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生育期赤霉病的发生特点及防控实践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31
/ 2

小麦生育期赤霉病的发生特点及防控实践探索

哈斯叶提布·铁力瓦尔地

伊犁州伊宁县胡地亚于孜镇农业技术推广站       835107

摘要:在小麦生长的过程中,赤霉病是危害最严重的病害之一,并且此病的传播很快,导致小麦的质量和产量大幅下降。对此,农业部门应提高重视,加强监管的力度,种植人员也要加强警惕,提前制定防控措施,降低小麦赤霉病的发生率。本文从赤霉病的主要危害、赤霉病的发生特点和防控对策三个方面加以论述,为小麦赤霉病的防控工作提供指导意见。

关键词:小麦赤霉病发生特点防控实践探索

小麦是农业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和质量的提升对社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随着小麦种植面积扩大,病虫害问题却愈发严重,其中赤霉病对小麦的危害严重程度较高,广泛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小麦赤霉病主要有由于真菌感染引发的,致病病菌为禾谷镰刀菌。一旦小麦患上了赤霉病,初期小麦的籽粒会变得发黑,并且重量下降,随着病情的发展,会引起小麦植株的死亡,并且此病的传播速度很快,如果没有及时治疗的话,将会造成苗田的大面积减产。因此,农户应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防控对策,切实有效的降低赤霉病的发病率,保障小麦的健康生长。

1.赤霉病的主要危害

小麦赤霉病大幅降低了小麦的产量和质量,但出现赤霉病的时候,一般会造成百分之十左右的产量损失,如果情况严重的话会导致整个麦田颗粒无收。目前小麦病的主要特点是流行区域大、传播速度快、危害性大等。小麦赤霉病的高发地区在常见中下游和江淮,此区域的气候相对温暖,并且较为潮湿,十分适合禾谷镰刀菌的生长繁殖。但随着小麦种植区域的扩大,赤霉病也逐渐向着其他地区转移。在西北小麦种植区也发现了赤霉病,并对当地造成了严重影响。在小麦生长的过程中,灌浆期是最易被感染的阶段,赤霉病具有一定的潜伏期,因此种植人员在小麦的抽穗扬花期要加强田间管理[1]。赤霉病的病菌传播速度很快,农户一旦发现有患病植株,要第一时间进行治疗,此病的潜伏期较长,一般会在灌浆期后期在高温条件下爆发,从而对小麦的产量和质量造成不利影响。针对这种情况,农业部门应分析小麦赤霉病流行爆发的具体原因,并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加强监管的力度,为小麦赤霉病的科学防控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推动农业的健康发展,增加当地农户的经济收入。

2.赤霉病的发生特点

2.1受到气候条件的影响

小麦赤霉病的发病原因主要受气候条件的影响,其中最关键的就是温度和湿度的变化,在高温和过于潮湿的气候环境下,小麦赤霉病的发生概率大大增加。随着气温的逐渐升高,小麦赤霉病病菌的活性也会变得更强,而为了降低小麦赤霉病的发病率,农户应对小麦种植区域的温度进行科学调控,首先要选择合适的播种时机,为小麦的健康生长提供更有利的条件。此外,湿度过高也会影响赤霉病的爆发,如果遇到了连续降雨的天气,小麦的后子囊壳的成熟速度会便可,而在子囊孢子释放的过程中会给赤霉病菌提供适宜的生长条件,在小麦生长到抽穗扬花期时,会释放大量的子囊孢子,病菌会趁机进入其中,从而造成小麦赤霉病的大面积爆发。

2.2菌源基数大

一旦小麦患上了赤霉病,小麦的麦穗和根茎部位会发生腐烂的现象,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菌源基数过大,这十分不利于小麦的健康发育。小麦赤霉病的病菌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在越冬时会依附在杂草上,到了第二年回春,天气转暖的时候,病菌就会再次苏醒,并开始大量繁殖。随着市场需求量的增加,小麦的种植面积和种植密度也越来越大,这给了病菌更好的生长机会。近年来气候比较多变,倒春寒现象经常发生,对小麦的种植有着较大影响。而菌源基数过大会让小麦的生长发育受到影响,目前来看,大部分地区存在空闲田地,这些田地给病菌的滋生创造了有利条件,增加了赤霉病的发病率。

2.3受到田间管理不科学的影响

小麦赤霉病的流行和田间管理方式的不科学息息相关。科学合理的田间管理措施可以保障小麦的健康发育,提高小麦自身的抵抗能力,降低病虫害的发生率。田间管理措施主要包括选择优良种植品种、种子处理技术、对土地的深耕翻新、选择合适的种植时间和科学施肥灌溉工作等。农户应加强小麦的田间管理,在小麦生长的每个阶段都要做好相关记录[2]。有的小麦种植区域存在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多高、种植密度不合理等,也会导致小麦赤霉病的发生。对此,种植人员要制定科学合理的田间管理方案。

3.防控对策

3.1农业防治

为了有效提升小麦的质量和产量,降低赤霉病的发生率,农户应加强对小麦种植区域的田间管理力度,制定科学的施肥和灌溉计划,如遇到连续降雨的天气,要及时将田间的积水排干净[3]。此外,选择更合适的小麦种植时间,增加小麦自身的抗性。最后,应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选择更优质的小麦种植品种,提高小麦种植的质量。

3.2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是经常使用的防控措施之一。主要的方法是根据赤霉病的流行情况,对小麦种植区域进行农药喷洒。小麦赤霉病的最佳治疗时期是抽穗扬花期,这个时候一旦发现小麦患上了赤霉病,农户要第一时间进行药物治疗。在农药喷洒的过程中,农户要确定好喷洒的剂量,避免对周围生态环境造成污染。

结语

综上所述,小麦赤霉病属于流行范围较为广泛的病害之一,并且目前还没有研发出针对赤霉病的特效药物,因此农户要通过加强预防来降低赤霉病的发生率。通过加强田间管理、选择优质小麦品种等方式,增强小麦自身的抵抗力。随着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脚步逐渐加快,农业技术人员研发出来各种方法来避免病虫害的发生,为农业的安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保障。

参考文献

[1]黄朝炎肖兴军徐学明陈富华王玲张艳石磊.小麦赤霉病全生育期防控实践探索[J].湖北植保, 2022(5):19-21.

[2]李耀.小麦赤霉病发生特点及防控对策[J].数字农业与智能农机, 2023(3):62-64.

[3]李静.小麦赤霉病发生特点及防控对策[J].现代农村科技, 2022(11):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