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及其应对措施研究

/ 2

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及其应对措施研究

崔鹏涛  苏哲 蒲帅

山东嘉誉测试科技有限公司 省市:山东省淄博市 邮编:255000

摘要

本文通过对环境污染的现状及分类进行综述,探讨了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并提出了应对环境污染的策略与措施。首先概述了环境污染的现况,以及环境污染的主要类型。接着重点分析了空气污染、水污染和土壤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最后提出了应对策略,包括提高环保意识,宣传环保知识;采用环境治理策略与技术进行污染治理;通过法律与政策对环境污染进行规制与管理。

关键词:环境污染、人类健康、影响、应对措施、现状

1、环境污染现状及分类

1.1 环境污染现况

全球环境问题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也是一个全球性的难题。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水资源匮乏等问题,不仅对人类和其他生物种群的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也直接威胁着人类社会和全球地球生态系统的安全。

1.2 环境污染的主要类型

(1) 空气污染

空气污染主要来自于生活、工业及汽车尾气的排放,其所排放的的二氧化碳剧增是人类生存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据统计,1996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近239亿t,造成全球气候变变暖,两极冰川融化。资料显示,工业革命以来,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一直处于增加状态。除此之外,城市生活垃圾所带来的的空气污染也不可忽视,垃圾处理场受利益的驱动,为降低处理成本,往往不采取有成本的环保措施来处理生活垃圾,由此导至致严重的空气污染。

(2) 水污染

水污染是指水体中存在有害物质的情况。这些有害物质可以是化学物质、微生物和其他污染物,来自于农业、工业和城市化等人类活动。水污染的来源包括污水排放、农业化肥和农药、化工厂废水排放等。污染水体会导致水质下降,水生生物的死亡和生态系统的紊乱。污染水源还可能导致水生传染病和健康问题。

(3) 土壤污染

土壤中的主要污染物包括重金属、氮和磷、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放射性核素、新兴污染物等。土壤污染的来源包括自然来源和人为来源。目前为止,大多数土壤污染是由人类活动导致。土壤污染的主要人为来源为工业活动、采矿、城市和交通基础设施、废物和污水的产生和处置、军事活动和战争、农业和畜牧业活动等。人为来源可以分为点源污染和扩散性污染,其中,城市地区的点源污染很普遍。

2、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2.1 空气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空气污染是最为普遍和直接对人类健康产生影响的一种环境污染形式。空气污染主要包括大气悬浮颗粒物、细颗粒物、臭氧、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这些污染物能够通过吸入呼吸道进入人体,并对人体的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及免疫系统等产生危害。

大气悬浮颗粒物和细颗粒物对人体呼吸系统的影响尤为明显。细颗粒物直径小于2.5微米,能够进入人体的呼吸道细小支气管和肺泡,导致呼吸道炎症反应,加重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等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臭氧是一种对人体健康危害较大的大气污染物。臭氧浓度高时,容易导致眼睛刺激、眼红、流泪等不适感,严重时还可能引起结膜炎、角膜炎等眼部疾病。同时,臭氧也会对肺部产生刺激作用,导致肺功能下降,引发呼吸困难、咳嗽等症状。

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也是空气污染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污染物在大气中与水汽反应生成硫酸雾、硝酸雾等,进而从空气中沉降到地表水体中。人们饮用这些污染的水会导致胃肠道疾病、食物中毒等健康问题。

2.2 水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水污染是指水体中有害物质的浓度、组成和性质破坏了水体生态系统或对人类健康造成直接或间接的危害。主要的水污染物包括重金属、有机物、农药等。

重金属是水污染中最为严重的一类污染物之一。它们对水环境和人体健康都具有潜在的危害。

有机物是另一类常见水污染物,包括溶解性有机物和悬浮性有机物。其中,溶解性有机物主要是工业废水和生活废水中的有机物,如苯、酚、氯苯等。这些有机物可通过水源污染从而进入人体,引发癌症、免疫功能障碍等。

此外,农药残留也是水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农药会通过农田和农作物的使用随降雨等方式进入水体,使水源含有农药残留。大量的农药残留可能导致水源中农药浓度升高,对人类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2.3 土壤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土壤污染是指由于人类活动导致的土壤中有害物质超过了自然环境容纳的限度而引起的一种环境问题。土壤污染物包括重金属、有机物、农药等。

重金属是最突出的土壤污染物之一。由于人类活动如工业生产、矿山开采等,重金属被排放到土壤中。食用被重金属污染的蔬菜、水果等食物会导致人体摄入过量的重金属,引发中毒症状,严重时还会威胁生命健康。

有机物污染是另一种常见的土壤污染形式。有机化合物如石油、溶剂、农药等在土壤中积累,会破坏土壤质量,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人们长期接触被有机物污染的土壤,会引发皮肤炎、癌症等疾病。

农药残留也是土壤污染的一种形式。随着农业技术的发展,农药的使用大量增加,部分农药会残留在土壤中。这些农药残留会被农作物吸收,进而进入人体,对人类健康产生危害。

3、应对环境污染的策略与措施

3.1 提高环保意识,宣传环保知识

环境污染的治理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共同努力。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是第一步,只有人们了解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才能主动采取相应的措施。政府和相关组织可以通过组织宣传活动、举办讲座和教育培训等方式,向公众传播环保知识,提高他们对环境保护的认知。同时,媒体的力量也不可忽视,它们可以通过报道环境污染的危害和相关的案例,引起公众的关注和重视。

3.2 环境治理策略与技术

环境治理需要运用一系列的策略和技术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和控制环境污染。加强工业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的处理,通过采用适当的净化技术和设备,降低污染物的排放浓度。推广清洁能源和低碳技术,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降低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量。另外,进行城市规划和建设时,要注重环境友好型设计,减少对土地资源的破坏和污染。

3.3 法律与政策对环境污染的规制与管理

法律和政策是治理环境污染的重要手段。政府需要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对环境污染行为进行规制和管理。例如,明确工业排污标准,设定严格的排放限值;建立环境保护罚款制度,对违法排污行为进行惩罚;加大环境监测力度,对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打击。此外,政府还应制定具体的环境保护政策,鼓励和支持环保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推动可持续发展。

应对环境污染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和措施,包括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推动环境治理策略与技术的应用,以及建立健全的法律和政策体系。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减少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结束语

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但我们仍然能够通过提高环保意识、环境治理策略与技术的应用以及法律与政策的规制与管理,来应对环境污染问题。只有全球合作,使每个人都积极参与环境保护,才能实现人类健康与可持续发展的双赢局面。通过这些举措,我们可以改善空气质量、净化水源、保护土壤资源,并避免因环境污染带来的健康问题。同时,这也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传播环保知识和倡导绿色生活方式是根本,而环境治理和法律监督则是具体的措施。只有共同努力,我们才能营造一个洁净、健康、可持续的环境,保护人类健康并为子孙后代创造美好未来。

参考文献

[1] 丁一汇,李巧萍,柳艳菊,等.空气污染与气候变化[J].气象, 2009, 35(3):13.

[2] 朱亦仁.环境污染治理技术[M].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8.

[3] 骆永明.中国土壤环境污染态势及预防、控制和修复策略[J].环境污染与防治, 2009, 31(12):5.

[4] 李天杰.土壤环境学:土壤环境污染防治与土壤生态保护[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