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制药工程专业创新技能培养体系的构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29
/ 2

关于制药工程专业创新技能培养体系的构建

尤伟强

身份证号:440802198011160013

摘要:目前,制药工程是一个综合性很强、涉及众多学科领域的新兴专业。为了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创业型、创新型和复合型的制药工程人才,我们需要加强制药工程专业学生的专业知识综合运用和创新合成能力。我们还需通过在车间多次实习来强化制药工程专业学生的工艺放大理论转化为工程实践能力,提高其对工程技能掌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及团队协作能力。总之,我们需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实践能力,能适应制药工业发展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的新型工业化发展、创新型国家建设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造就一大批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做出贡献。

关键词:制药工程;创新技能;培养体系;构建

引言

高等教育是整个教育环节的重要一环,是连接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关键载体与窗口。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高素质综合性人才是高校落实“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和为谁培养人”的重要价值目标体现。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是高校落实“三全育人”环节的基本要求。因此,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具有同向性、一体性和协同性。

1高校对于制药工程专业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当今时代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技能的人才,为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首先,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激情,还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地将自己的创新创业想法付诸实践。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不同于传统的理论课程教育,它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次,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可以促进产学研结合,为产业提供更多更好的创新创业人才。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中与企业合作、进行产学研结合,不仅可以提高教育质量,还促进了企业的创新和发展,不断推进新产品、新技术和新服务的实现,为社会提供更多更优质的创新和创业服务。总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当今高等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能够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创新创业人才,为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2制药工程专业创新技能培养体系的构建

2.1专业理论课教学改革

在制药工程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根据课程性质和学习规律以及多年来的教学探索,以格式塔心理学知觉重组理论为指导,专业理论课按照“知觉-唤醒-重组”三段式教学模式进行授课,通过“知觉-唤醒-重组”三段式教学活动,结合任务驱动,完成课堂教学内容。根据专业发展和行业产业特点,不断更新教学内容,课堂教学与学科前沿和生产实际紧密结合。结合实际,注重课程思政建设,将思政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课程思政设计,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创新精神等思想元素渗透到专业理论课程教学中,激发学生的专业情感和专业自信,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例如,通过讲解抗疫过程中制药工程相关的技术应用,让学生了解制药工程在国家卫生安全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此外,我们还特别注重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定期的教师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建立教学评估机制,定期进行教学评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意见,及时进行调整和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2.2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提升学生创新能力首先需要提升教师的创新意识,因此需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湖南科技学院制药工程专业采取“引培共享”和“虚拟教研室”方式,促进融合式师资队伍建设。以“引培共享”方式开展“校友企业家进校园”活动,邀请医药企业高级工程师作为本专业兼职教师,深度参与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包括参与培养方案的修订、课程教学与讲座、见习与实习指导、科研项目开展、毕业论文(设计)指导等;开展“高校教师进企业”活动,与企业共同承担科研课题,加大教师实践能力培养力度,提升一线教师工程实践创新能力。立项建成了“生物化工虚拟教研室”,将来自不同领域不同学科的专业教师、企业专家、辅导员团队等组建成教学团队,解决单一导师工程实践指导达成度不高的问题。通过这些方式,有效提升了教师的创新思维能力,尤其是面向制药企业的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

2.3构建课程思政建设的引导、激励与评价机制

专业教师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求真探索,提升其科学报国的本领,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提升综合素养,把自己所学的科学理论和实践技术自觉融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之中,实现知识提取与立志报国的有机统一。在制药工程专业课程建设过程中,要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强化教师师德师风和意识形态教育,实行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还要加强教师业务能力培训,引导教师不断提升自身师德修养和专业素养,重点围绕新药发现、药物合成理论、绿色环保制药工艺、药品安全生产、药品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不断开展技术理论创新和增强其课程思政教学设计能力。加强新时代“四有”好老师培养,建立强有力的课程思政建设激励机制。在专业教师内部广泛开展“争做教育先锋、争做科研标兵、争做育人模范”的“三个争做”活动,大力宣传师德标兵与育人模范的先进事迹,形成广泛的示范引领作用、争做教书育人“大先生”的环境氛围与浓厚气氛,增强专业教师参与课程思政建设的荣耀感和归属感。通过设置一定级别和比例的课程思政教改项目,不断提升专业课教师参与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并以教师讲课比赛、评优评奖、职称晋升、年度考核、目标绩效考核等作为关键点,综合考核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情况。此外,构建“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课程思政评价体系。专业课程考核不再单纯依赖对学生知识获取能力的考核,强化对其创新素养、履职尽责能力、情感价值目标达成的评价与考核,这些方面可以通过形成性评价过程予以体现。在教师层面,构建包括“学校名师督导、学院督导和教研室督导”相结合的三级教学督导体系,保证课程思政建设质量;在学生层面,建立集网上评教、教学相长、课程考试、课下反馈相衔接的整体评价体系,督导反馈课程思政教学效果。

结语

我们通过兼顾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建立新的考核体系,强调过程性考核,将实验教学重视起来,精选基础化学实验的内容、积极培训教师、简化基础化学试验室申请的程序,提高学生们的动手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把四大基础化学捏合成一个整体,合理分配章节的课时,让学生爱上化学,真正发挥基础化学对后面的专业课学习的支持作用。应用综合型手段实施教学,并通过我们思想的统一、知难而进和锲而不舍的精神、努力推进的共识,让四大基础化学的教学探索颇有成效。同时也提高了地方高校制药工程专业创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素质。

参考文献

[1]哈艳,高向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J].河北大学学报,2014,39(6):148-150.

[2]吕刚.应用型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探索与实践[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7,20(5):72-74.

[3]谭倪,聂长明,袁亚莉,等.新型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化工高等教育,2010,27(04):63-66.

[4]杨艺虹,张珩,王存文,等.制药工程专业实验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10,32(04):1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