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在肾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14
/ 2

风险管理在肾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张熙

重庆海吉亚医院  400000

摘要:目的:探讨肾内科护理中应用风险管理的效果。方法:筛选100例我院肾内科2023年3月至2023年7月收治患者为本研究对象,视不同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50例(常规管理)、观察组50例(常规管理+风险管理),比较不同护理方法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风险事件发生率与对照组对比存在显著差异 (P<0.05);观察组护理投诉率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各项护理质量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风险管理在医院肾内科的护理管理的过程中,能有效预防风险,显著减少风险的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风险管理;肾内科;护理管理;应用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临床中护理工作的要求也有不断上升的趋势,尤其是对于肾内科来说,由于大部分患者的病情都较严重,且治疗期间的机体功能较差,患者情绪很不稳定,进行常规的护理时极易引起不良事件的发生,对患者本身及医院形象造成影响。因此,笔者将对收治的50例患者进行研究,采用不同的护理方式,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的差异性。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3年3月至2023年7月收治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男27例,女23例,年龄45~68岁,平均年龄(48.31±6.74)岁;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风险管理,男30例,女20例,年龄46~71岁,平均年龄(47.84±6.25)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按照医院相关规定执行护理工作,包括饮食、给药、沟通等方面。

1.2.2观察组  观察组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管理的基础上增加应用风险管理,具体的护理管理方法如下:详细方法如下:①成立护理风险管理小组。小组由该院肾内科工作的专业素养高、工作经验丰富、对话交谈能力好的医务人员组成。所有组员均需要学习肾内科相关知识,展开管理服务技巧,经过专业考核合格后方可为患者进行管理服务,提升管理效果。②完善风险管理规章制度。组员需要对以往不良风险管理事件进行分析,总结具体影响因素,制订防护策略,将其纳入现有规章制度内,为日后医务人员管理时提供参考;实施奖惩制度,对出现的不良风险事件进行溯源,找到具体责任人,予以扣除当月绩效20%作为处罚,以此提升医务人员责任意识和重视程度。对表现优异者给予适当奖励,调动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保障工作质量。③展开护理风险管理服务。对肾内科诊治环境进行管理:组员需要每日清洁肾内科诊治环境,进行空气消毒,减少细菌数量,降低感染风险,定时开窗通风,维持室内空气清新,利于患者心态稳定;组员需要合理规划室内布局,科学摆放治疗仪器,管理好治疗药物。对肾内科风险因素进行管理:找出常见风险因素,展开对应的管理,如管道管理、用药管理等。④评价护理风险管理效果。需要定期进行组员护理风险管理效果评价,找出不足之处,制订改进策略,不断增强管理服务质量。

1.3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肾内科患者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护 理投诉率、护理质量评分。采用本院自制调查表,针对基 础护理、护理制度实施内容、护理技能操作、护理沟通能力等情况进行评分。各项指标均为 100 分制,分值越高表 示护理质量越高。

1.4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χ±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肾内科患者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肾内科患者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为4.00%, 显著低于对照组肾内科患者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 20.00%,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 1 两组肾内科患者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对比[n(%)]

组别

例数

并发症

意外拔管

坠床

用药不当

风险事件发生率

对照组

50

3(6.00)

2(4.00)

3(6.00)

2(4.00)

20.00

观察组

50

0(0.00)

1(2.00)

1(2.00)

0(0.00)

4.00

χ2

6.0606

P值

0.0138

2.2对比两组护理质量

观察组肾内科患者的护理质量各项评分高于对照 组,组间数据比较结果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2。

表 2 对比两组肾内科患者的护理质量情况[(x±s),分]

组别

例数

基础护理

护理沟通

护理操作

制度实施

对照组

50

76.82±5.27 

76.42±3.25

78.53±3.87

 79.31±1.96

观察组

50

87.25±4.34

85.41±3.21

88.34±3.92

83.16±2.01

t

10.8028

13.9161

12.5928

9.6970

P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3 讨论

从临床实践工作经验来看,肾内科患者病情严重且变化快,患者预后比较差与此同时,患者合并症及并发症比较多,容易引起多种安全隐患。在为患者开展护理管理时,应对安全隐患问题加以重视,并采取一定方法进行有效干预。在实际护理工作中,将风险管理理念引入其中,对风险管理具体措施进行不断完善,能够实现肾内科患者护理管理标准化,对改善病区护理质量具有重要帮助。

通过本研究证实,给予风险管理的肾内科就诊患者,其病区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与此同时,风险管理能够有效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对保证患者安全就诊具有重要帮助。有文献报道认为,对老年病房和患者开展安全管理,引入风险管理机制,能够及时对风险因素进行识别,并给予评估,从而制定相应控制措措施,患者护理风险发生率明显降低,与本研究所得结果基本相似,进一步证实护理风险管理的临床优势。

在实际工作中,为进一步强化肾内科患者护理管理效果,在引入风险管理机制的过程中,应对患者护理风险因素进行及时识别。为此,要对科室护理人员综合素质进行强化,并对其开展系统性的风险管理宣导,使护理人员能够不断强化风险管理意识。在实际工作中,做到严格执行科室护理操作规范,督促护理人员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始终保持警惕性,从而有效预防护理风险事件,维护良好的护患关系。

综上所述,肾内科就诊患者护理风险比较多,提供良好的护理风险管理,能够显著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护理风险,提高临床护理水平,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吕倩.风险管理在肾内科护理中应用的效果评价研究[J].健康必读,2020(14):92.

[2]王晓玲,兰福建.风险管理在肾内科护理中应用的效果分析[J].家庭医药,2019(11):164-165.

[3]吴风芝.品管圈护理模式在提高产科病区5S管理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0(04):727-730.

[4]王丽.风险管理在肾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39(S1):212-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