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道早癌不开刀——ESD科普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13
/ 1

消化道早癌不开刀——ESD科普

徐娟

苍溪县人民医院  四川广元  628400

消化道早癌是指发生在胃和小肠的癌症,我国的发病率较高,有报道在50岁以上人群中,消化道早癌的发病率在10%以上。如果能够早期发现和治疗,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治疗效果较好,早期治疗与晚期治疗效果基本相同。目前认为,胃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手段。由于ESD具有微创、安全、方便等优点,对早期肿瘤的发现和处理具有很大的临床价值。现就ESD技术介绍如下。

1、基本概念

胃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是指内镜医师借助高频电器械在内镜黏膜下进行局部的电凝、切割、烧灼、剥离等治疗,以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一种内镜微创技术。其主要原理是通过对黏膜下层进行热损伤,使病变部位的固有肌层分离,进而将肿瘤从黏膜下层剥离。在病变粘膜与周围正常黏膜之间形成一层明显的切割带,使肿瘤与周围正常粘膜组织分离,然后予以切除。

ESD手术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疗效好等优点,因此被认为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消化道肿瘤微创治疗方法。内镜医生经过正规培训后,可以独立完成ESD手术。

2、适应证

内镜下ESD适用于胃粘膜内的病变,包括早期胃癌和黏膜下肿瘤。

一般情况下,对于直径<1 cm的黏膜下病变,尤其是黏膜表面光滑、隆起或呈结节状,或不伴糜烂、溃疡,或有浅表性胃炎等症状者,经胃镜检查排除了恶性病变,均可进行ESD。

3、禁忌证

ESD的禁忌证包括:

有严重的心、肺、肝、肾等重要器官功能不全;严重糖尿病患者;正在服用抗凝药物者(如阿司匹林);凝血机制障碍者(血小板<50x109>

4、治疗方法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是一种微创治疗,它的治疗原理是将病变部位粘膜上皮组织从正常组织中剥离,使其发生病变部位不再有正常的组织覆盖,从而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具体操作时,将内镜探头置入黏膜下层,在内镜下观察并确定病变部位,根据病变范围以及对周围组织的侵犯程度、肿瘤与黏膜下层粘连程度等因素选择合适的内镜切除范围,必要时可扩大切除范围。经过反复多次剥离操作,直至病变完全被剥离脱落为止。术后对病变部位进行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术中对出血、穿孔等并发症可通过内镜下止血或进行吻合口及吻合口处的缝合来解决。术中出血通常可以采用以下方法止血:注射止血剂、冷刀止血、用电凝止血等。

5、并发症及预防

内镜下ESD术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为出血,发生率约为5%20%,出血多为出血性,少量出血多能自行止血。由于内镜下操作时间短,一般出血很少,可以通过内镜下止血或反复冲洗止血。少量出血一般不需特殊处理,但应密切观察。严重的大出血应及时停内镜,在血管内止血后进行手术治疗。ESD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是穿孔和周围组织的炎症反应,发生率为2%10%。穿孔多发生于术中剥离过深或过浅、病灶周边组织剥离不充分以及剥离位置过高时。穿孔通常是可以避免的,可通过反复冲洗、补液和药物治疗等来预防。炎症反应主要发生在术后24小时内,多表现为术后48小时内出现发热、疼痛等症状。炎症反应严重程度与剥离范围、病灶大小和深度等因素有关。ESD术后一定要注意休息,保持大便通畅,定期复查胃镜、肠镜或做CT等检查,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6、预后

消化道早癌患者的预后与肿瘤分期、组织学类型、有无并发症、有无远处转移等因素有关,总体而言,消化道早癌患者的预后较好,其5年生存率可达85%以上。治疗后,早期的患者一般可完全缓解,中晚期患者也可以缓解或治愈。近年来,随着ESD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其对早期胃癌的诊断率也在逐步提高。


7、护理措施

消化道早癌是指发生在胃体、胃窦、贲门及小肠的腺癌。早期消化道早癌一般无症状,常因体检而被发现,患者多表现为消化不良症状,如上腹隐痛、消化不良、上腹部不适等,部分患者有消化道出血、梗阻等症状。病理学诊断是确诊消化道早癌的金标准。胃镜检查是确诊消化道早癌最重要的方法。通过胃镜检查可以看到胃腔粘膜层的异常情况,并能将可疑部位进行活检,为后续的治疗提供依据。

①心理护理:术前做好患者及家属心理疏导,消除其紧张情绪。

②术前准备:对患者及家属做好解释工作,介绍胃镜检查的重要性及注意事项。

③麻醉准备:患者取平卧位,局麻时配合麻醉师取左侧卧位,以利于观察视野及观察胃粘膜。

④手术操作:协助医师取好标本后进行止血处理。

⑤术后护理:

术后给予低流量吸氧,注意有无腹胀、腹痛等情况;严密监测生命体征;)预防感染及出血:保持局部清洁,注意有无出血及渗血情况,注意观察大便颜色、性状及量等情况。若有异常及时处理。


ESD技术作为一项新的治疗技术,虽然是目前一种比较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但是由于ESD技术在我国的起步较晚,发展缓慢,目前还不能广泛应用于临床,因此还需要更多的研究人员不断去探索和实践。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以及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相信在不久的将来,ESD技术会走进千家万户。ESD技术虽有风险,但只要掌握操作技巧,掌握相关知识,严格按照规范操作,可以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综上所述,ESD技术是一项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技术,但由于其属于新技术,在推广应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希望广大群众能正确认识该技术在消化道早癌治疗中的作用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