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课程思政建设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30
/ 3

西方经济学课程思政建设思考

朱轲轲

天津师范大学  天津市  300387

摘要:西方经济学是经管类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在课程思政改革的大背景下,深度挖掘西方经济学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注重对学生的价值引领,对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以及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文章首先分析了西方经济学的概念及当前教学过程环节存在的困境,然后提出了具体的西方经济学课程思政建设实施路径,以供参考。

关键词:西方经济学;教学困境;优化策略

引言

近几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每年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都多次强调: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建设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必须抓好课程思政建设,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融为一体,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贯彻以上精神和对标《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结合西方经济学课程,围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将课程思政要素融入此课程的教学中,对西方经济学课程的持续创新见效有重要意义,也有利于构建高校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

1课程简介

西方经济学课程分为上下两册《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是几乎国内所有高校的经济管理类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为进一步学习经济学、管理学及其他课程打下坚实基础。通过学习,要求学生认识并把握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框架和分析逻辑;理解并弄清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熟悉并掌握图形分析、实例分析以及简单的数学模型分析等基本分析方法和技巧;学会运用所学习的经济学分析工具分析和解决现实经济问题。不难看出,对于经管类专业的学生而言,这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课程,对于经济管理学的知识体系的构建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那么,在此课程中的课程思政教育也显得非常必要。

2西方经济学课程思政的主要目标和设计理念

课程思政的主要目标,是将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所以,西方经济学课程的课程思政的重点也应该是,从爱党、爱国、爱人民、爱集体出发,围绕政治价值、家国情怀、法治精神、文化素养、道德修养、职业追求、心理健康等因素来对大学生进行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各种教育。当然,不可能仅此一门课程就能将以上各方面的课程思政教育都能充分涵盖。为此,从本门课程的知识体系、学科特点及案例素材出发,本课程教学团队根据本门课程多年的教学经验,结合经管类大学生的学习特点,为西方经济学课程梳理了几个重要的课程思政的维度:体会知识力量,激发学生爱国情怀;积极心理建设,塑造良好人生观;鼓励并指导学生参与比赛,树立良好竞争意识;理性看待爱情,正确处理学习和爱情;辩证看待世界,形成批判性思维。

3西方经济学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3.1忽略经济学发展的历史背景导致知识传递有偏差

课程教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正确掌握既有理论中反映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充分识别理论背后隐藏的制度属性、价值观念,同时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然而一直以来,“西方经济学”课程存在着当西方理论“搬运工”的现象,侧重讲解高度图形化、数学化的经济理论,并基于成本—收益分析框架解释几乎一切经济行为,忽视了理论创建、发展的资本主义私有制历史背景。教材中的理论是基于某些特殊历史时期为解决某种特定经济社会瓶颈而提出的,如凯恩斯主义的理论体系是以解决美国就业问题为出发点,但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只是围绕这些理论的基本原理展开,对其隐含的资本主义价值观揭示不足,导致学生只知道“是什么”,但不知道“为什么”,容易形成具有资本主义价值观的思维模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国外特别是西方经济学,我们要坚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对其中反映资本主义制度属性、价值观念的内容,对其中具有西方意识形态色彩的内容,不能照抄照搬。”

3.2授课对象自身的差异导致对知识的理解有偏差

学科交叉在培养复合型的创新人才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跨专业选课、教师跨专业授课已成为一种趋势,但也产生了一些问题。“西方经济学”课程的常规授课对象是具有一定专业基础的经济管理类学生,这些学生能够理解经济学的逻辑是将复杂的现实社会尽可能地简化抽象,也能够理解“经济学术语只是揭示规律,没有感情色彩”的含义。因而在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忽略人文素养、道德伦理方面的基础教育。但是对于理工或自然科学学科背景的学生而言,他们往往很难想象“自私”“歧视”这类一般语境下明显带有贬义色彩的形容词被老师形容为“只是没有感情色彩的经济学术语”是什么意思。又如,当教师在讲授“理性经济人”这一基本假设时,通常会说经济学认为人是自利的,并且唯一的目标就是追求效用最大化,而效用常常又用货币或价格来衡量。这种强调知识原理、看重抽象能力培养的教学方式在面对人文社会科学背景的学生时并无不妥。因为这类学生在学习“西方经济学”课程的同时,还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等相关课程,学习不同经济流派之间的思想,从而具有一定的辨证思维能力。但“西方经济学”课程是理工或自然科学背景的学生接触的少数甚至唯一的经济类课程,面对这类群体开展经济学教学,一旦忽略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感性思维与理性思维之间的逻辑差异,学生可能将教师所讲的理性经济人假设理解为“追求享乐、利益、利润最大化是人之常情”“这就是理性的人应该有的行为”,从而容易形成一种追逐利益、以收入高低论英雄的不良倾向。从以上分析来看,虽然西方经济学对人的行为、社会运行规律具有较为普遍的解释力,但围绕“西方经济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非常迫切的必要性。该学科本质上建立在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和完善之上的,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在学习过程中,必须坚持“扬弃”的态度,既要尊重其在解释经济运行、市场规律时的科学性及其对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意义,又要时刻警惕资本主义经济理论对“完全市场制度”(即看不见的手)的乐观预期、对政府干预的批判,必须要怀有批判之批判的精神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越性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要性。

4提高西方经济学思政教育水平路径研究

4.1明确课程及学生特点

西方经济学是西方经济学者围绕着如何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而发展起来的一门学问,其理论体系一般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经济理论来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反过来又可以解释现实和指导实践。课程的很多内容是利用所学的理论对当前经济运行和经济现象的解释以及对政府相关政策进行的分析。同时,针对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市场失灵问题、经济增长问题、物价问题、失业问题等需要引导学生树立家国情怀的责任意识,利用所学的知识提出解决方案,也需要结合我国实际,介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的理论创新和具体实践。西方经济学这门课程一般在大一或者大二上学期开设,学生为“00”后,充满了学习热情,需要通过学习增强学生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学以致用服务社会的能力。 

4.2围绕课程思政建设的重点内容深入挖掘

思政元素根据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要求,课程思政建设的重点内容包括: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深入开展宪法法治教育。西方经济学授课中,要围绕上述内容努力挖掘相关的思政元素,在技术维度上,实现知识与思政的高度融合。

4.2.1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对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情景、主要矛盾、目标、发展理念以及建立现代经济体系、供给侧改革、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战略等一系列发展措施等进行了分析和总结。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走进课堂,不仅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西方经济学所讲的理论,增强学生对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相关问题的认识,同时也有助于学生了解目前宏观经济的理论前沿和热点,提高所学知识的高阶性,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学以致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在讲GDP的核算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一是如何正确看待GDP?由此启发学生对经济增长目标的思考,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在绿色发展理念的指导下,GDP的核算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从而引导学生了解GDP核算的研究热点:绿色GDP及其核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和个人层面。在“企业生产与成本”一章中,在讲解企业为什么存在时可以引入科斯交易成本的概念。结合机会主义行为及现实案例,使学生明白诚信的重要性,即能降低交易成本,促进市场的完全竞争。由此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践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

4.2.2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在介绍“经济”一词时,引入《抱朴子·审举》谓:“故披洪范而知箕子有经世之器,览九术而见范生怀治国之略。”《晋书·殷浩传简文(司马昱)答书》:“足下沈识淹长,思综通练,起而明之,足以经济。”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关于经济一词的描述含有经世济民的思想,加深学生对传统优秀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4.2.3深入开展宪法法治教育

在讲个人收入和可支配收入时,提醒学生依法纳税是我们每个公民的光荣义务,纳税后的可支配收入才是影响消费的重要因素。在讲宏观财政政策时,可以引入2019年我国施行的新个人所得税法,通过变化对比,不仅让学生理解新税法降税的目的,同时再次提醒学生依法纳税的重要性。

4.2.4深化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

在讲失业时,引入人工智能发展对就业的影响,引导学生努力做好职业规划,思考如何通过努力提高自己的就业能力,要通过日常学习不断培养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学习能力和学以致用的能力,以此来实现高质量的就业。

4.3创新思政元素的来源及教学方法

4.3.1多元化的思政元素来源

一是小故事、寓言故事等,这类素材针对性强,寓意明显,适宜做引出所讲内容的引子,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就相关学习内容的深入思考。二是法律条文及政策文件。这类思政素材适宜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相关介绍,不仅让学生理解我国法律政策文件实施背后的理论逻辑。三是新闻资料。新闻资料适宜对热点问题的分析讨论。新闻资料的选择一定要注意时效性,这样才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能体会到课本所学的知识不是遥不可及的晦涩理论,而是和我们密切相关的现实。四是视频资料。现在各大网络平台都有大量的免费小视频资料,有些是相关现实情况的介绍,有些是所学知识理论的介绍。虽然短小,但形象直观,特别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五是专业文献资料。专业文献资料能满足学生学习高阶性的要求,可以是经济学名著里面的论述摘引,也可以是所讲内容的专业期刊文献介绍,也可以是相应研究基金项目的介绍。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深度,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一种自主学习的渠道。

4.3.2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课上提问和讨论。通过抛出问题,启发学生的思考与讨论,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可以提前把问题发给学生,使其做好资料查阅和思考的相关准备,以提高课堂讨论效果。对于一些观点相对集中的问题,可以现场提问讨论,锻炼学生的现场反应能力和思辨能力。最后需要老师进行关键要点的点评。辩论。辩论适宜于存在争论的热点问题。提前布置辩论题目让学生分组正反方准备资料,课堂拿出一节课进行辩论。引导学生用所学的理论进行辩论,老师在总结点评时要引导学生拓宽思路,提高思想高度,树立家国情怀的责任意识。学生展示和讲解。可以采用小组合作进行PPT展示,也可以是个人观点分享。时间长短根据内容而定,但学生所展示内容一定提前发给老师,老师对内容进行指导,提高所展示内容的质量。问卷调查或者访谈。问卷调查能让学生了解现实,学会在理论指导下设计问卷。为了使问卷调查真实有效,每个学生调查的数量不宜太多,而且问卷调查的对象最好涉及家庭、大学生本身,方便学生得到调查数据。课下作业。名著阅读、期刊资料的查阅、个人感悟或者对某个问题的看法等适合布置课后作业,以便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让学生对相关问题进行更充分的思考和资料查阅,使学生能忙起来。

4.4课程考核兼顾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价

传统的课程考核比较重视学生对课本知识的“复现”能力,关于学生对理论与现实之间的思辨能力则考察较少。但在中国高等教育由规模发展转向内涵发展的新阶段,必须重新审视开展大学教育的目的。大学教育不仅是学生学习科学技术的高级阶段,更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思政教育的成果必须在学生的能力考核中有所体现,须以考核的方式检验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的成效。就“西方经济学”课程考核而言,应在考察学生对书本知识掌握的同时,并行考察学生对理论知识与真实世界之间的思辨能力和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在一元化的期末考试评价的基础上,增加授课期间的过程性考核,如前文提及的案例收集表现、调研报告完成情况等,实现考核体系从一元化向多元化转型,也激励学生认真对待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理论学习过程。综上,“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在理论知识讲授中,要始终坚持“教育就是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接班人为根本任务”这一基本原则,将知识点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三位一体,在教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坚持理想信念教育,引领学生树立远大的志向,激发学生肩负起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

结语

综上所述,西方经济学作为当代高校经管类专业大学生的基础必修课程,不可否认有其重要的理论与应用价值。但作为新时代的高校教育工作者,要对西方经济学理论的局限性时刻保持清醒的认识,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习近平新时代思政教育理念,紧紧围绕思政教育最新理论体系作为西方经济学的价值观基础,严守思想阵地。帮助学生在学好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孙辛勤,施建军,张台秋.西方经济学教学中的价值观引导问题[J].高等教育研究,2007(3):82-86.

[2]蒋满元,唐玉斌.对“西方经济学”教学过程中价值观问题的辩证剖析[J].唐山学院学报,2009,22(2):76-78,82.

[3]李丹.西方经济学理论假设前提反思与教学中的价值观引导[J].金融理论与教学,2011(3):61-63.

[4]张小雪.西方经济学教学中的价值观引导问题探讨[J].营销界,2019(34):258-259.

[5]王万光.西方经济学课程思政建设问题初探: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中的价值观导向问题及其课程思政教学设计[J].大学教育,2019(8):138-140.

[6]郑小琴,吴义根.“西方经济学”课程思政教育实现路径研究[J].池州学院学报,2022,36(3):129-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