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博物馆+”模式对我国博物馆发展方向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31
/ 2

浅谈“博物馆+”模式对我国博物馆发展方向的影响

邹利华

常州市武进区博物馆 213161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日趋丰富,群众对于精神文化的需求也逐步提升。博物馆作为文化产业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发挥着满足我国人民群众精神文化建设需求的重要作用。近年来,伴随着数字化、信息化技术的蓬勃发展,博物馆探索出了新的文化信息传播途径,更加关注新技术、新模式对于观众的吸引作用,在提升博物馆自身的影响力的同时更加有效地发挥了博物馆的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并以此为契机逐步形成不同类别的博物馆+”模式。

一、“博物馆+”模式正在蓬勃发展

1、博物馆+5G模式拓宽传播渠道

不同时代背景下,博物馆传递文化信息的方式也有所不同,这种文化信息传递方式紧紧地依附社会发展的进程中,随着时代的进步发生着变化。这种作用是相互的,不断进步的技术手段深刻的影响了博物馆传播文化信息的方式,同时也改变了大众汲取文化信息的方式,最终反馈在处于整个社会环境下群体的行为逻辑和思考方式。数字化终端普及后,个体不再是博物馆文化信息传递的末端,而是成为了文化信息传递的中继站与新载体。数字化背景下的博物馆如今更多关注的是如何应用新技术、新模式提升自身的文化影响力与观众粘黏性,创造数字化、信息化的新场景。

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称,截至20226月,我国网民人数达到10.51亿,而其中使用短视频等移动终端的用户人数增长最为显著,已经达9.62亿[1]5G技术已经深刻地影响了博物馆的宣传方式,各地的博物馆利用视频网站、短视频或在线直播等新兴数字媒体技术,积极探索5G背景下文化信息传递的新路径。其中,成绩最为突出的新兴传播体系便是 短视频+直播部分博物馆通过打造自身IP,不断提升博物馆的社会影响力、用户粘粘度,构建出了完整的融媒体网络体系,有效的实现了文化信息传递的目的[2,3]。仅2023年春节期间,全国300多家博物馆在不同媒体平台采用5G数字技术进行了短视频+直播结合的方式进行了馆藏珍品展示展览,如洛阳博物馆举办的其宁唯永——北魏洛阳永宁寺特展、景德镇御窑博物馆举办的的御窑天下——青花秘境展。可以看出博物馆+5G”模式为各地博物馆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来传递自身的文化信息,提升了各地博物馆的影响力。同时,以短视频平台抖音与全国25家博物馆联合推出文创年货节等活动为例,通过活动展示了各地博物馆的珍藏文物、科普了文博知识,也提升了各大博物馆文创产品销量。据悉,抖音电商平台上博物馆文创产品销量环比上月同期增长644%博物馆+5G”模式为各地博物馆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

2、“博物馆+参与”模式增强观众体验

杨庆昌[4]曾表达这样一个观点,观众参与博物馆不仅仅是指对于博物馆的监督管理,更是作为博物馆的“一部分”参与其中,多种新型的“博物馆+参与”模式正在改变着传统形式的博物馆展览模式,其中博物馆戏剧和博物馆剧本杀正是其中的中坚力量[5,6]

2022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戏剧博物馆在开设了戏剧活动体验区,为观众策划丰富的戏剧体验活动,展现了这座殿堂级剧院最鲜活的历史,以及艺术生产的全流程,实现了文化信息传递的根本目的。“博物馆+剧本杀”是当下另一个广受年轻人青睐的项目。这种新型的“博物馆+参与”模式以其更好的互动性成为了博物馆面向年轻人进行文化信息传递的新抓手。据报道称博物馆类文创产品的消费者中,三十岁以下青年人占比过半。且有数据显示在剧本杀玩家中,75%都是30岁以下的年轻人。两者的有效结合不仅能有效增强博物馆的文化知名度,更能够提升博物馆自身的发展空间。

无论是博物馆戏剧项目还是博物馆剧本杀项目,都是新时代新形势背景下对于传统博物馆展览模式的一种创新,它更为有效的提升了观众对于文化信息的吸收能力,在形式上更多的表现出互动、沉浸感提升。博物馆作为文化信息传递的教育场所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资源,但这种文化信息总是以展览的方式静态传递,而“博物馆+参与”模式的出现创造了新的传播体系,以动态沉浸、寓教于乐的方式完成了博物馆的文化信息传递任务[7]。两种动静态文化信息传递方式的融合更为有效的丰富了博物院的展出形式,提升了观众在博物馆中的体验感,增强了博物馆的自身文化影响力。

二、“博物馆+”模式何以如此有效

与传统形式的博物馆相比,“博物馆+”模式在以下两方面得到了创新:

1、“博物馆+”模式使得文化信息传递群体更为广泛

现代博物馆肩负着文化信息传递的重要任务,是当地历史与社会文化汇集的精神基石。在过去,传统博物馆的受众群体十分有限,其文化信息传递速度及区域十分狭小。而“博物馆+”模式的出现有效地改变了这一状况,利用新兴的数字化技术与运作模式,博物馆可以通过各类数字终端进行文化信息传递,而观众也同时成为文化信息的传递者,信息传递能力实现了指数级的增长[8]

。对于文化信息传递的限制不再存在,各个年龄、地区、受教育程度不同的观众都可以在“博物馆+”模式有效的参与其中。

2、“博物馆+”模式使得文化信息传递内容更为深刻

传统博物馆的对于文化信息的传递方式仍以展览讲解或自行观摩的静态展示为主,其内容受限大,无法有效的实现信息传递,而“博物馆+”模式的出现,实现了博物馆文化信息的动态传递,通过新兴技术及运营模式使得观众沉浸式的互动参与博物馆的展示活动。通过大数据分析根据不同目标群体,实施不同的文化信息传递方式,采用新兴的数字信息手段,创新的参与模式将博物馆展品的学术性与娱乐性相结合,更有效的增强观众的体验感,使博物馆文化信息传递获得更好的传播效果,文化信息传递内容更为深刻,这是传统博物馆所难以达到的。

结语

“博物馆+”模式的出现使得博物馆的文化信息传递能力从静态到动态,从单一到丰富,从抽象到具体,让大众能够主动而自然地接受博物馆的文化信息传递,打破了过去博物馆存在的桎梏,拓宽了文化传递的桥梁,与大众实现了多角度多内容的交互,最终满足不同受众群体的精神文化需求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5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现状统计报告[R/OL].2022-08-31[2023-02-01]. http://www.cnnic.cn/n4/2022/0914/c88-10226.html

[2]卢宜弼. 5G时代博物馆的"短视频+直播"传播体系构建[J]. 电视技术, 2022, 46(10):3.

[3]梁艳萍. 新媒体语境下博物馆短视频与直播的内容优化探讨[J].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1, 211(016):110-112.

[4]杨庆昌. 浅论博物馆观众的参与[J]. 中国博物馆, 1990(2): 4.

[5]谢娅明. 博物馆公众活动新形式探索:"博物馆+剧本杀"[J].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2(19): 4.

[6]马梅,丁纪. 作为文化传播和消费的剧本杀游戏:基于玩家的考察[J]. 现代出版, 2022(2):89-98.

[7]付俊雪. 江苏省博物馆戏剧项目体验营销策略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 2022.

[8]陆嘉艺. 数字技术背景下国内参与式博物馆的策展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