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机电运输事故多发原因及其控制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20
/ 2

煤矿机电运输事故多发原因及其控制措施

王瑞君

国家能源神东煤炭生产服务中心,内蒙古 鄂尔多斯 017209

【摘要】:对煤矿企业来说安全就是煤矿的“天”,“天”塌下来就没有煤矿的安全发展,就没有矿区的安全稳定。每一起事故的发生,都破坏了煤矿的安全生产环境,同时也打乱了矿井的正常工作秩序。从全国煤矿重大事故调查数据发现,因机电运输设备问题引发的事故占比高居不下。本文就煤矿主要机电运输事故多发原因进行分析总结,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希望对提高煤矿机电运输的安全管理水平有所帮助,能够起到防范事故发生的作用。

关键词:煤矿机电运输;事故原因;解决措施

1导言

煤矿机电运输事故是指煤矿提升、运输系统发生的事故。煤矿提升运辅系统是矿井生产的重要环节,该系统运行状态正常与否,对矿井生产有着直接影响。我国煤矿运输事故所造成的人员伤亡十分严重,据有关资料统计,煤矿运输事故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15%左右。降低运输事故灾害,成为保证矿井生产安全的主要方面。

2煤矿事故等级划分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以下简称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事故一般分为以下等级:

(1)特大事故

造成设备直接损失价值超过50万元者。

因机电、运输事故引起的淹井、着火、瓦斯爆炸、停电造成全矿井停止生产8小时以上,基建施工企业造成全部矿井工程停工8小时以上者。

全矿井停风30分钟以上者。

(2)重大事故

造成设备直接损失价值2万元以上到50万元者。

主排水泵停泵,造成泵房进水或淹泵者。

全矿井停电10分钟以上,地面车间供电中断4小时以上至7天。

提升设备的断绳,大型物件坠入井筒,运输设备的碰头、追尾、车辆颠覆、斜井跑车,压风机风管爆炸或风缸捣毁,胶带、电缆或电气设备着火等恶性事故,造成经济损失超过一般事故程度者。

全矿井停风10分钟以上者。

(3)一般事故

造成设备直接损失价值0.1~2万元者。

造成设备停运影响生产或基建施工1小时及以上或产量损失200吨及以上者。

3千伏级以上变配电设备误停、送电者。

提升设备的断绳,大型物件坠入井筒,运输设备的碰头、追尾、车辆颠覆、斜井跑车,压风机风管爆炸或风缸捣毁,胶带、电缆或电气设备着火等恶性事故,造成经济损失不到或达到一般事故程度者。

3煤矿机电运输事故原因分析

煤矿机电运输的环节多,涉及面广、战线长,造成事故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安全生产认识不到位,安全生产意识淡薄。随着煤矿机械化程度的提高,机电设备在现代化煤矿生产中的主导地位日益增强,有些煤矿安全管理人员及相关人员对机电安全生产的认识不到位,机电管理水平难以提高,将导致机电装备运行使用不当,是煤矿机电安全生产的最大隐患。

(2)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措施不落实。机电设备和机电技术的应用需要有健全的管理体制和管理制度作保障,需要有切实可行的安全措施。但目前一些煤矿在机电运输的安 全管理上不到位,生产环节的安全生产责任不落实。近几年煤矿机电事故的直接原因,大多为违章指挥、违章操作所致。

(3)技术装备落后,安全性能差。煤矿机电技术装备落后,设备安全性能差是我国煤矿机电安全的重大隐患。不少煤矿机电设备造型不合理,安全保护装置不完善或不具备,缺乏自动监测和保护功能;加之设备下:作时间年久,性能老化,难免出现重要的元器件或零部件失效,控制失灵等问题;淘汰安全性能低,设备陈旧老化的设备,装备采取新技术、新工艺、安全性能好的本质安全型设备是提高煤矿机电安全的重要举措之一。

(4)技术力量薄弱,人员素质差。受各种固素的影响,目前煤矿普遍存在机电管理和操作工人的文化素质和技术素质低下的问题。由于工人的技术素质差,很难胜任岗位职责,电气保护无法正确整定、调整,各种设备的司机、电钳工责任心不强、不懂技术、违章操作现象屡见不鲜,造成事故频发。

(5)特种作业人员的频繁调换

岗位的调整特别作业人员大都是经过当地劳动部门或供电部门专业培训取得操作合格证后作业者,对他们的工种不宜随意予以变动。但是,矿山某些技术性工种,有些企业领导不去考虑学识水平,不讲究用工要求,而是当作好工种,并通过人情关系把一些不合格的人员充塞进去,加之一些人员不钻研技术业务,违章违纪现象比较突出。另外,临时性工作调整时安全培训工作没有及时到位也带来了安全隐患。

4提高机电运输安全的措施

做好煤矿机电运输安全工作,要认真贯彻党的“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以及“管理、装备、培训”三并重的原则。煤矿管理者首先要提高对机电设备在煤矿生产中的主导地位的认识,认识到机电运输事故所造成后果的严重性.从而认识到加强煤矿机电工作是确保煤矿安全生产极其重要的一环。

提高机电运输安全的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风险意识,提高防范措施

首先要将“安全就是命”的根本理念真正让大家共知、共享,要唤起我们每名员工“违章就是事故、事故意味死亡”的意识,做到干一辈子煤矿、谨慎一辈子,时刻如履薄冰、时刻如临深渊。还要真正将我们的安全文化理念渗透到每一名员工的思想、意识、操控、行为;真正做到本质安全,不能麻痹大意凭侥幸;总之,我们不让矿工兄弟的血白流,我们煤矿不能出事故,也出不起事故,我们要改变传统思维,做到安全工作精细求细,如果稍有大意、必然出事,而且事故残酷,一旦发生不可原谅、不可挽回,我们就是要在提高安全保证程度的基础上做到“预测、预知、预警、预报、预防”。

(2)改善技术条件,不断提高安全水平

合理选用、精心维护设备。要根据矿井的类型,设备的工作地点和生产的特点,科学、合理地选择机电设备的种类、规格、型号和数量。要把好设备采购关,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精心维护保养设备,使之始终保持良好运转状态。

加强技术改造,提高安全装备水平。在可能的情况下,以效率高和安全性能好的先进设备淘汰老式设备,采用现代监控技术,实现主要设备的自动化操作水平。采用现代监控技术,实现主要设备的自动化操作水平。

(3)提高人员素质。人员素质的提高,就是要在强化安全管理的前提下,认真贯彻《煤矿安全规程》,增强所有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主动防患于未然;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要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增强预防和避免事故发生的主观能力。

(4)强化安全管理质量,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煤矿管理者加强煤矿安全管理知识的学习,提高管理水平,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管理措施,加强安全管理制度的建设和安全措施的落实,加强安全质量标准化的建设。

(5)加强隐患管理

及时发现井下所有机电设备、设施和所有有人活动(包括行走路线)范围内的环境中出现的不安全隐患,并采取相应措施及时消除隐患,是保证安全生产、预防事故的又一根本措施。安全隐患有一般、重大和紧急隐患三种类型。一般隐患是指不会马上酿成事故且不会酿成重大事故的隐患,对这种隐患要“三定”处理限期整改。重大隐患是指可能酿成重大事故的隐患,安全检查员要责令其立即整改,整改处理好以前不准作业或生产,并且安全检查员应盯在现场,监督其整改处理。紧急隐患是指情况紧急,随时或马上就会造成事故的隐患,安全检查员要立即果断地把现场所有人员撤到安全地点,并尽快汇报调度。

(6)加强职工的安全业务培训工作

减人提效后,以岗定人,管理层和工人岗位限额,原有的培训组织形式已不适应,需根据新的形式采取新的对策:

建立竞争机制,如对技术工种和管理人员采取竞争上岗,对所有职工都采用岗位技能工资,划分工资等级,引导和迫使职工自发学习安全业务知识。

是每隔一定时期组织职工进行技术比武,对优胜者给予重奖,以调动职工学技术、学业务的积极性,促使他们在岗位上按标准及规程进行作业。

是采用“三结合”的培训方式,即业余培训与重点培训相结合,以重点培训为主,内培与外培相结合,以内培为主;对新工人、新岗位、新技术要进行强化培训,以全面提高职工的安全业务素质为目的,为搞好安全生产打下坚实的“以人为本”的基础

(7)加强特殊工种的用工制度管理

煤矿机运工种的技术性较强,杜绝无证操作现象,一旦发现按严重违章处理并追究允许、安排无证上岗的有关责任人的责任,特殊岗位应该由技术全面、态度端正的工人来胜任。同时要加强对临时用工的规范管理,尽量减少临时工的使用,特殊情况需要使用临时工,需要对其进行充分的安全操作培训方可上岗。除紧急情况外,特殊工种人员不能随意换岗,管理部门要严格考核发证,坚持持证上岗原则。

结语:

随着煤矿企业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矿井设备的不断投入,机电运输安全对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性更加显著,煤矿企业要不断强化制约机制,加强各级领导和各相关部门安全生产责任意识和特种岗位员工的岗位责任意识,从本质上提升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水平。

参考文献

[1]孙银山.煤矿机电安全事故分析和对策[J].科技创业家,2013(12).

[2]刘绍栋.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心理因素及对策[J].劳动理论与实践,1997(11).

[3]聂爱明.煤矿安全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煤炭工业,20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