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物资数字化管理模式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31
/ 2

电力物资数字化管理模式研究

白杨

国网内蒙古东部电力有限公司物资分公司 内蒙古010020

摘要:随着电力行业的不断发展,对电力物资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针对目前电力物资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数字化技术的电力物资管理模式,并分析了其具体内容。通过搭建数字化平台,对电力物资管理信息进行全面整合,并对各模块之间的数据进行有效传输,以实现对电力物资管理信息的及时获取。基于数字化平台的电力物资管理模式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良好效果,能够实现对电力物资管理数据的有效分析和处理。通过对数字化平台应用效果的分析可以发现,电力物资管理数字化平台可以有效提高电力物资管理效率,在实现供应链安全和稳定运行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电力物资;数字化;管理模式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力行业的发展也越来越迅速,并取得了较大的进步。电力行业的快速发展需要大量电力物资作为支撑,并且电力物资数量较多,种类也比较繁多,因此电力物资管理工作在整个电力行业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实际管理工作中,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电力物资管理工作的发展要求,需要进行相应改革。当前,我国已进入到数字化时代,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化技术已经在各行各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通过对数字化技术进行合理利用,可以实现对管理工作的优化和改进,提升电力物资管理工作水平。

一、仓库管理模式构建

(一)全量库存资源可视化

通过物资管理系统中的数据,建立全量库存资源“一张图”,将物资“一张图”与实物“一张图”相结合,在管理系统中清晰呈现出物资种类、规格、批次、库存数量等信息,实现“全量库存可视化管理”。

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在仓库内安装物资数据采集装置,对各类物资进行数据采集,实现对物资的全面跟踪管理。当仓库中的某一类物资存量较少时,则可以通过数据采集装置实时采集该物资的库存信息,并将其反馈到物资管理系统中。此外,还可以在物资管理系统中查看每一类物资的库存数量及存量等信息。在物资管理系统中,可以设置物资仓库的预警阈值,当库存物资的存量超过预警阈值时,则发出预警信号。

例如某变电站仓库中存放了大量的电缆和设备,包括断路器、刀闸、隔离开关、避雷器等,为确保这些物资能够安全地存储于仓库中,建立“一张图”后,就可以在物资管理系统中直观地看到这些物资的库存数量及存量等信息。

(二)物流运输标准化

目前,在电力物资运输过程中,运输方式多样,包装材料差异较大,运输工具多样,在管理过程中需要针对不同的物资运输方式制定不同的管理标准。通过物流标准化建设,对仓储运输流程进行全面梳理和优化,实现物资运输全过程“一口对外”、“一次完成”的目标。

期间可以应用RFID技术对物流运输全过程进行跟踪、监控和管理;也可以构建全流程的RFID数据采集平台,实现仓库及物料运输各环节信息采集、识别与追溯;还可以通过RFID标签信息的关联和识别,对仓储环节中的物资进行跟踪管理,对物流环节中的物资进行质量检测和状态监控。

在电力物资运输过程中,还可以根据运输方式、运输工具和装载包装等条件,构建物流标准化管理体系,并对其进行全面梳理和优化,从而为电力物资的高效运输提供支持。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按照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是按照不同的物资运输方式,构建标准化的物流管理体系;二是针对不同的物资包装材料和运输工具,建立标准化的物资包装体系;三是构建标准化的物流管理体系,将所有相关的物流信息录入到物流管理系统中;四是采用RFID技术实现对物料运输过程中相关信息的采集与识别;五是采用RFID技术实现对仓储环节中物资的跟踪和监控。

二、供给规划管理模式构建

(一)供需对接线上协同

电力物资数字化管理模式中的供需对接线上协同模块,是基于电力物资管理需求、设计、采购、物流等各业务环节的数据共享,通过数据处理引擎和数据挖掘分析算法,实现各业务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同,从而完成跨系统数据融合、分析和挖掘工作,为电力物资供需对接提供智能决策。

主要实现功能包括:根据设计单位提报的物资需求计划,实现与各设计单位的沟通,形成设计需求计划;根据需求计划对供应商进行资格预审,并将资格预审结果发布到系统中;根据供应商申请,进行招标公告、招标文件的发布;按照招标文件要求提交合格供应商信息。

(二)项目进度与物资供应匹配度分析

(1)建立项目进度与物资供应匹配度分析模型。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项目进度与物资供应进行匹配度分析,构建项目进度与物资供应匹配度分析模型,通过该模型实现对项目进度与物资供应的全面评价。

(2)构建物资供应平台。采用基于Web的信息系统,利用网络爬虫技术和Java语言,对电网公司电力物资需求计划进行数据采集,利用大数据技术和软件开发工具,对项目进度与物资供应进行匹配度分析。

(3)通过数据分析形成供需匹配度评价报告。基于电力公司各电网工程项目的进度计划和物资需求计划,构建电力物资需求计划和项目进度计划之间的关联模型,形成供需匹配度评价报告。

三、物资结算管理模式构建

(一)结算单据电子化处理

在物资结算业务中,需依据物资采购合同和项目实际进度情况,实时生成对应的结算单据。因此,在传统的结算模式下,需采取纸质方式进行结算单据的生成和流转,具体流程如下:

(1)纸质物资采购合同签订后,系统将自动获取采购合同信息并生成对应的结算单据。

(2)物资采购合同签订后,供应商可通过系统向财务部门发起发票申请并提供发票信息。财务部门收到申请后,可以在系统中将发票信息与采购合同进行关联匹配,并进行电子签章。

(3)财务部门在审核发票信息的同时,可以通过系统查询供应商在该物资采购项目中的所有供应商、合同、发票等相关信息。

(二)物资结算一体化协同

物资结算是资金流、信息流、实物流的高度统一,是物资采购成本、结算成本和资金成本的综合体现。本研究提出“一体化协同”模式,以“电子签章+电子结算+电子对账”的方式,实现结算全流程闭环管控,提升结算效率。

在物资采购环节,以电子化合同为依据,通过合同、采购订单、采购付款和资金支付的全过程管控,实现供应商全流程参与物资结算,确保结算资料及时、准确。在物资采购环节,供应商将发票等结算资料上传至供应商管理系统,物资供应商管理系统与电子签章系统对接,实现结算资料自动生成、自动签章和自动对账。在物资仓储环节,基于ERP系统与供应商电子签章系统对接,实现供应商将电子单据上传至ERP系统后,仓储管理系统自动生成入库记录;基于ERP系统与银行对账系统对接,实现供应商将银行转账凭证上传至ERP系统后,银行转账记录自动同步至ERP系统;基于ERP系统与财务对账系统对接,实现供应商将银行对账单上传至ERP系统后,财务部门可在线获取并核对供应商提供的对账资料。

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电力企业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为了满足电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应重视电力物资管理工作。由于目前电力物资管理模式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如无法实现对物资信息的有效整合和管理、无法实现对电力物资供应商的全面管控等,这就要求管理者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和管理水平,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问题。基于数字化技术的电力物资管理模式是电力企业对传统管理模式进行创新和改革后提出的一种新模式,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良好效果,因此需要充分利用这种模式提高电力物资管理效率,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奕霏,郭蕊,雷晖.电网企业数字化转型路径[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23,(12):68-69.

[2]张冠一,荆永鑫,陈旭,杨文韬,彭琎云.电力企业物资需求计划准确率提高措施分析[J].中国物流与采购,2022,(21):99-100.

[3]林敏辉,陶鹏.福建电力物资供应链数字化创新模式研究[J].海峡科学,2022,(07):7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