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研教与学 树人贯始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01
/ 2

深研教与学 树人贯始终

郝银龙

深圳市 松岗中学

教学、科研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是立校、强校的生命线,是服务教师岗位成才,服务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础和根本。2021年暑假期间,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双减”文件的发布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社会强烈反响。“双减”政策高度体现国家对教育格局的重大调整,对教育规律的深刻认识,更是教育观念的重大变革。政策力度之大,涉及面之广,前所未有。“双减”文件从字面上看,学段是针对“义务教育阶段”,所压减的内容是“作业”和“校外培训机构”,但其背后所反映的教育痛点,突出矛盾,共存于不同学段的学校教育。学校该如何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中发挥主导作用,让学生真正回归课堂主阵地,本作者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深入研究,着力提高课堂教学时效

“双减”的目的就是让学生真正回归学校,对我们的课堂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要深入推进以科组长、备课组长为核心的集体教研模式,以学科素养为导向,致力于课堂教学研究,优化课堂学习过程,真正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学习观,重点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一是要在制定清晰的学习目标上下功夫,让学生有明确的学习方向,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二是要在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上下功夫,寓教学内容于具体真实的情境之中,唤醒学生学习兴趣;三是要在设计优质课堂问题上下功夫,让学生思维在问题串的引领下层层深入,让深度学习真正发生;四是要在科学构建突破学习重难点支架上下功夫,清晰呈现学习进阶,促进学生在最近发展区学习;五是要在为学生搭建合作交流平台上下功夫,创造自主思考空间,实现从知识到能力,实现从学科到素养的转化。除了以上五点关键要素外,笔者认为提升教师的课堂掌控力也尤为重要。在课堂上老师们要多一些环顾四周”:多洞察学生的专注度,重视课堂节奏,保持适当的紧张感,真正意识到学生上课的“状态”比老师上课的“时间”更重要;多洞察学生的参与度,课堂上既要有互动交流,也要避免虚假繁荣;多洞察学生的理解度,充分认清学生上课的“感受”比老师上课的“感觉”更重要时时关注学情,适时调整,及时止损。课堂上老师们要多一些“行走四方”:多掌握学生的接受程度。因为“学生接受了多少”往往比“我讲了多少”更重要;多掌握学生的处理时间。加强限时训练,准是终极目标,快是过程目标;多掌握学生的规范程度。教师要多板书示范,为学生树立榜样;多掌握学生的犯错类型。我们的课堂要多一些“明知故犯”,从而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加深印象,学会质疑

(二)关注过程,培育学生实现生命自觉

“双减”文件落地,很多人提出疑问,学业负担减轻,孩子如何学足学好?我认为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学习能力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一方面要做好常规工作,抓好学校早读、课堂、午读、晚修管理,营造高效、自觉学习氛围;做好班级文化建设,创造整洁、清朗、高雅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入室即静,入室即学的学习意识。另一方面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学生面对学业从“心”出发。一是注重“学习动机”教育,通过励志教育让学生把个人小我融入家庭、社会大我之中,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二是注重“认识自我”教育,引导学生学会评估自我学习状态,分析自我学习成效,反思自我学习行为,在总结中成长,在改进中提升。三是注重“合理规划”引导,培养学生在充分认识自我的基础上,学会自我规划,增强任务意识,提升执行能力。通过小规划的不断实现,让学生收获自信和成功。

(三)主动谋划,充分利用课后服务时间

做好课后服务工作,是落实“双减”工作的重要措施。2021年上半年,深圳在全市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面铺开课后延时服务工作,各学校通过文化课辅导、艺术素养发展、实践创新能力提升等举措,初步形成了课程化、制度化课后延时服务体系。“双减”背景下,课后服务要面临“提质升级”的新要求。一是通过课后服务,学校老师在作业管理上要大有作为,指导学生完成作业,引导学生质疑,帮助学生释疑,落实“大部分作业不回家”、“知识盲点不累积”的“双减”文件精神,帮助不同层次学生学足学好。二是在完成学科学习任务的基础上,课后服务要与学校特色相结合、与校本课程相结合、与教师特长相结合、与学生需求相结合,在之前初步探索的基础上,尝试开设更加丰富多彩的人文、科学、艺术、体育类课程或活动,为不同需求的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服务,可进一步尝试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同有资质、有特色、服务质量和社会信誉好的社会培训机构开展合作,丰富课后服务的内容,更好地激发学生潜能,释放学生天性,绽放青春之美。

(四)加强统筹,从严从实强化作业管理

作业是课堂教学活动的补充,也是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合理有效的作业,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升能力,帮助教师检测教学效果、精准分析学情、改进教学方法。但如果作业任务繁重、质量不高、功能异化,往往就会起到相反的效果。此次“双减”政策对作业管理提出具体要求,

一是要健全作业管理机制、控制作业总量。教学处要会同各学科组、各年级完善作业管理办法,加强年级组、备课组作业统筹,合理调控作业结构,坚决防止学生书面作业总量过多。二是要提高作业设计质量。积极推行校本作业,以作业功能、目标、结构、难度、类型、时间等为研究导向,将作业研究纳入教研体系,突出其在集体备课环节中的地位,杜绝“拿来主义”。以学情为依据,系统设计、布置分层、分类、弹性、个性化作业。坚决克服机械、无效的作业。三是加强作业完成指导。教师要切实履行好作业批改、作业反馈和答疑辅导的教育职责,做到作业有发必收、有收必改、有改必评、有评必纠。老师们要抓住作业这个重要的师生互动的重要平台,认识到评价是对学生劳动的尊重。学校要将教师作业布置量、作业批改情况、课后辅导情况纳入教师满意度评价指标,敦促老师提升作业指导水平。

(五)通力协作,构建家校共育坚实堡垒

“双减”政策要求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孩子学业上松绑了,这其实是对父母极大的考验,因此,家校协同育人机制的完善是解决“双减”问题的关键所在。新形势下,学校要积极发挥家校共育的主导作用。德育处,心理备课组、年级等相关部门要以身心了解、教养方式、学业支持等内容为抓手,通过家长课程培训、亲子活动、家长沙龙等途径,引导家长真正意识到“双减”是为了减轻孩子过重的学业负担,而不是减轻做家长的责任,反而家长要更加明确自身责任,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认清自身意志、品格、价值观等非智力因素示范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引导家长重视家庭建设,构建学习型家庭环境,注重培养孩子的专注力、思维能力、运动能力、交往能力等成长要素。引导家长更加重视家校联动,及时反馈学生在家中的日常表现,亲子关系,兴趣爱好等,以便学校更加全面、客观了解学生。

做好教育事业,没有旁观者。唯有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合,才能把这件好事办好,实事办实。身为教育人,唯愿我们不忘教育初心,且行且研究,且行且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