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以及对策综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01
/ 2

骨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以及对策综述

王阳

东部战区空军医院

210001

摘要】:骨科病症在临床上比较常见,如四肢骨折、胸腰椎骨折、骨质疏松等,均需及时就医治疗。在骨科患者临床治疗期间需对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不过在具体护理过程中,容易因一些因素导致护理不良事件,如跌倒、坠床、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均会给患者造成二次伤害。近年来,骨科疾病发生率高,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而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将会给护理质量带来不利影响,基于此应重视针对各种不良事件进行深入分析,总结可能引起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并采取针对性的风险防范。

关键词】:骨科护理;不安全因素;解决对策

前言】

骨科是医院的重要科室之一,该科室收治的患者大部分都是由于意外状况导致的骨折,骨折患者由于患肢不能正常使用,所以自身行动会受到多种限制。通常情况下会常采用手术方式治疗骨折患者,虽然手术治疗方式有着较好的效果,但患者术后需要长时间休养才能实现病情的完全康复。也正是由于骨折患者行动不便,且大部分的时间都需要在床上休息,所以在长时间卧床休息中引起褥疮、静脉血栓等不良问题发生,这些不良问题会影响患者疾病治疗效果,也会降低患者生活质量。为了降低这些不安全问题对患者身体带来的影响,就必须了解骨科患者不安全因素,并根据了解的内容为患者制定有效的护理方案[1]。这样不但能够保障患者护理质量,也能从不安全问题发生率降低中实现患者疾病的快速康复。

1骨科手术过程中不安全因素

1.1病房因素

在护理病房中,有些医疗设备的安全问题不仅会影响护理工作人员的工作,还会给骨科病人的行动带来较大的威胁,例如:床架没有正确的设置,或者没有固定好,导致病人从床上摔下来;地面打滑会使病人跌倒;危险电器、设备等存放场所或操作方法不当,会导致漏电,乃至发生火灾,危害病人的生命。

1.2病人因素

骨科患者多是卧床较久,行动不便,还可能会发生一些并发症,如坠积性肺炎、泌尿系感染、压疮等[2]。在康复期间,患者进行下床运动时,容易发生跌倒、摔伤等意外伤害。而且有些患者会不听从医生的建议,不能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康复运动,这些情况严重影响到了患者的预后。

1.3护理人员因素

部分护理人员在观察病人的状态和工作时缺乏责任感。目前我国护理人员编制人数不足,是医院内部一种较为常见的现象,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骨科新技术、新外科技术层出不穷,对护理人员的知识和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在实际工作中,许多医院对骨科护理人员的训练不够重视,致使护理人员对新知识的掌握不够,缺少相应的要领,容易造成操作上意外发生的概率。

1.4卫生保健管理要素

由于护理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质量管理工作不力,也极易导致护理工作出现安全隐患。

2 骨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解决对策

2.1制定完善管理措施

制度本就是为了规范各操作行为,促进各项工作在符合原定标准的前提下稳定前行,对此骨科还应当结合科室内实际情况以及患者需求制定健全的规章制度,并明确责任范围,落实到个人,以此来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使其能够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展开操作,同时在出现问题时及时问责,增强护理人员对自身工作的重视度[3]

2.2加强医院基础设施建设

对于因环境所引发的各不良事件,院内还应当定期对病房内外的各设施进行检修,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在病房内安装扶手,为患者的行走提供一定的支撑。同时在卫生间等一些湿滑区域铺设防滑垫,并张贴小心跌倒等警示标语,护理人员需定期查看床栏的起落状态,确保其处于时刻升起作用,以此来降低坠床问题发生。将病房内各设施放在合适位置,尽量避开患者行走区域,最大程度减少其风险性[4]

2.3加强风险评估

骨科护理工作具有复杂性,患者病症类型繁杂多样,在护理期间要重视加强风险评估,例如对于四肢骨折患者,应综合、全面了解其骨折部位、年龄、性格、家庭情况等多方面内容,进而实施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方案;与此同时,骨科护理管理部门应成立专门负责骨科护理风险防范的质量控制小组,定期或不定期对骨科护理工作进行抽查,及时发现骨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并予以优化改进[6]

2.4严防跌倒、坠床

骨科内中老年患者群体较多,随着年龄的增长其身体行动能力逐年下降,在骨折等多种骨科病症的影响下会极大地削弱其肢体运动能力,更容易出现跌倒、坠床情况,而且对于中老年患者来说,跌倒和坠床将会给其身体带来更为严重的伤害。风险防范中,应重视跌倒和坠床,护理人员应每2h巡视1次病房,并在护理前着重进行跌倒坠床风险评估,对于跌倒坠床风险较高的患者应重点关注;同时,应在患者床头张贴“防跌倒”警示标识,便于其他护理人员提高警惕性;还应在高跌倒坠床风险患者病床周围设置安全护栏,严防跌倒或坠床。此外,部分患者在下床行走时也容易跌倒,应注意保持病房内地面干燥,在窗台、门口、走廊、洗手间等区域附近均应设置地面防滑设施,还应有专门的扶手[6]

2.5压疮预防

压疮是骨科内常见护理不良事件,与局部组织长时间受压有关。对此,每一例骨科患者均需加强压疮预防,如应每2h巡视1次患者,并指导患者翻身,避免受压部位长时间血供不足;护理人员每日均要对患者受压部位实施2次按摩,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而且还应保持受压部位的卫生清洁、干燥;此外,需定期更换患者床单、被褥,保持清洁、平整

[7]

2.6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骨科护理中比较严重的不良事件,可引起该不良事件的原因较多,如患者年龄较大、下肢血液循环缓慢、血液黏稠度高等。基于此,护理人员要重视在术后积极开展早期康复护理,如对下肢予以按摩、穿弹力袜、使用下肢空气泵等[8]

2.7加强护患沟通

患者病情复杂,在护理期间,医护人员应积极与患者沟通,讲解有关所患疾病的注意事项、病因、治疗方法、典型康复案例,促使患者能够纠正错误认知;不仅如此,护理管理部门应定期加强护理培训,注重思想政治教育,使医护人员可以在思想意识上提高自信心、责任心,能够保持护理的主动性、积极性,并深入落实“以人为本”理念[9]

结束语

  总之,骨科护理工作中存在诸多不安全因素,严重影响了病人的康复和生活质量。应对骨科护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深入的分析,并采取相应的对策,以消除和控制骨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

参考文献:

[1]龚巧.骨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以及对策分析[J].人人健康,2019(23):350.

[2] 张芸芸. 骨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以及对策分析[J]. 婚育与健康,2021(13):56.

[3] 孟宪菊. 骨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以及对策分析[J]. 饮食保健,2019,6(18):155-156.

[4]顾红,刘曙光,许嘉愚. 循环质控及循证护理对提升骨科住院患者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J]. 中国临床护理,2018,10(03):266-269.

[5]陈盈盈,詹姜仙,叶春萍,吴佳佳,刘川川. 骨科护理管理中应用护理风险评估单的效果[J]. 中医药管理杂志,2018,26(14):61-62.

[6]李桂芬.探索骨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及采取的有效防范对策[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0):190+198.

[7]李文俊.骨科康复护理潜在的问题分析及护理干预对策[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7):310+316.

[8]郑瑞芳.关于骨外科临床患者安全问题的研究[J].现代养生,2019(18):142-143.

[9]楼芳萍.安全环节管理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8,26(10):156-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