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管理策略优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28
/ 2

建筑工程管理策略优化

刘珂

枣庄新城供排水有限公司 山东 枣庄 277000

摘要:建筑工程管理是否科学合理,关系着建筑工程的施工进度和工程质量,是建筑工程质量和进度的保障,虽然我国近年来建筑工程管理水平处于不断提高的过程中,但是建筑工程管理发展还存在落后不足的情况,因此优化建筑工程管理策略,从而促进我国建筑工程管理科学发展。

关键词:建筑工程;工程管理;策略优化

引言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居住空间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对建筑物的质量及安全尤为重视。为推动建筑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中的质量安全,需要对建筑工程项目在施工环节进行严格的管控。这样有利于保证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及施工安全,同时有利于帮助施工企业加快施工进度以及缩短施工周期,这有利于帮助企业节省造价成本,进而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除此之外,还应当对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人员进行专业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培训,这样有利于提高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水平,还可以通过引进先进的施工技术和施工设备来提高工程项目的施工效率及施工水平,并结合国内外同行业在建筑施工方面所采用的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来进行辅助施工。由于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涉及的环节较多,为了促使各个工作之间进行有效的配合,协调好各个工种之间的工作关系,并做好现场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相关工作,有利于提高现场施工水平。

1建筑工程管理所面临的形势变化

首先,建筑建造方式不断变化。为了促进建筑高质量发展,我国正在积极推广装配式建筑,而建筑工业化是实现装配式建筑高质量生产的基础和重要保障。装配式建筑建造模式主要通过工厂加工生产构件与配件,包括楼板、墙板以及楼梯等,再运输到施工作业现场,运用适当的连接方式完成安装。通过将大量的现场作业转移到工厂内,有效实现高质量、高水平的建造。其次,工程施工标准不断提高。我国明确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并且对各个行业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建筑业作为排放大户,消耗了大量的能源,必须做好节能减排工作。目前行业正在积极推广绿色建筑施工技术及绿色建材,通过材料和技术的不断更新,减少建筑施工环节的能源消耗。最后,建筑工程的管理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传统建筑业的融合程度不断加深,促使建筑业向数字化转型。在工程招投标、采购、设计以及施工等全流程中,均可引入新一代信息技术,助力智能建造。随着建筑工程管理形势的不断发展变化,继续采用传统的工程管理方式难以实现管理目标。为了进一步提高工程管理水平,适应当前的管理发展变化需要,需积极进行管理创新。

2建筑工程管理的影响因素

2.1项目管理体系不健全

目前,施工单位已基本建立起施工管理制度,但相关成本管理制度还不完善,工程管理部门把重点放在完成工程任务和效益上,忽视了队伍建设,在工地上拼设备、拼劳力、随意支出费用、短期行为严重等。还存在多个工作由一个管理人员承担,以小的投入换取大的利润,工程管理制度没能落实到位。一些建筑企业虽然有一些相关的管理制度,但在安全生产方面却是名存实亡,无法有效管理。施工单位急功近利,为了眼前的利益而超范围承包,不仅损害了企业的声誉,而且严重影响了工程质量。

2.2材料影响因素

在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中,材料的影响是首当其冲的,建筑材料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高层建筑的基本条件。但在采购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很多问题,采购人员会按照项目经理的成本控制,购买价格低廉,但质量并不高的建材。在没有通过审核的情况下,进入工地的材料是不允许的。质量经理在检查进场物料时,工作态度不严谨,工作态度松懈。在物料验收通过后,在存放仓库进行分类堆放时,有关工序不规范,造成物料污染;工程物料的库房比较简单,因而易引起物料的腐蚀或氧化;有些被污染的材料,比如钢筋的锈蚀,不进行科学的处理,就会在工地上使用。

2.3缺乏操作层面培训,人员性流动大

建筑工程普遍存在着工期紧张、用工量大、人员流动性大的特点。施工单位仅与各劳务班组之间因项目产生合同关系,无法对劳务班组提供长期、系统的业务培训。在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施工单位与劳务分包签订合同后,部分施工单位为了赶工期,可能不进行人员岗前培训而让其直接上岗,导致部分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施工技术水平达不到相关标准。此外,现阶段建筑行业多数操作人员缺乏施工经验及培训经历,而发达国家的建筑行业操作人员多来自专业技术院校。在进行建筑施工时,难以避免会引进大量的兼职或者是临时的工作人员,这类人员的流动性相对较大,选择施工单位的随机性较大,因此在管理上存在一定的困难。

3建筑工程管理策略优化

3.1健全建筑工程管理体系,促进建筑工程管理的创新发展

施工单位要加强管理体系建设,对不符合项目要求的各种管理制度进行改进和完善,从而达到对项目管理的指导作用,充分发挥项目管理工作的积极性。当前,由于缺少一套科学的工程管理理论,致使整个施工企业的工程管理水平普遍较低,因此,要建立一套适应时代要求的新的工程管理制度,以提高施工管理质量。同时,对各种数据进行全面分析,制定出符合建筑业发展要求的管理制度。为了推动建筑工程管理的创新和时代的发展,必须将绿色经营理念引进到建筑管理中。绿色建筑不仅可以提高施工效率,而且可以实现较好的生态效益。因此,建筑单位必须抛弃传统的管理理念,以“管理学+工学”的管理理念来管理工程项目。管理观念的创新要与项目实际情况相协调,以确保创新的高质量和高效率。

3.2材料质检制度规范化

利用新的时代背景下的新产品,对工地的物料进行检测。与传统的检查相比,采用现代技术更能使系统标准化。在进行材料入库的过程中,首先要由专业人员携带相关的检测设备进行第一次的检测。这一程序的目的就是防止原料不符合规定进入仓库。其次,这些材料都是存放在仓库里的,因为有些材料的保质期并不是很长,所以每隔一段时间就会进行一次检查。如果发现有质量问题,就必须对这种类型的产品进行检验。最后,根据国家颁布的检测标准等规定,对钢筋混凝土、防腐材料等进行现场监督。

3.3系统化培训,提高管理人员专业素质

建筑工程施工一线的施工操作人员是施工单位的主要组成部分,他们的工作效率影响着整体项目的完成度,其自身专业技能也是影响整体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重要因素。施工单位必须高度重视施工人员的职业技能教育和安全技能培训工作。定期对一线施工人员展开教育培训工作,强调高质量施工的重要性。需要制定科学可行的施工计划,安排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员展开培训工作,并与奖惩机制相呼应,让每一名施工人员都能了解施工质量的重要性,确保培训工作的质量和可靠性。同时应对培训内容进行考核,只有考核通过的人员才具备上岗资格。保障进入施工现场的工作人员的施工工艺和安全意识都能符合规范,最大程度上保障施工质量。

结束语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施工管理制是保证建筑工程建设的关键,本文对建筑工程管理控制策略进行了详细探究。在项目建设全过程中,必须做好完善的准备工作,保证能够有序、合理的开展工程项目建设,管理人员应当高度重视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各类隐患,并采取针对性控制策略,保证项目建设效益。

参考文献

[1]程军生,张松涛.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的有效策略[J].住宅与房地产,2020(36):134-135.

[2]吴金娜.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和质量控制策略分析[J].建筑技术开发,2020(24):50-51.

[3]刘洋.建筑工程管理的影响因素与对策[J].建筑与预算,2022(4):16-18.

[4]李雪涛.加强建筑工程管理及提升建筑工程质量探究[J].建材发展导向,2022,20(4):3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