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标准体系建设  助力企业持续发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23
/ 2

开展标准体系建设  助力企业持续发展

龚莹莹

广东粤电花都天然气热电有限公司   510800

摘要:在国家经济高速发展和电力行业深化改革的时代背景下,电力市场化竞争愈发激烈,安全生产、能源环保和电力销售等问题面临着重大的挑战;因此,利用标准化手段提升企业安全生产水平和经营管理能力,成为企业可续持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主要探讨了电力企业标准体系的建设和落地的关键因素及其作用,以提升电力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关键词:电力企业;标准体系;建设;落地;市场竞争力

引言

电力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之一,在保障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今,在生产技术不断更新迭代和电力市场日新月异的大背景下,电力行业也在不断变革之中,电力企业必须对其组织机构、管理模式和业务流程做出有效的转变,以应对和适应激烈的电力市场。标准化建设作为现代企业科学管理的基本手段,为电力企业的转型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对企业可持续发展和提升核心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1.电力企业标准化的概述

1.1电力生产的特点

电力生产具有以下特征:公用性,电力商品是全社会经济单位和成员的主要能源,直接影响到千家万户,电力安全生产对社会经济生活的稳定性起到关键作用;同时性,发电、供电、用电是同时进行的,电能自身不能被存储,电力企业的发电量需要随用户的用电量变化而变化,时刻保持发电与用电的平衡;计划性,随着电力市场深化改革,传统的垂直一体化垄断市场运行模式已成为过去,目前电力市场已引入了多边交易机制,竞争愈发激烈,这必然对电力企业的营销服务和生产经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2电力企业的标准化管理

1.2.1标准化的涵义

标准化管理强调的是运用标准原则、控制思维和强化生产技术与经营管理,通过量化的方法来对“物、事、人”进行管理,并对岗位职责、技术要求、工作程序、操作方法、工作方法和管理程序进行科学的统一规定,为员工提供共同的行为准则和管理规范,以达到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范围内的最佳秩序,实现企业内部全过程的有效管理。

1.2.2电力企业的标准化

在电力工业中,开展标准化工作是电力企业适应改革和发展的必然选择。通过建立完善的企业标准体系,实行统一和规范的过程管理,强化企业部门间的协作,可以使生产、经营、管理过程程井然有序,通过持续的评价和改进使得企业管理秩序更加优化,从而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1]。建立企业标准体系,对企业内部节约资源,改善生产环境和服务质量,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是企业实现科学化、现代化的必经之路。

  1. 电力企业标准体系建设的关键因素

2.1.成立标准化组织机构

企业标准化是一项全业务、全过程、全方位管理的工作,标准化管理的任务最终依靠公司全体员工去落实和执行。因此,建立和健全标准化组织机构,是企业开展标准化工作的基本条件。标准化组织机构一般包括:由公司决策层管理人员和各部门负责人组成的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由标准化管理部门负责人和标准化专职工作人员组成的标准化工作办公室;由标准化专职工作人员和各部门兼职标准化工作人员组成的标准化管理网络。

2.2.确定企业管理总图

企业通过组织开展相关方需求和期望分析,辨识和梳理出企业的全部管理业务,包括一级业务、二级业务、三级业务、四级业务等,确定标准化对象,制定标准制订的清单,从而形成一张企业管理的总图。通过企业管理总图,可以一目了然地看清企业生产运营所涉及的全部管理业务、对应的标准和责任分工。随着企业需求和发展战略的不断变化,企业应对业务名录进行动态分析和调整,避免出现管理空白。例如,企业通过分析电力市场的深化改革现状,明确内部应该开展电力营销、电力交易等业务,确定制订《电力营销管理》标准化文件。

2.3.制订标准化文件

标准化文件是电力企业标准体系建设的基础,通过制订标准化文件,可以规范企业内部的管理流程和管理经验,优化企业绩效和水平。在制订标准化文件的过程中,还应妥善处理好标准和制度之间的关系,企业应建立管理制度转化机制,将长期、重复执行的、可流程化的管理制度转化为管理标准,将短期、非流程化的事项以管理制度进行体现;建立管理制度与管理标准的协调性审核机制,确保管理要求不重复、不冲突,实现管理制度与管理标准协调统一。

2.4.注重创新成果的积累和应用

创新是企业生产和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而标准作为企业管理经验和技术积累的载体,直接反映了企业的管理能力和技术水平。因此,企业应持续总结和提炼创新成果,将其固化为标准并在内部推广实施,通过标准化手段将管理创新成果和技术创新成果应用到企业管理和发电生产环节中,从而提升管理水平和生产效率,实现企业的新一轮发展。

3.电力企业标准体系的推广和落地

3.1标准体系的宣贯和培训

标准完成制订和发布后,要想在企业内部高效地运转起来,首先要开展标准体系的宣贯培训。标准体系的宣贯培训应遵循“由上至下,全员参与”的原则,首先企业应组织召开标准体系试运行动员大会,参会人员应覆盖公司全体员工,由企业负责人发布标准化方针,明确标准体系试运行的目标和任务,提出各级人员的标准化工作要求。其次,标准化管理部门制定标准体系的宣贯培训计划,组织各部门按计划开展标准培训工作,其中基本管理制度或重要的标准应由责任部门的负责人进行宣讲;通过宣贯培训,员工可快速掌握技术、管理和岗位标准的内容和要求,形成良好的工作思路和工作习惯,按部就班地开展工作,确保公司各项业务的顺利运转。标准体系的宣贯培训可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包括标准培训班、讨论交流、技能竞赛、实操演示等形式。

3.2.标准体系的推广和实施

企业应制定标准体系的实施计划,明确各级人员标准化工作任务,配备标准化实施资源。在企业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公司全员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实施各项标准,全过程、全方位地贯彻落实技术、管理和岗位标准中的规定,确保实现标准化管理的预期目标。可通过梳理标准中的规定和要求,并转化为作业卡、审批单等可视化形式,将其落到实处,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和效益。在标准的实施过程中,标准化管理部门应加强与业务部门间的沟通交流,总结标准实施存在的困难和改进的建议,必要时对标准进行修订,使标准更加合理和科学,业务管理过程更加成熟和高效。

3.3.以信息化手段实现标准体系的落地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企业应合理运用信息化手段实现标准体系的落地。在建立企业生产管理信息系统之初,就要将标准的各项流程与相关的子系统充分融合,确保系统的表单、权限、数据的绝对对应。信息系统建立并上线使用后,信息管理部门要加强用户培训,确保每一位员工都熟悉和掌握系统的操作过程,为标准体系的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最后,员工通过信息化手段,将标准体系的各项要求转化为实际的工作内容,既节约了资源,又提升了效率。

4.企业标准体系的持续改进与完善

4.1.以检查整改机制深化标准体系实施程度

企业标准的逐步健全和改进,是一个从“建立”到“健全”,从“成形”到“成熟”的过程,企业应建立标准化监督评价机制,加强标准执行效果的监督。企业应成立专门的标准化监督组织,可采取定期检查或不定期检查、重点检查或普遍检查等形式开展监督检查,也可与其他管理体系的内、外部审核相结合实施,通过现场查看与问询、核实记录数据等方法,检查员工对标准的掌握程度及标准实施的情况。企业通过汇总分析自查和监督检查结论,提出整改措施并在实际中改进工作方法,逐步完善企业标准体系。企业通过“PDCA”的管理模式进行持续改进,不断适应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和外部环境变化等要求。[2]

4.2.以监督考核机制强化标准体系执行力度

企业应建立标准化管理的考核机制,将标准监督检查结果与标准责任部门和员工的绩效考核挂钩。一方面企业应建立惩罚机制,通过强制性手段让员工养成遵守制度、执行标准的工作习惯;另一方面,企业应当提倡“发现问题就是成绩,解决问题就是创新”的标准化理念,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让所有员工都积极参与到对标准化工作的监督和检查中来,鼓励员工为企业管理出谋献策。

5.总结

标准化建设和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是约束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等活动的规则,同时又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平台。企业通过建立企业标准体系、积极开展宣传和推广、严格监督和检查、鼓励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等,切实开展企业标准化管理活动,将标准化要求落地实施,才能不断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使企业朝着更加安全、高效、盈利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佟丽明.电力企业标准体系建设与有效运行[J].中国标准化,2022(22):194-195.

[2]徐瑞军.浅析企业标准化管理的探索与实践[J].大众用电,2019(S1):2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