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器械管理系统的建设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13
/ 2

医疗器械管理系统的建设探讨

汪玉军

330127197212085135 浙江桐君堂中药饮片有限公司

摘要:随着医疗器械行业的快速发展,但相关监管制度还不够完善,行业的起步时间相对较晚,这也对医疗器械管理效果产生了相应影响。我国现阶段虽然对国外的监管制度进行借鉴,并结合我国国情对监管体系加以建立,但由于受到相关因素带来的影响,导致我国医院的医疗器械管理出现许多问题,严重影响医院工作的顺利开展。对此,医院需要明确医疗器械管理系统的建设需求,深入分析系统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使系统建设工作得到完善和优化,从而有效提升医疗器械管理系统的建设水平,使医疗器械管理效果得到提高,促进我国医疗卫生行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医疗器械;管理系统;建设探讨

引言

医院的发展,必须要有足够的设备来支撑,只有这样,医院的整体服务才能提升,而且还可以支撑自己的发展。现代医院的建设与发展中各种医疗器械的使用与医院整体的医疗能力和建设有着密切的关系,关系着许多患者的治疗效果,因此,医院管理部门加强对医疗器械的质量管理和管理工作的重视是十分必要的。在对各类医疗器械进行质量监控与管理时,应强化设备的日常维护、维修、性能检验,强化人员对仪器的使用与使用,并定期进行校验,以达到延长设备寿命、提高仪器使用准确率的目的。

1医疗器械管理系统的需求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医院整体规模也在持续扩大,这也极大地增加了医院开销和成本。在此背景下,医院对医疗器械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多,品种变得更加丰富,对医疗器械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要求。结合目前医疗器械管理系统需求展开分析,可以发现其还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首先,系统使用成本较高。要想对成熟的医疗器械管理系统进行购买,医院需要支出的成本相对较高,而且还需要对数据库、服务器、客户端的部署进行充分考虑,因此需要花费极大的人力、物力与财力。与此同时,当医院院区跨城市布设时,由于移植性较低,进而增大了系统成本。其次,系统的使用率较高,需求较大。当医疗器械管理系统的使用比较频繁,需求量较大时,如果系统只能在电脑上进行操作,这会对系统使用的方便性和快捷性产生影响。如果办公和管理过程比较固定,则会降低人们的工作效率。特别对于医院的一些特殊环境来说,由于工作人员无法对电脑进行正常操作,因此无法充分保证医院流程的正常运转,对医院的医疗工作开展将会带来影响。最后,缺乏数据共享。目前,不同医院所合作的医疗器械厂家有所不同,而对于不同厂家,其产品编码体系往往存在差异,由于相关数据无法共享,进而导致系统难以对产品的有效期、生产日期以及批号等自动识别,这也增大了系统的实际操作任务。

2医疗器械质量控制管理对策

2.1提高医疗发展水平,加强对医疗设备的管理

医疗器械的开发程度将直接关系到整个行业的发展,因此,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制订切实可行的方案,并强化医疗器械等质量管理。必须改变过去对医疗器械的过度依赖,同时引入高科技的仪器,使之符合时代和市场的发展需求,并为后续相关诊疗工作的顺利进行奠定夯实的基础。同时,医院的管理者也要对医疗器械的质量管理过程进行标准化,从根本上杜绝问题,切实提高医疗器械的质量管理工作的实效性。要强化内部员工的技术训练,不断提升他们的专业技术水平,科学地运用相关的医疗器械进行操作,并为医院的繁荣提供数据支撑。同时,还应针对目前存在的质量管理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以进一步提高医院的整体服务水平,增强医院的经济效益,使之更好地促进医院的科学发展。要解决目前医疗器械质量存在的问题,首先要强化医疗器械的管理,这就要求从市场准入上保证医疗器械的品质,而医疗器械又是保证医疗器械的正常运转的关键,因此,必须加强对产品的品质管理。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医疗器材的审查和监管,建立健全的卫生器材监管制度,员工也要遵守照管理规章的规定。同时,必须明确基本产品的生产检验标准,对没有“三证”的医疗器械一律不得进入医院,进一步保障病人的治疗安全。定期对仪器进行质量检验,确保仪器的安全性与稳定性,让患者能够得到更好的医疗服务,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安全隐患,提高了医疗器械的利用率,达到了造福人民的目的。

2.2明确责任和分工

医疗器械企业质量管理评价体系实施前需要明确项目的目标,每个任务应当包含完整的管理过程,明确管理范围和项目进度。医疗器械质量管理评价系统应当满足企业发展要求,结合预期目标进行企业资源调动。医疗器械企业质量评价体系构建过程中很难确定范围目标,需要在无法确定的状态下对各项资源进行调控,因此目标最好描述的更加具体。医疗器械企业质量管理范围并非计划任务,还需要对系统结构和实施成员进行明确。由专门的人进行进度调控,确保任务的顺利完成。充分发挥出领导对项目管理的指导和监督作用,对不同成员的工作职责进行明确和落实。

2.3专业人员参与信息化建设,加强人才培养及专业交流

为更好地推进医疗器械管理,医院要加快进行管理信息化建设,这就需要提高专业人员的技术水平和信息化认知能力。对此,应预先做好专业人员的技术培训,确保信息化建设和信息化管理的科学可靠。还应加强专业人才“引进来”和“走出去”,在进行医疗器械管理的过程中,相关单位可以邀请高校、科研院的专业技术人才,交流医疗器械风险管理的先进理念和先进技术,明确信息化建设和信息化管理的基本理论和逻辑框架,实现高质量的医疗器械管理信息化发展,并帮助相关企业弥补医疗专业知识短板,认识医疗器械特征,优化信息化流程。还应鼓励企业联合医院、科研院所、高校共同申请科研课题,实现协同创新发展。

2.4建立医疗器械管理信息化产品质量标准

由于医疗器械的使用对象是患者,具有较强的特殊性,这就需要对器械进行闭环管理,可以进行全生命周期和全过程的可追溯。信息系统是不可能直接接触和检测的,为了避免普通的信息类产品出现以次充好的现象,对市场产生巨大的影响,产生“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政府部门应当借鉴医疗器械的注册制,在其正式面世之前,先组织专家对其进行备案审查,并为其制订相应的质量标准。此外,医疗企业还应加强内部管理,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加强内部管理。对于新产品的批准,应加强品质审查,防止不成熟产品流入市场,要对上市产品所能够实现的管理水平进行分级,对与医疗器械管理信息化有关的产品进行严格的品质控制,确保市面上的医疗器械管理信息化产品有一个准确清晰的产品等级划分,并有一个可靠的品质保障。

结语

医疗设备的质量管理是一个贯穿于医疗设备全寿命周期的系统性系统,包括论证、采购、验收、安装、临床使用、维护、维护、报废等。在各环节的发展过程中,应加强对医院工程技术人员、临床工程医务人员、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医院设备的管理水平,促进医疗器械的质量管理工作。医院应加强对医疗器械的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视,提高对医疗器械的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视。规范医疗器材采购程序,引进优质医疗器材。其次,要健全有关的制度和指标,做好医疗器械的信息化管理。最后针对不同医疗设备应用现状,做好设备全生命周期质控,设备不同时期运行质量监测,定期进行性能检测,对存在问题的设备进行维修,维护保养工作。

参考文献

[1]林吉跃,姚卫武.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管理体系的构建及规范化管理[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1,27(15):178-180.

[2]黄海波.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管理面临的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8,24(4):153-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