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林业建设与林业可持续发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30
/ 2

生态林业建设与林业可持续发展

段华

身份证号:37092319780824039X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的显著加快,生态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尤其是工业化和建筑行业中的大范围工程建设活动,不仅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环境污染问题,同时还出现了严重的资源浪费。林产品需求的不断增加与资源供应增长缓慢的矛盾日益加深,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课题之一,因此在当今林业产业的发展与建设的过程中,生态建设是林业建设的重中之重。而这一切都离不开林业产业的支撑。本文分析了我国林业生态建设现状和问题,论述了生态林业建设与林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生态;林业;可持续发展

引言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严峻挑战。林业作为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生态平衡和推动可持续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当前我国林业发展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有必要明确林业生态建设的意义,探讨林业发展的具体措施,为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和推动林业可持续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1生态林业工程建设的概述

生态林业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林业,是一个涉及范围广泛、涵盖内容丰富的系统性工程。生态林业是在不破坏生态系统稳定性和多元化的基础上,在林业系统中投入能量、物质等,进而提高林业系统的输出能力和林木质量,生态林业能够因地制宜,根据不同的自然环境构建出不同的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较于自然系统,生态林业增加了人工干预与劳动,具有整体性、集约性、稳定性、地域性、高效性和可调控性特点。推动生态林业建设与林业经济产业的发展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生态林业工程建设能够带动林业产业经济发展,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最大化,进而更好地推动林业可持续发展。与此同时,推动生态林业工程建设还能够帮助农民实现增收、提升林业经济效益以及利用率,进而优化林业产业生态链条。由此可见,推动生态林业工程建设是十分必要和关键的。

2现阶段生态林业工程建设中面临的困境

2.1产业布局有待改善

林业产业布局存在一定不合理的现象,影响着整个林业的发展。部分林业产业格局单一,不能够很好地支撑林业产业的发展,如部分林业企业对于森林资源的规划应用仅限于木材生产,而后续育林计划落实迟缓,使整个产业出现“断层”现象,既影响了林业产业经济效益,同时对生态环境建设也较为不利,更是出现土地资源浪费等问题,社会效益不明显,因此,还需持续关注林业产业布局方面的问题,以进一步采取相应措施予以解决。

2.2林业管理制度缺失

林业管理制度缺失的问题,也相对较为普遍,林业资源过度利用的情况时有发生,而这也加剧了林业环境的失衡问题,使得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等问题出现。主要还是因为林业管理制度缺失,缺乏相应的制度约束下,资源开采失衡,导致生态发展失衡,才会逐步出现上述问题。虽然在近年来相关法律法规的约束下,部分情况有所改善,但是部分林业企业自身对资源规划管理的重视程度就不足,以致情况虽得到改善,但仍有很大提升空间。

3生态林业工程建设与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3.1实施森林生态系统重构计划

森林生态系统是维持生态平衡和生态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重构森林生态系统有助于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复原能力,进而实现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1)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和恢复。对于已经退化的森林生态系统,可以通过采取种植、造林、湿地重建、退耕还林等措施,实现森林资源的恢复和保护。同时,加强对已有森林资源的保护和管理,保持森林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2)推进森林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发展。不同的森林类型有着不同的功能和作用,如针叶林、阔叶林等。因此,在实施森林生态系统重构计划时,要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特点,选择适宜的森林类型,实现多样性的发展。(3)加强森林生态系统的监测和管理。通过建立森林生态系统信息数据库,对森林资源进行全面的监测和评估,及时掌握森林生态系统的状况和演变趋势,实现对森林资源的科学管理和利用,提高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效率。

3.2推进森林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发展

不同的森林类型具有不同的生态和经济功能,实现森林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发展有利于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整体效益,促进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1)选择适宜的森林类型。在推进森林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发展时,要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土壤类型、气候特点等因素选择适宜的森林类型。比如,在高海拔地区可以选择针叶林,而在低海拔地区则可以选择阔叶林。(2)加强林木品种的选择和培育。在推进森林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发展时,根据不同的森林类型选择适宜的林木品种,加强对林木品种的培育和引进。通过种植不同的林木品种,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稳定性。(3)建立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和利用的标准。在推进森林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发展时,要建立相应的保护和利用标准,制定科学的管理措施,以确保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同时,加强对森林资源的监测和管理,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防止出现生态破坏和经济损失。

3.3发展林下经济和生态旅游

林下经济是指在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中,发掘森林资源的附加价值,增加农民收入的经济活动;生态旅游则是指在保护自然环境和文化资源的基础上,开展以生态为主题的旅游活动。(1)开发林下经济资源。通过种植花卉、蔬菜、水果等农作物,发展采摘园、观光果园等休闲农业项目,以及发展野生菌类、药材等采集活动,实现对森林资源的有效利用。(2)建设生态旅游景区。在森林资源保护的前提下,开发森林生态旅游资源,建设生态旅游景区,推广生态旅游产品和服务。同时,加强对生态旅游的管理和监督,防止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3)促进农村旅游和乡村振兴。发展农村旅游和乡村振兴,促进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在开发林下经济和生态旅游的同时,注重当地文化和历史遗迹的保护,发挥旅游业对地方经济和文化的促进作用。

3.4加强林业科技创新

在生态环境建设背景下,林业产业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适应新的市场需求和生态环境保护要求,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进经济可持续发展。(1)推进林木育种和栽培技术的创新。通过林木育种和栽培技术的创新,提高林木品质和产量,增强森林生态系统的抗逆性和稳定性。(2)加强森林病虫害和火灾等灾害防控技术的研发和应用。通过加强森林病虫害和火灾等灾害防控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高林木的生长和抗病虫能力,减少森林火灾的发生率,保障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3)推进森林资源智能化管理。通过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建立森林资源智能化管理系统,实现对森林资源的全面监测和数据分析,提高林业生产的智能化和数字化水平,推进林业产业的升级和转型。

结束语

综上所述,做好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进一步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注重对多方面力量的整合,发挥政府、林业有关部门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有效分析,遵循持续发展原则,对生态环境保护对策内容进行落实,进一步提升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有效性。通过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质量的提升,有效强化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进一步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发展,促进林业生态朝着持续、健康方向进行发展。

参考文献

[1]金保全.林业生态建设与林业产业发展关系探讨[J].河南林业科技,2021,41(04):42-43.

[2]熊郁华.林业生态建设与林业产业发展的关系分析[J].广东蚕业,2021,55(11):19-20.

[3]李淑丽,石娟华.林业生态建设与林业产业发展的关系分析[J].山西农经,2021(08):120-121.

[4]杨秋艳.分析林业生态建设与林业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J].中国林副特产,2021(02):113-114+116.

[5]时强.林业生态建设与林业产业发展关系研究[J].山西农经,2021(01):99-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