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轨迹交叉理论的制造业生产安全问题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23
/ 2

基于轨迹交叉理论的制造业生产安全问题研究

宋雨婷

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150066

摘要:从目前国内的研究现状来看,不少专家学者针对我国各行各业的事故预防和从业人员的不安全行为提出了建议,如油田、交通运输、电力、煤矿、建筑等行业,但是对制造生产企业从业人员的不安全行为以及企业生产事故预防的研究较少。

关键词:轨迹交叉理论;制造业生产;安全问题

前言

轨迹交叉理论(Traceintersectingtheory)是一种研究事故致因的理论,可以概括为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在各自发展的轨迹中,在一定时间、空间发生接触(交叉)时,就会发生事故。轨迹交叉论强调人、物合一,着重强调二者的相互作用对事故发生的影响。这样的事故过程可以被称为事故的归因因素导致事故发生的运动轨迹,其具体包括人和物两种因素的运动轨迹,如果要避免事故的发生,就要避免二者的运动轨迹交叉。

1轨迹交叉理论

轨迹交叉理论认为在事故发展的过程中,人的运动轨迹与物的运动轨迹的交点就是事故发生的时间和空间。该理论强调,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在事故致因中占有同等地位,因此预防事故的发生就是从时空上避免人、物运动轨迹的交叉。

2企业事故预防措施

2.1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

人的不安全行为是造成企业事故的关键要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事故预防。

(1)从业人员持证上岗。企业的一线作业工作强度大,工作时间长,且工作重复率高,是一类相对枯燥的作业,所以在选择从业人员时一定要选择能胜任该工作岗位的员工,特别是选择技术人员时要结合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及操作技术等进行全方面考察,且技术人员一定要持证上岗。

(2)加强对员工的安全教育。企业应定期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安全培训、同行业事故培训等。对新员工,从公共基础知识、专业知识、相关专业知识三个方面进行全面安全教育培训;对特种作业人员、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要加强操作规程及技能培训,强化安全意识;同时抓好季节工、劳务派遣人员及灵活就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从思想上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预防事故的发生。

(3)做好员工应急能力培训。培训员工危险防范意识、自救/他救及应急处置能力,当发现有危险征兆或发生事故时,能立即采取相应的事故预防或事故控制等应急措施。

(4)加强员工不安全行为的监督。检查作业人员是否按照要求佩戴劳动防护用品,工人是否有醉岗、睡岗、禁烟区吸烟等违章作业,作业监护人员是否有违章指挥、违规操作设备、不持证上岗等安全行为。如有发现不安全行为应立即制止,并按照相关的规定对该人员进行教育和处罚。

2.2控制物的不安全状态

控制物的不安全状态是预防企业事故的又一要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事故预防。

(1)资金保障。配备专项资金,用于购买安全帽、安全绳、防护面罩等个人安全防护用品,用于设备安全附件的检维修。

(2)加强动态监控。经常检查设备设施的工作情况。如动态设备的防护装置是否完好,脚手架质量是够达标,安全监护系统是否完好,带电设备接地是否完好,防雷装置是否达标等,发现问题要及时控制与处理。

(3)强化工作环境检查。对于作业环境比较复杂或是存在交叉作业的情形,作业前要加强对周边环境、作业人员的监管,作业时现场应配备至少一名监护人员,作业后及时恢复因作业而拆除或变动的安全附属设施或附件。

2.3控制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

时空交叉控制人、物的运动轨迹,避免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轨迹时空的交叉,也是控制企业事故的关键因素。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控制。

(1)要明确识别企业中人的不安全行为及物的不安全状态的表现形式。其中人的不安全行为表现形式有:员工没有进行安全教育直接上岗、不按规定使用生产设备设施、不按安全规程违规操作、不遵守安全生产纪律等;物的不安全状态表现形式有:生产设备老旧、出现故障不及时维修、设备安全附件没有进行定期检查等。

(2)避免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在时空上的交叉。在机械设备出现异常时及时检维修;高处作业时佩戴好安全绳、安全帽等安全防护工具。只有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加强管理,强化监督检查,才能确保企业中人、物和谐,安全无事故。

3制造业生产安全的轨迹交叉事故模型

3.1建立模型

轨迹交叉理论强调的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相互作用的事故致因论。在系统中,人和物一旦发生时间和空间上的轨迹交叉就会发生事故。依据轨迹交叉理论,避免事故的最好方法就是避免人和物的运动轨迹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交叉。多数情况下,因为企业安全管理的不规范,工人缺乏应有的安全教育和技能训练,或因机械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缺乏维护、检测甚至安全防护装置不完善,导致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处于不安全的状态之中。

3.2应用所建模型对事故原因再分析

3.2.1人的不安全行为

(1)遗传及先天心理缺陷,性格原因等。(2)社会环境、企业管理上的缺陷,环境不良因素及其他原因。(3)后天生理及心理缺陷,不良的情绪状态、疲劳、人际关系、工作态度等原因。(4)经验及知识技能不足。

3.2.2物的不安全状态

(1)设计、制造缺陷。(2)工艺流程缺陷,包括防护缺陷,标志缺陷,信号缺陷,物料摆放不合理等。(3)维修、保养、更新缺陷,设备老化,故障、功能下降等。(4)使用不当,如明火、运动物危害和毒性或腐蚀性物质等。(5)作业场所环境的缺陷,如噪声,震动危害,电磁辐射,作业环境不良等。

3.2.3管理缺陷

(1)思想工作欠缺,宣传教育少,职工安全意识淡薄,思想上不重视,行动上缺乏自律,纪律松弛,不遵守安全规程。(2)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不足或不切合实际。新人进厂安全教育,职工转岗安全教育和特殊工种持证上岗制度不落实。(3)安全规程、条例,劳动保护法规、制度实施不力,没有指定相应的规章制度或者制度不健全、不落实,有法不依。

结束语

轨迹交叉理论认为人的行为和物的状态是相互关联、互为因果的。有时人的不安全行为促进了物的不安全状态的发展,或导致新的不安全状态的出现,而物的不安全状态可以诱发人的不安全行为。因此,事故的发生往往是由人和物的原因造成,然而在制造业现场中又增加了管理的因素。轨迹交叉论是避免事故发生的一种有效的理论。本文采用轨迹交叉理论对郑州市制造业的生产安全问题进行研究,建立轨迹交叉模型,对其中的人、物以及管理等因素进行分析,以期找到改善的措施。为防止制造业生产现场安全事故的发生,应加强管理方式的改善,强化监督检查,落实生产责任制等,以减少管理漏洞,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通过避免人、物以及管理等不安全因素的交叉,来预防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许少林.谈石油化工生产安全[J].科技与企业,2013,(14):30-30.

[2]孔鸣.电力生产安全管理工作优化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3,(17):182-183.

[3]金铭,李浩.提高煤炭生产整体水平保障煤矿生产安全探究[J].河南科技,2013,10:013.

[4]况星尧.应用事故轨迹交叉理论积极预防建筑生产安全事故[J].建筑安全,2011,(10):13-15.

[5]李万帮,肖东生.事故致因理论述评[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8(1):5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