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一聊慢阻肺科普知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15
/ 2

聊一聊慢阻肺科普知识

李岩

山东省济宁曲阜市精神病防治院   山东  273100

慢阻肺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中常见的一种疾病类型,也是一类我国患病率比较高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约为8.6%),患病可能由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所致,包括遗传、年龄、疾病、环境和生活方式等。有相关数据表明,40岁以上的中老年群体患病率更高(高达13.7%),大气污染环境下生活、吸烟、免疫力降低患者的患病几率更高。引起慢阻肺的很多因素都是可控的,日常需要加强这类疾病的预防控制,对诱因严格管控,还要主动学习慢阻肺相关知识,包括慢阻肺的病因和临床针状、治疗和护理管理等,主要是因为慢阻肺是一类尚无法治愈的疾病,要长期改善和控制,主动学习了解相关知识,以便在患上慢阻肺的时候也能有效改善疾病,降低疾病对生活质量和健康安全产生的不良影响。

1什么是慢阻肺,诱因和症状表现有哪些?

慢阻肺是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一种,目前尚没有完全治愈的方法,加强疾病预防最关键。引起疾病发生的因素多,例如:1)遗传。2)年龄。40岁以上中老年群体患病率明显增加,主要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可能会导致鼻黏膜、咽喉黏膜等呼吸系统器官退行性萎缩,引起机体免疫功能下降,甚至是免疫功能障碍,这类群体日常生活中更容易受到外界刺激和感染,引起慢阻肺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因此,日常要注意落实防护措施,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坚持运动锻炼等,以调整免疫功能和个人体质,增强抵御疾病能力。3)疾病。肺部生长发育不良、肺疾病患者、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患者,慢阻肺的患病几率和风险性更大。4)环境。外界环境中的粉尘、微生物、有毒有害气体、刺激性气体,都会对呼吸系统和肺部产生影响,长期处于恶劣环境下,如污染环境、潮湿环境等,更容易引起慢阻肺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在气温骤然升高和急剧下降、呼吸道感染易发的季节,慢阻肺的发生率也更高,还会引起疾病患者病情和病症表现加重。因此,日常要注意环境卫生,尽量避免或减少暴露于危险环境下,必要情况下采取保护和防护措施,如佩戴口罩等。4)不健康生活方式。吸烟是导致慢阻肺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因素,长期吸烟、大量吸烟的患者患病几率明显上升,熬夜、不规律作息和饮食会引起免疫系统下降,使人体更容易感染和患病。

临床上,慢阻肺患者主要表现为慢性咳嗽,晨起、夜间时症状可能加重,或阵咳明显,一般会迁延多年;咳嗽咳痰,痰液呈白色黏液浆液性,急性加重情况下痰液黏液脓性且不易咳出;部分患者还会气短或呼吸困难,尤其是运动和活动后,病情加重可能引起患者胸闷和喘息,急性加重还可能引起肺功能下降,导致慢阻肺的病死率、病残率上升;疾病晚期患者出现体重明显下降、食欲明显减退、易疲劳虚弱、肺功能下降等全身症状,以及功能障碍、焦虑抑郁等。当身体出现咳嗽、咳痰、胸痛、气急等小症状的时候也不能忽视,要及时治疗,以免延误病情和持续加重。

2慢阻肺的治疗和护理管理,可以采用这些方法

慢阻肺的治疗是一个长期改善和长期控制的过程,要求结合病情、患者体质和身体状况等,采用适合的治疗方案,以保证良好效果。通常治疗采用西医治疗的方法,也可以将中西医结合起来治疗,以及必要情况下给予家庭氧疗。在治疗期间,需要了解和掌握各种注意事项,规范落实注意事项。

1)西医治疗。即采用适合的药物治疗,主要用于缓解、改善或消除临床症状,提高患者活动耐力,减少急性发作次数。例如,胆碱能受体阻断剂、沙丁胺醇等β2受体激动剂等支气管扩张剂的科学规范使用,可以扩张和松弛气道、减缓和改善气短症状;布地奈德等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合理使用,对一些高风险患者的治疗很有效,可以增加患者运动耐量,吸入糖皮质激素是一种安全且治疗效果好的药物,药物可以直接作用到患者气道上,全身副作用小,高风险、严重疾病患者可长期使用;急性加重期治疗可以用阿莫西林、莫西沙星等抗生素类药物,预防急性发作可用PDE4抑制剂;急性发作且痰液不易咳出患者治疗可采用盐酸氨溴索等祛痰药,帮助排痰。保证良好治疗效果和防范不良反应,需谨遵医嘱、安全规范用药,不能随意停药、增减药物,不要相信各种号称可以“根治”的保健品和土方子。

2)中医治疗慢阻肺。慢阻肺属于中医“咳嗽”“肺胀”“喘病” 等范畴,中医治疗慢阻肺强调辨证施治,采用适合的药物或针灸、中医推拿、穴位疗法等中医特色疗法,持续改善疾病症状、改善患者体质和生活质量、调节机体免疫等。例如,急性期患者采用具有温宜、祛痰、利气等功效的药物治疗,痰热郁肺型患者可以用桔梗、桃仁、杏仁、薏苡仁、苇根等适量熬汤服用,帮助患者化痰、平喘、清肺;痰浊壅肺型患者可以用甘草、茯苓、陈皮、射干、竹茹、杏仁等药物适量熬汤服用,帮助患者益肺、降气、化痰。中医治疗慢阻肺还可以通过针灸和推拿出、科学食疗等方法辅助治疗,更好改善患者体质。

3)家庭氧疗。家庭氧疗在很多情况下可以提高慢阻肺患者的生存率,以及缓解病情的进一步发展和恶化。要求对于慢阻肺患者的动脉血氧进行监测和分析,当分压长期低于55毫米汞柱,饱和度小于88%;分压在55-59毫米汞柱,伴随出现红细胞数量明显增多;出现肺动脉高压、肺心病心力衰竭等症状;夜间和日常运动明显低氧血症。上述情况的患者需要进行家庭氧疗,为有效改善缺氧、呼吸困难等症状,改善患者夜间睡眠质量,增加患者运动耐力,需每日吸氧最少6个月以上不间断,日常吸氧10小时以上;治疗期间要保证患者动脉血氧分压保持在60毫米汞柱,饱和度保持在90%以上;治疗期间的氧气供应来源、给氧方式、每日氧气流量、时间和疗程等都需要谨遵医嘱,切忌盲目随意,以免对患者造成不良影响,期间还要保持患者鼻导管通畅,吸氧后及时对鼻导管进行深层次清洁和消毒,之后用水冲洗并晾干,记录患者的治疗情况和改善情况。

4)护理管理。慢阻肺患者需要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建议 1 年至少复查一次,包括肺功能检查、胸部 X 线检查、血气分析检查等;日常要保持环境干净卫生,可以使用空气净化器等改善环境;最好戒烟戒酒;每天坚持适度运动锻炼,包括吹气球、打太极拳、慢跑等耐力和呼吸功能锻炼;保持饮食规律健康,控制体重等。

综上所述,日常生活中需要主动了解和掌握慢阻肺等常见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预防和护理管理方法,以降低疾病的发生和产生的不良影响,维护和保障身体健康,保证较高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