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镜下经胫骨骨隧道止点重建技术治疗半月板后根撕裂的临床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14
/ 2

关节镜下经胫骨骨隧道止点重建技术治疗半月板后根撕裂的临床研究

李思云,胡波,桂宇芳

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江西 南昌,330000

[摘要]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经胫骨骨隧道止点重建技术治疗半月板后根撕裂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半月板后根撕裂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0)与对照组(n=30)。对照组行半月板后角切除术,观察组行关节镜下经胫骨骨隧道半月板后根止点重建术。比较两组术后疼痛评分、炎性指标、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  与术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膝关节功能评分更高,疼痛评分、炎性指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半月板后根撕裂患者采用关节镜下经胫骨骨隧道止点重建技术治疗效果较好,术后疼痛程度更轻,炎性指标更低,膝关节功能恢复更好。

[关键词]  半月板后根撕裂;关节镜;经胫骨骨隧道;止点重建

半月板后根撕裂是一种较为少见的半月板损伤,指半月板后角根部胫骨附着点的撕脱伤以及半月板后角骨性附着点1cm以内的放射状撕裂,在临床较为少见[1]。半月板后根撕裂会影响半月板在胫骨平台的固定点,一旦负重便向关节边缘移动,导致应力区软骨磨损、关节慢性疼痛,关节功能严重下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及工作[2]。手术是治疗半月板后根撕裂的主要方法,目前临床手术方式较多,不同手术方法应用效果存在一定差异。近些年,随着关节镜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临床对半月板结构认识的深入,经骨道半月板后根止点重建技术在临床得到应用,并取得一定成果,受到广大学者认可[3]。本研究采用关节镜微创手术方法,即关节镜下经胫骨骨隧道止点重建技术治疗半月板后根撕裂,期望通过本研究,为半月板后根撕裂患者提供一种微创、高效的治疗方法。现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选择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半月板后根撕裂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0)与对照组(n=30)。观察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32-67岁,平均年龄(48.26±5.07)岁;体重41-86kg,平均体重(73.22±4.57)kg。对照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33-69岁,平均年龄(48.67±5.41)岁;体重41-85kg,平均体重(73.52±4.81)kg。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①均经影像学确诊;②有手术指征;③积极配合康复治疗;④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膝关节部位存在急性感染性疾病者;②严重神经系统性疾病者;③脏器损伤或功能不全者;④拒绝参与本次研究。

1.3  方法  对照组行半月板后角切除术:术中实施全麻,消毒铺巾,使用止血带止血,入路做在膝关节前内、外侧,探钩协助下,探查明确半月板后根完全撕裂,切除半月板后角,切除后仔细检查关节腔,避免残留半月板碎片,检查无异常后结束手术。观察组行关节镜下经胫骨骨隧道半月板后根止点重建术:术前处理与参考对照组,对患者撕裂情况使用关节镜探查,用半月板锉锉半月板后根的撕裂面,止点处的软骨用刮勺刮除,使骨床部位新鲜化,半月板止点部位可用ACL瞄准定位器定位,将导针经胫骨内侧置入,导针直径为2mm。后用钻头钻取胫骨隧道,钻头直径4.5mm,用Ethibond线穿半月板后角并打结固定,经胫骨隧道引入无菌人工合成吸收性缝线(PDS)线,通过PDS引线将Ethibond线拉入胫骨隧道内,调整张力后,经纽扣钢板打结固定。两组术后均佩戴膝关节支具4-6周,8周后完全下地负重。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术后疼痛评分、炎性指标、膝关节功能评分。(1)分别于术前、术后6个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4]评估两组患者的疼痛情况,共0-10分,评分越高疼痛越剧烈。(2)炎性指标:比较两组术后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血沉(ES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指标水平,取3ml空腹静脉血,离心后取血清用于检测上述指标。(3)膝关节功能使用Lysholm评分评估[5],总分100分,分值越高功能恢复越好,分别于术前、术后6个月评估。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 SPSS 22.0统计分析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2.1  LysholmVAS评分 观察组术后Lysholm评分、高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Lysholm、VAS评分对比(±s,分)

组别

膝关节功能

疼痛评分

术前

术后

术前

术后

对照组(n=30)

52.19±3.39

82.34±6.45

5.89±1.42

1.78±0.63

观察组(n=30)

52.46±3.71

89.71±7.62

5.93±1.31

0.81±0.39

t

0.294

4.044

0.113

7.170

P

0.770

0.000

0.910

0.000

2.2  炎性指标 观察组术后WBC、N、ESR、hs-CRP、PC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炎性指标对比(±s

组别

WBC(×109/L)

N(%)

ESR(MM/H)

hs-CRP(mg/L)

PCT(ng/mL)

对照组(n=30)

7.29±1.95

73.35±10.75

15.46±3.34

12.23±1.95

0.61±0.08

观察组(n=30)

5.44±0.61

65.91±6.85

10.74±2.62

9.65±1.54

0.52±0.04

t

4.959

3.197

6.090

5.687

5.511

P

0.000

0.002

0.000

0.000

0.000

讨论

半月板包含前角、体部、后角,前后根部连接并固定于胫骨,主要作用为保护、调节压力、润滑、制动、滚珠等,一旦负重过大会损伤半月板,且以后根部位承受压力最大,以导致半月板后根撕裂[6]。目前临床对半月板后根撕裂的受伤机制并无准确认识,治疗方法也有限,多以手术为主,如半月板次全切除、半月板后角切除、半月板后根止点重建,严重者可行人工半月板移植等,上述手术方法日趋成熟,但目前临床仍缺乏统一标准。

半月板后角切除、半月板次全切除手术远期并发症较多,人工半月板移植手术愈合率低,整体应用效果并不理想,临床应寻找更加有效的手术方法。随着关节镜微创治疗技术的迅速发展,半月板后根止点重建得到广泛应用,治疗效果备受认可[7]。本研究结果显示,与术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膝关节功能评分更高,疼痛评分、WBC、N、ESR、hs-CRP、PCT水平更低。表明半月板后根撕裂患者采用关节镜下经胫骨骨隧道止点重建技术治疗效果较好,术后疼痛程度更轻,炎性指标更低,膝关节功能恢复更好。分析其原因为,关节镜下经胫骨骨隧道止点重建技术主要优点体现在以下几方面:①可使半月板的止点结构得到恢复,获得良好的稳定性与较强的抗拉力,避免半月板外突;②能够修复半月板的解剖结构,使其张力、形态均恢复正常,促进本体感觉功能恢复;③重建半月板的稳定,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利于关节功能恢复;④术中减少了其他耗材,可减少手术费用,减轻患者负担[8]

综上所述,半月板后根撕裂患者采用关节镜下经胫骨骨隧道止点重建技术治疗效果较好,术后疼痛程度更轻,炎性指标更低,膝关节功能恢复更好。

参考文献

[1] 李尚仲,方玉基,李仕本,等.关节镜下经胫骨隧道修复内侧半月板后根撕裂短期疗效观察[J].海南医学,2023,34(5):650-654.

[2] 刘选泽,肖国庆,钟喜红,等.关节镜下钢丝引导缝合联合微骨折术修复膝关节外侧半月板后根部撕裂对膝关节本体感觉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21,31(4):26-30.

[3] 叶武智,张树峰,高长城.经关节镜下胫骨双隧道双ETHIBOND线联合Versalok锚钉内固定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疗效观察[J].海南医学,2023,34(8):1101-1105.

[4] 郑峒,冯华,张辉,等.前十字韧带重建术中修复外侧半月板后根部损伤的早期疗效[J].中华骨科杂志,2020,40(7):424-432.

[5] 杨江明,王伟.关节镜下经胫骨隧道拉线固定法治疗内侧半月板后根部撕裂的临床研究[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0,20(14):2344-2346.

[6] 彭超,刘云鹏,华国军,等.退行性内侧半月板后根撕裂半月板部分切除前后髋膝踝角与骨性关节炎进展的影像学评估[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21,25(21):3368-3373.

[7] 李祥,丘志河,廖小青,等.经胫骨隧道止点重建治疗外侧半月板后角撕裂的临床疗效观察[J].骨科,2021,12(3):248-253.

[8] 吴海贺,齐岩松,包呼日查,等.胫骨骨隧道拉出缝合半月板止点重建治疗外侧半月板后根部损伤25例报告[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21,21(3):231-234.

基金项目:江西省卫生健康委科技计划目(20231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