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中医是小儿养生与治病的首选

/ 2

为什么说中医是小儿养生与治病的首选

胡平

西昌市礼州镇中心卫生院  四川凉山州  615014

在中医治疗中,小儿疾病人数逐渐增加,通常情况下以小儿脾胃疾病较为常见。该疾病是因为小儿饮食无度造成的,有的孩子没有食欲,有的孩子长时间腹泻且无法痊愈,有的孩子容易发烧咳嗽,还有的孩子体重过大,严重肥胖……针对孩子们的这些疾病情况,家长往往无法对疾病的病因有清晰明确的认识,当孩子出现疾病症状时,家长急于就医,甚至会自行购买药物。这样一来孩子的疾病仍在反复,严重影响着小儿的身心健康。

一、小儿养生有哪些内容?

(一)小儿养生要注意阳气保护

人的一生发展就像一年,儿童阶段是一年中的春季。而春季五行为木,孩子就是木,生机勃勃。因此,要从自然发展规律出发,在春季注重养生,提高儿童的阳气。由此可见,小儿养生就要注重对小儿阳气的保护。因为阳气怕寒邪,当寒邪入侵,必然阳气先虚。小儿养生时要避免寒凉生冷,尽量少食冷饮和冰激凌等。

(二)小儿养生要避免关爱过度

以前家长需要长时间劳动,没有过多经验照看孩子,通常情况下,小儿生病情况不多,普通的感冒发烧多数会自愈,不存在药物滥用情况。但是,现在孩子基本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十分溺爱,这种过度关爱将造成小儿更加不健康。比如,经常给小儿吃冰激凌和膨化食品等,这些食物将造成小儿脾胃损伤,肾气不足,体质也渐渐下降,生病的次数不断增加。

(三)坚持科学的小儿穿衣原则

孩子正处于阳气充足的状态,对寒冷环境有着一定的抵抗能力,但是小儿在穿衣过多,或者是在运动过后,都会导致其出很多汗,毛孔处于打开状态。这时小儿容易受到风寒入侵,造成其出现感冒疾病。因此,必须注重小儿的科学穿衣。在对小儿穿衣原则进行科学优化时,要从环境温度的变化出发,科学地为小儿增减衣物。从养生角度看,家长应坚持“两凉三暖”的穿衣原则,确保小儿头凉、心胸凉。这两个位置是小儿阳气最旺盛的部位,如果过度保暖将导致其火热过盛,引发疾病。三暖需要对小儿肚子、后背和脚进行保暖,避免小儿着凉,出现脾胃疾病。

(四)加强小儿脾胃运化功能

在中医学中,东汉思想家王符所著的《潜夫论》中,阐述了“小儿多病伤于饱。”这一理论。由于家长非常害怕孩子在成长中出现营养不良情况,经常让孩子多吃多补,忽视了孩子的吸收能力,以及多食对孩子阴阳平衡的影响。长此以往,孩子不仅没有提升体质,反而导致其体质越来越差,新陈代谢能力受损,身体正气不足。比较常见的小儿疾病类型有“小儿疳积”和“饮食不节”两种。这都是由于小儿脾胃运化功能受损引起的,需要加以重视。

IMG_256(五)科学就医保护小儿阳气

部分小儿家长过度紧张,但凡小儿的身体出现稍微变化,就会马上到医院就医,甚至有部分家长无论小儿患上何种疾病,都认为吃药的效果不如输液的效果。其实不然,输液后的小儿身体免疫力逐渐下降,更加容易生病。但是小儿属于稚阳体质,身体中的阳气相对较弱,当一些寒凉药液逐渐输入小儿身体后,将伤害小儿阳气。一旦小儿阳气受到损失,其面色不佳,手脚寒凉,食欲也渐渐变差,精神状态不佳,进而造成小儿出现反复疾病。在中医治疗中,当中医发现孩子面色蜡黄或青暗,不够红润时,基本都是孩子的阳气受损。这些孩子十分体弱,虽然精神尚好,但是容易出现感冒问题。这时,西医普遍认为这是因为小儿免疫力下降引起的,而中医则认为这是因为小儿正气不足,营卫失调造成的,因此,需要家长带着小儿进行科学就医。

二、小儿治病与养生有哪些联系?

(一)小儿养生有助于小儿治病

对于小儿而言,阳气是推动小儿身体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当小儿生病时,无论是因为外感,还是因为内伤,都要对小儿养生的重要性给予重视,加强对小儿阳气的温养,并以宣发透邪为主,并避免小儿出现滥用寒凉情况的出现。小儿食用寒凉药物不仅会伤害小儿的阳气,造成小儿身体体质下降,同时还会阻止小儿体内邪气外渗,进而造成小儿病情反复缠绵,难以痊愈。

这时,家长要重视对小儿养生的科学利用,选择科学治病途径,并建立一定的中医基础知识,从而全面加强小儿养生的质量与能力,保证小儿健康。其实,小儿的疾病十分好治,只需在小儿正邪交锋时,轻轻一动,就可以将小儿邪气退去,使小儿疾病得到治愈。

(二)中医适宜技术在儿童养生治病中的运用

在中医治疗中,中医认为针对小儿疾病要采取适宜的中医治疗技术,对儿童进行养生治病。尤其是针灸治疗在儿童养生治病中发挥着积极作用,但是仍有部分家长对针灸治疗心存疑虑,担心孩子年龄较小,针灸对其有副作用。大可不必,小儿在一出生时就可以接受输液,那么自然也可以接受针灸。其实小儿出生后就可以接受针灸治疗,该中医治疗技术并没有对小儿年龄有过多要求。同时,小儿正处稚阳稚阴阶段,其天真未散,身体经络十分敏感,因此中医针灸对小儿疾病的治疗效果远比成人好。

中医针灸治疗虽然会对小儿造成一定的刺痛感,但不必留针,当小儿生病时,可以首先选择中医针灸养生治疗。这种养生治病方式不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还不用吃药,不会对小儿的脾胃造成伤害。针灸更不需要接受输液,也就不会对小儿的脾胃造成阳气损伤。由此可以看出,中医针灸在小儿疾病的治疗中不会出现相应的毒副作用,属于一种有效的疾病养生治疗方式。

由于小儿体质属于稚阳稚阴,五行又属木,具有较为旺盛的生机,其身体的阳气也在逐渐增加。这时,如果小儿受到邪气入侵,将造成正邪两气在小儿身体中进行交锋,这就引起小儿病情的迅速发展。在对小儿疾病的出现原因进行分析时发现,这是因为小儿身体中的阴阳二气不断发生着动态变化。所以,采用小儿针灸这种科学有效的小儿养生治疗方式,可以对小儿体内的阴阳状态进行全面掌握,并通过对小儿不同穴位的针刺,实现对其阴阳二气的有效调和。在中医治疗实践中,比较常见的疾病类型有感冒、高热、咳嗽、腹泻、腹痛、纳差等,这些疾病都可以通过小儿针灸对其进行治疗,并有着十分理想的治疗效果。

除此之外,小儿推拿按摩和小儿刮痧都是比较传统的小儿养生手段,可以对小儿疾病进行有效治疗。这些手段实际操作起来十分简单,治疗见效速度迅速,治疗效果理想,副作用更是很少。因此,在小儿治病中首选的方式就是小儿养生。

(三)应谨慎选择输液治病的方式

当小儿患病时,家长可以针对小儿疾病的实际情况,科学地选择治疗方式,如小儿针灸、推拿、中药汤剂和艾灸等,但最不理想的首选方式就是输液。

总之,小儿的健康成长是家长的共同心愿,需要对治病方式进行优化选择,其首选的治疗手段就是小儿养生,利用这种中医治疗手段,可以提高小儿疾病的治疗效果,并降低副作用对其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