新的背景下锅炉燃烧器自动化控制越来越受到相关企业的广泛关注。要想对锅炉燃烧情况进行精准控制,首先要对其炉内燃烧的实际效率等基本情况有详细了解。一般情况下,锅炉生产相关工作人员会使用热电偶的方式对锅炉内部情况进行分析。空燃比例连续控制技术就是利用了这一原理,在获得准确的分析结果后,该系统能与自动控制系统建立联系,完成数据传输工作。其次,自动控制系统会与设定好的标准数值为依据,对获取的数据信息进行对比分析,再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积分运算,通过对比例关系的研究,掌握控制阀门开启度的有效方式。将炉内燃料与空气的比例关系掌握在可控范围内,不仅能对炉风机温度进行严格控制,确保其正常使用,还能有效提高燃料的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损耗,推动锅炉领域建设与发展。除热电偶之外,部分锅炉领域相关企业还将温度传感器应用到了其锅炉生产中,双交叉限幅控制系统就是该应用模式的产物。传感器与热电偶的协同工作能对锅炉风机局机温进行测定,获得较为准确的机温数据,并在能源与动力工程的参与下,将其转换为电信号。锅炉风机正式投入使用前,锅炉生产企业或生产管理部门应结合实际生产要求与锅炉风机的结构配置,为其工作过程设定较为合理的预期机温,一旦双交叉限幅控制系统接收到含有机温数据的电信号,就可将其与预期机温进行比较,计算二者差值。这时,自动控制系统就会通过控制阀门开合程度的方式,对炉内燃料与氧气比例进行调整,利用燃烧产生的热量降低预期机温与实际机温的差值,使风机温度维持在较为稳定的安全状态。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工业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传统的动力工程已经无法适应当代发展的需求,这就需要相关人员不断对于热能动力工程进行探索研究,为我国技术领域的发展提供充足的理论保障。

参考文献:

[1]安连锁.泵与风机[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1.

[2]袁春杭.锅炉引风机事故的预防[J].中国锅炉压力容器安全,2005,(06):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