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治疗后如何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14
/ 2

急性心肌梗死治疗后如何护理?

黄连英

广西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  急诊科   广西省南宁市 530022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危重症疾病,中老年为常发人群,致病因主要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造成心肌缺氧、缺血、坏死,从而导致管腔狭窄。治疗必须有效、及时,若治疗不及时会为患病人群带来生命威胁。介入治疗更能帮助患者将闭塞的冠状动脉重新开通,改善心肌缺血症状。但患者在治疗之后容易复发,只有重视对患者的护理,才能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后的风险。那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该如何护理?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

一、急性心肌梗死有哪些症状?

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关键是要将闭塞血管尽早开通,才能使心肌再灌注,改善心肌缺血的症状,从而恢复患者的血供。由此看出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要快速有效,那么如何才能提前预警,应该了解急性心肌梗死的症状。

患者在发病时会出现胸痛,疾病产生疼痛可由体力活动、情绪激动等因素诱发,疼痛的位置一般在胸骨后、心前区等。疼痛的感觉不呈出尖锐性,但疼痛的时间会延长,一般会在20分钟左右。大多数患者在休息之后疼痛感并不会得到缓解,还会出现其他部分的疼痛,比如左臂、颈部、上腹部等。与此同时患者还会出现心悸,心跳加快或节奏不规则。在疾病的影响下,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出汗。有些患者还会头晕,表现为昏昏沉沉,严重时会出现晕厥。老年患者可能会神志不清。当中老年人群发现自身出现这类症状后,要及时就医,才能有效治疗。

二、急性心肌梗死会带来哪些危害?

急性心肌梗死发作时,通常会导致全身器官都发生改变,会并发一个或多个疾病,比如乳头肌功能失调或者断裂,这种情况一般发生在二尖瓣后,乳头肌见于下壁心梗,同样会引起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塞,还有可能会并发心脏破裂。通常会在起病一周内出现,容易造成心包积血,从而引起急性心脏压塞,而使患病人群猝死。还有可能会引发栓塞并发症,通常见于起病后1~2周,引发脑、肾、脾或四肢等动脉栓塞,产生的大块肺栓塞可能会导致猝死。还有可能会导致心肌梗死后综合症,患者会表现为心包炎、胸膜炎或者肺炎,并会出现发热、胸痛等症状。无论是哪种并发症,都会给患者的生命安全带来威胁。因此,急性心肌梗死在发现之后应及早住院进行治疗,重视治疗之后的护理,才能帮助患者提高生活质量,提高生存率。

三、急性心肌梗死治疗后如何护理

1.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

治疗目标:应尽快恢复患者心肌的血液灌注,进一步防止梗死面积的扩大,保护和维持患者的心脏功能。若患者出现严重的心律失常和各种并发症,应及时处理,才能有效预防猝死,帮助患者顺利地度过急性期,使患者在康复之后能够尽可能多地保持有功能的心肌。

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分为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方面可以选择注射药物和口服药物,注射药物中选择抗凝药物,抗凝治疗可建立和维持梗死相关血管的通畅,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由于急性心肌梗死大多数患者都是中老年人,因此,要特别注意患者的药物治疗护理,不仅要帮助患者了解药物的作用,还应使患者能够遵医嘱按时服药,提高患者的药物依从性。患者在注射溶栓药物时,通常是在患者发病后的3~6小时内,溶栓药物的治疗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给予患者缓解症状,但同时也要注意溶栓药物治疗时的护理。

比如哪些情况不能使用溶栓药物进行治疗?既往发生过出血性脑卒中,中枢神经系统受损,近期有活动性内脏出血,在入院时患者的高血压难以控制,目前正在使用治疗剂量的抗凝药,近期经历外科大手术。当排除患者这类情况之后,才应对患者进行抗凝药物治疗,帮助患者改善情况。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通过手术治疗,主要是能保证患者在起病3~6小时,最多在12小时内使患者的心肌得到再次灌注,通常采用的方法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和紧急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

PCI适用于症状发作12小时以内,并且有持续的或新发左束支传导阻滞的病人,加强对患者的手术治疗护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尤其是急诊PCI术,可使病变血管再注入及减少再狭窄的概率,为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提供有利的条件。对于无合并症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需要在严密监测下进行适当的护理。

2.心理护理

心肌梗死患者大多发于中老年患者,且心肌梗死多为突然发病,患者容易紧张、恐惧,再加上疾病带来的疼痛,会使患者出现一种濒死感。而这种心理又会使交感神经兴奋,从而使患者的心率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更容易使心肌梗死的面积扩大。因此,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在一定程度上更有利于安抚患者恐惧的情绪,提高治疗之后的恢复效果。大多数患者缺少对疾病的深入了解,在手术或者治疗期间会产生更多的恐惧心理,担心术后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情况发生,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比如年龄、职业、文化层次和个性特点,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心理治疗方案,才能帮助患者消除不良心理因素带来的影响,提高患者的心理素质。同时护理人员应向患者以及家属提供相关的疾病治疗信息,并进一步讲解心肌梗死的病因和治疗方法,并耐心地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同时做好患者家属的思想工作,与患者家属一起对患者开展全面的护理。

3.心脏并发症的观察

加强对患者心率血压的监测,及时发现患者的异常心率情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尤其是在对患者进行早期康复运动护理时,更要观察患者运动前、运动中以及运动后的心率、心率、血压变化,对患者开展早期康复活动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注意运动方式。运动量要适当,在运动前3天,应以低强度为主,在第4天之后,以中强度为主,但要避免患者出现过度疲劳,以免使患者对康复运动失去信心。但若患者术后出现严重的心律失常、心绞痛等并发症时,需要适时选择机会,以此来保证患者的术后治疗安全。

结束语:急性心肌梗死病情发展会迅速提高患者的死亡率,为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对急性心肌梗死患病人群采取有效及时的治疗方法,给予患者正确的护理,由于急性心肌梗死起病急,患者会出现恐惧心理,在接受治疗之后,会担心疾病复发。只有加强对患者的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提高对疾病的认知程度,照顾患者的日常生活,悉心做好护理工作。当发现患者存在异常情况时,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更应帮助患者缓解疼痛,合理地使用抗凝药物,由此才能进一步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和好转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