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生态风景园林施工技术的有效途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23
/ 2

提升生态风景园林施工技术的有效途径

李岩

身份证号码:642224199512064010

摘要:生态风景远离施工中技术优化还存在较大提升空间,对城市建设者来说是一个难题。在建设生态风景园林时,施工单位要加大先进施工技术与机械设备的应用力度,根据实际情况加以优化创新,使园林更具美观性与实用性,提升园林整体质量,确保生态风景园林符合检验标准,以此推动城市建设发展,改善城市居民生活环境,加快我国园林产业发展进程。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了提升生态风景园林施工技术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生态风景园林;施工技术;途径

引言

现阶段的生态风景园林施工过程中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生态风景园林施工质量难以得到保证,还有待进一步研究。相比于城市其他建设项目,生态风景园林不仅在施工技术上要优化提升,还应当从生态角度出发开展优化研究,确保施工技术的提升方案具备针对性和科学性。

1生态风景园林作用

城市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严重的环境问题,由于现代建筑追求经济效益,以钢筋水泥为主体的城市结构使得人们在城市环境下无法享受自然之美。为了改变目前城市面貌,现代建筑设计人员认识到利用城市公共空间营造景观园林,从自然生态角度出发实现与人自然和谐相处,能够在满足城市功能的同时,利用自然生态美学营造生态风景园林。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生态风景园林施工是城市改造的一种常见形式,它主要就是通过对自然环境的人工建立,促进人类居住环境及自然之间的协调发展,以此有助于自然、社会以及经济三者统一、和谐发展局面的构建[1]

2园林绿地景观绿化施工技术分析

2.1土方施工技术

园林工程建设及实施的过程当中,需要面临规模较大的土方施工建设工作,这就需要对整体施工工作进行科学化的开展,在施工中还应该对施工技术进行良好的运用。不仅要对细节问题进行处理,也应该站在整体角度对工程进行充分的考虑,充分运用多元化科学技术,如在土方施工时应该做好防护工作,避免在工程施工中土方塌陷等情况的出现,导致最终的施工整体进度受到影响。

2.2苗木选择

各类绿化植被在不同区位均会呈现出不同的表现,对气候、降水等方面有着极为苛刻的要求,所以始终秉持因地制宜原则,是保证景观园林绿化植被存活率的关键。当确定苗木与景观园林适宜后,后续的一系列养护措施才能具备实际价值。此外,在确定各类苗木与景观园林所在区域具备适宜性后,应尽可能保证苗木的多元性,使景观园林整体生态氛围更加多元丰富。

2.3植物培育

首先,要对植物种植的间距进行科学的设置,在确保美观性不被影响的基础上,设置好所有植物的间距,增加成活率。其次,要针对种植土壤进行正确的处理。在对植物进行种植时,必须要按照植物的生长特性及其对土壤的要求,针对施工现场当中的土壤实施全面的检测,以保证种植土壤能够满足植物的生长需求,倘若检测发现土壤不符合条件,就要及时改良,为植物的健康生长提供有利条件。

2.4景观小品技术

整个园林设计当中,景观小品包含多种类型,比如:指示牌、垃圾箱、座椅……在景观小品设计的过程当中首先应该保障与当前整体环境设计互相协调、浑然一体,应该避免出现差异感、突兀感,并且应该在小品设计时保障整体性、立体性,对局部进行精心设计,对多元化施工技术进行良好的运用,让整个景观更加精美精致,从而真正地让整个工程质量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2.5植被施肥要点

合理使用肥料,是加速植被生长的有效措施,而在开展施肥工作时,施肥的时机是需要控制的主要环节。一方面,所有施肥工作均需在完成除草工作后开展,从根本上避免杂草争夺植被养分的问题出现,确保所有植被均可以在肥料中获得足够养分。另一方面,完成施肥后,需要根据植被生长态势展开追肥工作,具体追肥次数需要以植被的具体生长情况而定,若植被生长一切正常,则可酌情去除追肥环节[2]

3提升生态风景园林施工技术有效途径

3.1选择合适的施工方案

生态风景园林施工过程中需要落实因地制宜原则,注重施工所在地区自然环境与区域气候特点,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施工方案。施工单位在施工前,要对施工周边环境进行现场考察,考虑到排水、灌溉、运输、养护等各种问题,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在景观园林品种选择上,除了选择适合当地种植的品种外,还要对土壤成分进行分析,避免由于土质问题影响绿化植物的成活与生长。

3.2强化施工技术管理

为了有效提升市政园林工程施工质量控制,需在合理应用施工技术的基础上,重视对施工技术管理的优化开展,首先,要加大对园林施工过程的监督管理力度,要求管理人员以相关合同制度为基准,对现场施工情况进行全过程、全面化监管,及时纠正施工期间可能出现的技术失误,以确保各施工技术能够在市政园林建设中发挥出最大效用。其次,要依托于制度机制来提升园林施工管理水平,强调在施工阶段对制度标准进行全面落实,并要求施工人员以制度标准为参照开展规范化作业。

3.3重视植物保护

生态风景园林施工不但需要满足质量要求,还要达到观赏性的目的。就需要工作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密切关注植保工作,将作为一项重点内容,采取科学方法储存植物,为植物提供一个适宜的生长环境。在进行植物移栽前,需要工作人员根据要求对植物进行捆扎等操作,不仅可以达到技术要求,还能够使园林更加美观。在运输植物时,要做好保护工作,将植物根系牢牢固定住,防止植物根系受损。在植物运输到指定地点后,要将植物放置到阴凉地区,以提高植物成活率

[3]

3.4加强环境因素管理

生态风景园林施工过程中,单位可视情况派遣专人对天气情况进行监管,在确定当地天气变化情况的基础上,提前将防雨、防风等措施应用于施工现场。若现场天气条件较为恶劣,则可视情况进行抢险救灾小组的独立设置,要求小组成员做到对现场情况的密切观察,第一时间投入到现场抢救工作中,以降低恶劣天气对园林施工质量造成的影响。另外,在明确当地风雨期的基础上,做好对园林各分部分项工程的规划,并要求人员密切观察现场临时设施是否存在异常,包括仓库、办公室等,若在某些因素影响下出现排水不畅、裂缝变形、拉结不牢等情况,需及时制定解决方案进行处理。

3.5提升施工作业人员的素质

生态风景园林景观的建设离不开设计人员与施工人员,工作人员综合水平与素质影响园林质量与品质,与施工进度、园林质量及安全性有很大关联,这就需要施工单位加大人才选拔力度,挑选具有较强技能、素质较高的技术人才,组建优秀的施工团队,这不仅能够提升园林建设品质,还能够提升园林的美观性与安全性。同时,施工单位还要定期开展培训,对工作人员进行技术培训,以便工作人员学习更多先进知识,并做好考核工作[4]

结束语

现如今,在园林工程施工建设的过程中所使用的植物种类更加丰富,生态习性复杂多样,倘若在施工的过程中没有重视对相关技术的使用,就会使得最终的绿化施工效果受到很大影响,致使市政园林绿化无法实现预期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施工技术直接影响着生态风景园林的工程质量,这就需要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进行技术交底,不断提高园林工程质量与品质,为人们创造一个优质的休息和娱乐环境。

参考文献

[1]田宝宏.优化生态风景园林施工技术的分析[J].城镇建设2020(7):337-337.

[2]]孙秀慧.风景园林施工中技术优化和质量控制的措施研究[J].花卉,2021(6):181-182.

[3]何嘉鸣.关于优化生态风景园林施工技术管理的具体途径[J].现代经济:现代物业中旬刊,2021(10):136-137.

[4]周长伟.提升生态风景园林施工技术的有效途径[J].工程技术与管理(新加坡),2019(9):175-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