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接种流感疫苗对流行性感冒的预防效果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14
/ 2

儿童接种流感疫苗对流行性感冒的预防效果研究

庄晓丹

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蓬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15300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12岁以下儿童接种流感疫苗后,在流行性感冒方面的预防效果。方法:从2021年6月~2022年6月前来本院接种流感疫苗的儿童中选取50例,纳入观察组;并在同期前来本院接受健康体检的儿童中选取50例未接种流感疫苗的儿童,纳入对照组。比对两组儿童在离院1月、3月、6月时的流行性感冒发生情况,统计观察组接种流感疫苗的儿童在接种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①两组儿童离院1个月、3个月、6个月时,观察组儿童的流感发病率分别为0.00%、2.00%、12.00%,6个月内的总发生率为14.00%,均低于对照组的10.00%、20.00%、28.00%、58.00%,P<0.05。②观察组接种流感疫苗儿童在接种疫苗3天内,有1人出现接种穿刺点位红肿情况,但症状并不严重,24小时后红肿消退;另有1人出现机体发热情况,症状同样不严重,服用布洛芬退烧药后体温逐渐降低至正常范围,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0%。结论:12岁以下儿童接种流感疫苗后,可明显降低流行性感冒的发生率,且接种安全可得到保证,不仅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即使出现不良反应,症状也相对较轻,可在短时间内自行恢复如初。

关键词:12岁以下儿童;流行性感冒;流感疫苗;流感预防

0.引言

流行性感冒是一种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常见呼吸道传染性疾病,患者会出现发热、咳嗽、喉咙痛、闭塞、流涕、全身乏力等症状。有资料显示,流行性感冒每年都会在一定范围内出现。儿童群体由于免疫系统功能尚未发育完善,加之在日常生活中缺少主动预防流感的常识,故是流行性感冒的高发群体。临床研究显示,鼓励儿童接种流感疫苗,在预防流感方面能够取得十分明显的效果。本文对此开展具体分析,现围绕研究过程及结果作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综述

将研究对象选择时间限定在2021年6月~2022年6月,从其中选择50例在本院接种流感疫苗的儿童,将之全部纳入观察组;在同时期内,另外选择50例在本院接受健康体检的50例儿童,将之全部纳入对照组。

两组儿童的纳入标准:(1)年龄不超过12周岁的儿童;(2)入组时未患有流行性感冒及其他呼吸道相关疾病的儿童;(3)近一年内未接种过流感疫苗的儿童。

两组儿童的排除标准:(1)呼吸道受到机械性损伤的儿童;(2)患有慢性咽炎等疾病的儿童;(3)因其他原因导致机体发热、全身乏力、呼吸不畅的儿童。

为确保比对结果的准确性,需要使两组儿童的基本资料尽可能贴近,避免因基础情况差异性导致比对结果失准。两组儿童的基本资料如下:

(1)观察组。50例儿童中,共有男性26例,女性24例,年龄区间3~10岁,平均(5.16±1.21)岁;

(2)对照组。50例儿童中,共有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龄区间3~11岁,平均(5.22±1.25)岁。

对两组儿童的性别、年龄进行统计学比对后发现,上述两项基本资料均在统计学层面无差异性,P>0.05,可开展比对试验。

1.2研究方法简析

对照组儿童在本院体检时,未接受流感疫苗接种;观察组儿童接种时,选择左臂上臂三角肌作为主要接种部位。由于本次选择的儿童年龄均在3周岁以上,故1年内只需接种1次便可。

1.3观察指标界定

(1)对两组儿童随访,分别在其离院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时,联系儿童家长,询问两组儿童的流感发生情况。

(2)对观察组接种流感疫苗的儿童在接种后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具体观察指标包括接种疫苗时的穿刺点位是否出现红肿情况及之后的变化情况、是否出现发热症状、是否出现头晕症状及严重程度。

1.4统计学分析

以SPSS25.0统计学软件分析本研究的有关数据,以“t”检验计量资料,以“±s(均数+标准差)”表示;以“x2”检验计数资料,以“n(%),即例数(百分比)”表示,当P<0.05时,表明比对项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

2.结果

2.1两组儿童在离院1个月、3个月、6个月时的流感发生情况对比

两组儿童离院1个月、3个月、6个月时,观察组儿童的流感发病率分别为0.00%、2.00%、12.00%,6个月内的总发生率为14.00%,均低于对照组的10.00%、20.00%、28.00%、58.00%,P<0.05。

表 1 两组儿童在离院1个月、3个月、6个月时的流感发生情况对比[n(%)]

组别(n)

1个月

3个月

6个月

总发生

观察组(50)

0(0.00)

1(2.00)

6(12.00)

7(14.00)

对照组(50)

5(10.00)

10(20.00)

14(28.00)

29(58.00)

x2

5.263

8.274

4.352

21.007

P值

0.022

0.004

0.037

<0.001

2.2观察组接种流感疫苗儿童在接种后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梳理

观察组接种流感疫苗儿童在接种疫苗3天内,有1人出现接种穿刺点位红肿情况,但症状并不严重,24小时后红肿消退;另有1人出现机体发热情况,症状同样不严重,服用布洛芬退烧药后体温逐渐降低至正常范围,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0%。

3.综合讨论

流行性感冒是十分常见的呼吸道疾病,主要因流感病毒侵入引起,故缺乏抵抗力的老年人及儿童为高发人群[2]。临床预防流感的有效方法是接种流感疫苗——可激活人体免疫系统,促使人体产生抗体,进而加强身体对流感病毒的攻击能力,最终达到降低流感传播率及流行范围的目的。需要明确,“接种疫苗”并不意味着“可完全避免感染疾病”,但感染疾病后的症状严重程度可得到极大降低。本研究结果现实,12岁以下的儿童接种流感疫苗后,1月、3月、6月的流感发生率更低,且接种安全性可得到保障。总体来说,流感疫苗在流感预防、症状严重程度控制方面均具有很大的临床价值,应予以推广。

参考文献:

[1]曹美,王震宇. 儿童接种流感疫苗预防流行性感冒的效果及安全性[A]. 南京康复医学会.第二届全国康复与临床药学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一)[C].南京康复医学会:南京康复医学会,2022:588-593.

[2]郭学军. 儿童接种流感疫苗对流行性感冒的预防效果及安全性分析[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41):72.

作者一姓名:庄晓丹性别:女;出生年月1990年7月籍贯:江苏民族:汉;最高学历:本科;目前职称:主管护师;研究方向:预防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