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生命周期中坚果摄入对认知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08
/ 3

整个生命周期中坚果摄入对认知的影响

张聪芳

 百时益医药研发(北京)有限公司 北京市  100012

摘要

认知健康是受到可改变风险因素影响的一个终身问题,这些风险因素包括生活方式选择,如饮食摄入,对全球的生活质量、发病率和死亡率产生了严重影响。此外,坚果是一种营养密集的食物,富含许多潜在的神经保护成分,如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纤维、B族维生素、非钠矿物质和高生物活性多酚。因此,增加坚果摄入与降低心血管风险因素和减轻心血管风险负担有关,这也是坚果被认为对大脑健康有益的原因之一。本文综述了最新的流行病学、临床试验和机制证据,探讨了坚果摄入对认知表现的影响。虽然证据有限且不确定,但现有证据表明,坚果在维持个人终生认知健康和预防认知衰退方面可能发挥作用,特别是在老年人和高危人群中。鉴于迄今为止可用的确切证据有限,尤其是关于认知健康生物标志物和硬性结果的证据,未来的研究需要更好地阐明坚果对维持认知健康的影响,以及对认知能力下降和痴呆症(包括阿尔茨海默病)的预防和管理。

关键词:

坚果;认知表现;痴呆症;衰老;流行病学研究;临床试验

1.介绍

与年龄相关的认知能力下降和神经退行性疾病(如痴呆)是人口老龄化和预期寿命延长的结果,是一个日益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1]。痴呆是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其中阿尔茨海默病(AD)目前是所有疾病的十大死亡原因之一,也是全球老年人残疾和成瘾的主要原因之一。认知能力下降和痴呆是需要解决的公共卫生问题,因为它们不仅对直接受影响的人,而且对其照顾者、家庭和整个社会都有身体、心理、社会和经济影响。

虽然神经退行性疾病通常发生在老年,但从胎儿妊娠期到成年期,大脑发育和认知健康都会影响整个生命。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较高的认知储备、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控制心血管疾病的可改变危险因素可以降低认知能力下降和痴呆(包括AD)的风险。在影响大脑健康的生活方式组成部分中,营养具有很大的潜力。营养可显著影响认知和痴呆风险,直接影响大脑或间接影响心血管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常见危险因素。富含抗氧化剂的食物和饮食模式是对抗认知能力下降和促进AD和健康老龄化的潜在策略。

坚果(包括杏仁,贝托莱,腰果,榛子,澳洲坚果,山核桃,松子,开心果和核桃;和花生)是植物饮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具有最佳的营养成分,特别是富含抗炎和抗氧化分子,如不饱和脂肪酸,非钠矿物质,维生素和多酚;此外,定期使用它们与CVD风险的长期降低有关。由于心血管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与神经变性和不健康衰老有公认的关系,因此众所周知,食用坚果对血管功能有益,并且有一种假设认为它也有益于认知和整体大脑健康。

本综述旨在为不同生命阶段坚果消费与认知健康之间的关系提供最新证据。

2.早期的坚果摄入和神经发育(从妊娠到年轻成年)

生命早期对认知发展至关重要。通常,大脑发育在受孕后几周开始,预计将在成年早期完成。大脑的基本结构主要形成于产前和幼儿期,神经网络的形成和完善以及功能能力的变化将持续很长时间。妊娠、母乳喂养、童年和青春期各个生命阶段的营养对发育都有根本性影响。

2.1.坚果摄入和产前认知发展

只有一项研究评估了早期怀孕期间认知与坚果消费之间的关系。该研究纳入了INMA项目,这是一个在西班牙多个地区进行的2208对母子夫妇的大型前瞻性多中心队列[1]。在怀孕期间观察母亲,并在出生时记录其孩子并观察直到 8 岁。在怀孕期间和1.5岁,5岁和8岁的儿童中,进行了两份膳食摄入量和神经心理学评估问卷。母亲在怀孕前三个月食用坚果的平均量为41克/周(标准差[SD],74克/周),中位数为17克/周(四分位数范围[IQR]:0至46克/周),其中三分之一的参与者是非消费者(n = 860,33.5%)。总体而言,作者发现,与1.5岁、5岁和8岁的非消费者相比,妊娠早期食用更多的坚果与更好的儿童认知发育相关[1]。

2.2.坚果摄入和早期生活(童年和青春期)认知发展

考虑到儿童和青少年大脑结构和功能发育的重要性,却很少有研究评估坚果消费与生命这些阶段认知健康之间的关系。一项横断面研究纳入了317例平均年龄为11.8岁(6-18岁)的韩国儿童和青少年(167例女孩和150例男孩),发现既往未诊断出神经或精神障碍,评估了坚果消费量,并根据认知活动相关饮食问卷评估了其他健康食品[2]。通过符号数字模式测试(SDMT)测量,坚果消费与认知反应时间和注意力功能的一致性提高有关。然而,没有观察到与其他神经心理学工具的关联,特别是语言和视觉记忆测试,转移注意力测试,推理测试和数字来回任务,这些任务被评为计算机认知评估系统的一部分。本研究的局限性之一是作者没有排除已知影响年轻人认知活动的协变量的影响,例如父母的社会阶层、胎次、分娩类型、母乳喂养、出生体重、母亲智商、母亲心理健康、母亲在怀孕期间吸烟和饮酒、怀孕期间的临床病史、一般饮食习惯和压力事件[2]。

3.成年期的坚果摄入和认知表现

在评估坚果摄入量和认知活动的流行病学证据时,共纳入了15项研究,包括7项横断面研究和8项前瞻性队列研究。观察性研究包括来自澳大利亚、中国、意大利、荷兰、挪威、西班牙和美国的男性和女性,其中大多数年龄在50岁以上,前瞻性队列的持续时间在 3 - 20 年,坚果摄入量是通过无消费剂量或低摄入量与高摄入量来估计的。影响成人认知活动的已知因素,即年龄、性别、教育水平、体重指数、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吸烟、高血压、血脂异常)、体力活动、一般饮食习惯和抑郁,被认为是干扰因素,并根据流行病学研究数据的分析进行了调整。

在 15 项观察性研究中,13 项显示坚果摄入量与认知活动呈正相关;然而,在每项研究进行的整体认知评估中,没有观察到正相关。例如,在一项涉及荷兰中年人的前瞻性研究中,认知活动是通过初步评估和 5 年观察后植物性食物消费的五分位数来衡量的。坚果摄入量最高与初始阶段更好的认知功能(即记忆力、速度、灵活性和整体认知功能)相关,但当调整数据以考虑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时,观察期间的认知能力下降并未减少[3]。在一项关于中国成人横断面研究中,坚果和蔬菜、水果的摄入量增加与记忆迟缓有关,所有其他认知领域均不受影响;此外,认知健康的受试者比MCI受试者摄入更多的坚果[4]。

也有横断面分析显示了坚果摄入和认知健康之间存在的显著的促进关系。一项重要的5年随机对照研究表明,MedDiet补充剂中含有高质量初榨橄榄油或坚果(每天30克:15克核桃、7.5克杏仁和7.5克榛子)的混合物,与对照饮食相比,心血管风险高的老年人(遵循低脂饮食的建议)的心血管疾病病例减少了近30%。该横断面研究评估了食用各种食物与认知功能之间的关系。在所有考虑的食物中,只有橄榄油、咖啡、葡萄酒和核桃(但不是所有的坚果)与更好的认知功能有关。需要注意的是,尿液中多酚的总排泄量是摄入含多酚食物的客观生物标志物,与工作记忆功能直接相关。此外,在MedDiet的背景下,每周食用1份坚果(30克)与意大利老年人患MMSE的风险降低有关。美国NHANES国家健康与营养调查(NHANES)的横断面分析显示,由于24小时饮食的记忆,坚果摄入量与认知之间存在有益的关系。NHANES最近对65岁及以上受试者的分析显示,他们的认知能力得分高于那些不吃坚果、每天吃15-30克坚果或每天吃50克坚果的人。食用30g坚果(每组占队列的10%)。悉尼一项关于记忆和衰老的中型横断面研究将不同食物组的消费与认知活动联系起来,发现坚果和豆类消费的增加与更高的整体认知、视觉感知功能和语言有关。

此外,前瞻性队列分析表明坚果摄入量与认知功能之间存在潜在的有益关系。美国护士健康研究(NHS)对老年妇女进行了一项前瞻性研究,评估了坚果总摄入量与认知功能的关系,发现所有分析的认知结果都与更好的平均状态有关。每周至少食用5份坚果的女性与不食用坚果的女性在整体综合得分上的差异相当于年龄相差2岁的女性在认知状态上的平均差异。在一项针对老龄化人口的观察性研究中,另一项规模可观的美国队列研究发现,任何食用核桃的参与者在基线时的认知得分都较高,但与4年的认知变化没有关联。然而,只有13%的样本每天适度食用约半盎司(14克)核桃。同样,三个大型亚洲前瞻性队列研究显示坚果摄入量与认知功能之间有良好的联系。中国一项对55岁及以上的营养调查参与者进行的为期15年的大型前瞻性研究发现,与MMSE电话测试相比,仅占队列17%的坚果(主要是花生)消费者的认知能力下降较少。大型前瞻性新加坡华人健康研究在基线时确定了坚果摄入量,在20年随访后确定了MMSE测量的认知功能,报告了分级坚果摄入量与认知能力下降之间的反比关系。然而,调整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减弱了与不相关的关联,这表明这种关键的坚果成分介导了认知效应的中介作用。最后,一项大型中国队列研究评估了坚果摄入量在基线时与MMSE变化的关系,该研究在6年随访期间进行了1至3次;结果显示,高坚果摄入量与较低的认知障碍风险相关。相反,可能是由于持续时间较短,意大利的一项小型前瞻性研究报道,在3年随访后,基线坚果食用量者与非坚果食用量者发生低MMSE的比例较低[5]。

一般来说,与低摄入量或不摄入量相比,核桃似乎是研究最多的坚果类型,据报道核桃与更好的认知功能有关[5, 6]。然而,大多数研究评估了坚果的总摄入量,并没有或不能描述不同类型坚果的分析。

在这15项研究中,有两项没有显示坚果摄入量与认知能力之间有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联系。具体来说,在一项针对挪威老年队列的横断面调查中,坚果与更好的认知表现没有显著关联,尽管只有16%的参与者是坚果食者。此外,美国女性健康研究(Women’s Health Study)的一项大型前瞻性队列研究发现,与总坚果摄入量的五分之一相比,在4年的随访中,坚果摄入量与认知能力的变化没有关联[6]。

总体而言,流行病学证据表明,坚果摄入可能与认知健康呈正相关。尽管如此,这些流行病学研究的证据质量无法确定因果关系,由于几个原因,可能被认为很低。首先,在13项结果呈阳性的研究中,有6项是横断面的,在四项调查中,报告了增加接触坚果和认知表现之间的有益联系,结果用MMSE进行评估,不包括更精确的神经心理学测试。其次,研究的暴露数据大多从食物频率问卷(FFQ)或饮食回忆中获取,这可能在测量误差和回忆偏倚方面存在弱点。第三,大多数前瞻性研究都有一个额外的问题,即坚果暴露仅在基线评估一次,因此忽略了随访期间消费变化的影响。第四,评估中也经常结合报告树坚果和花生数据,并且缺乏有关坚果制备(盐渍、烘烤等)的信息。第五,根据现有数据,坚果摄入者的流行率通常很低,一些队列报告说,只有13%至30%的研究人群每周至少摄入1份(28克)。与不食用坚果的人群相比,只有2项研究评估了符合建议的30克/天或更多坚果摄入量的人群[4]。最后,消费者消费的坚果量往往相对较低(例如,2.9克/天至≥20克/天),或者没有充分描述,无法提供全面的评估和解释,以帮助为实践提供信息。显然,有必要对有痴呆症风险人群中的坚果进行更大规模和更长期的研究。

4.未来展望

流行病学、临床和机制证据虽然有限且不确定,但表明坚果在维持个人终生认知健康和预防认知能力下降方面可能发挥的作用,特别是在老年人中。鉴于坚果对认知健康的潜在有益影响,以健康的饮食模式食用坚果可能为大多数人预防认知能力下降提供了一种简单的公共卫生策略。

未来在健康孕妇、儿童或青少年中进行的大型随机对照试验,特别是,有认知能力下降风险的老年人可以为整个人群提供一个新的、重要的关于简单营养建议的公共卫生层面。有必要发展关于坚果摄入和神经发育的研究领域,特别关注脆弱性和机会的窗口,如怀孕、童年和青春期,因为即使只发现很小的积极认知效应,从公共卫生的角度来看,这可能会对人口层面产生重大影响,更好地为认知健康相关实践和指南提供信息。

参考文献:

  1. Gignac, F.; Romaguera, D.; Fernández-Barrés, S.; Phillipat, C.; Garcia Esteban, R.; López-Vicente, M.; Vioque, J.; Fernández-Somoano, A.; Tardón, A.; Iñiguez, C.; et al. Maternal Nut Intake in Pregnancy and Child Neuro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up to 8 Years Old: A Population-Based Cohort Study in Spain. Eur. J. Epidemiol. 2019, 34, 661–673.
  2. Kim, J.Y.; Kang, S.W. Relationships between Dietary Intake and Cognitive Function in Healthy Korea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J. Lifestyle Med. 2017, 7, 10–17.
  3. Nooyens, A.C.J.; Bueno-De-Mesquita, H.B.; van Boxtel, M.P.J.; van Gelder, B.M.; Verhagen, H.; Verschuren, W.M.M. Fruit and Vegetable Intake and Cognitive Decline in Middle-Aged Men and Women: The Doetinchem Cohort Study. Br. J. Nutr. 2011, 106, 752–761.
  4. Dong, L.; Xiao, R.; Cai, C.; Xu, Z.; Wang, S.; Pan, L.; Yuan, L. Diet, Lifestyle and Cognitive Function in Old Chinese Adults. Arch. Gerontol. Geriatr. 2016, 63, 36–42.
  5. Rabassa, M.; Zamora-Ros, R.; Palau-Rodriguez, M.; Tulipani, S.; Miñarro, A.; Bandinelli, S.; Ferrucci, L.; Cherubini, A.; Andres-Lacueva, C. Habitual Nut Exposure, Assessed by Dietary and Multiple Urinary Metabolomic Markers, and Cognitive Decline in Older Adults: The InCHIANTI Study. Mol. Nutr. Food Res. 2020, 64, e1900532.
  6. Samieri, C.; Grodstein, F.; Rosner, B.A.; Kang, J.H.; Cook, N.R.; Manson, J.E.; Buring, J.E.; Willett, W.C.; Okereke, O.I. Mediterranean Diet and Cognitive Function in Older Age. Epidemiology 2013, 24, 490–4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