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乡贤作用  助力乡村振兴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26
/ 1

发挥乡贤作用  助力乡村振兴

颜知明

中共衡东县委党校  421400

摘要:积极探索建立乡贤人才库,搭建乡贤回归平台,大力开展“乡贤+产业发展”行动,将乡贤人才“村里引”“村里聚”“村里用”,助力乡村振兴和基层社会治理,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赋能添活力。

关键词:乡贤  乡村振兴

乡贤是以乡情乡愁为纽带、以嘉德懿行为特质、以奉献乡里为追求的仁人志士。近年来,我县涌现一大批乡贤,他们利用自身的经济实力、社会影响力、形象感召力,在产业发展、项目招引、促农增收、乡村治理、文化培育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成为乡村振兴中一支十分重要且不可或缺的力量。

然而,我县在发挥乡贤作用、助推乡村振兴方面仍然存在着不足:一是思想重视不够。有的乡镇对什么是乡贤、区域内有哪些乡贤、如何发挥乡贤作用,没有清醒的认识,没有进行深入探讨,个别地方没有建立乡贤名册,更缺乏日常的联系、交流与沟通。有的乡镇重“官乡贤”“富乡贤”,轻“文乡贤”“德乡贤”。二是作用发挥不够。乡贤基本上还停留在捐款、捐物的层面,乡贤参与乡村振兴的广度、深度还不够,乡贤会的作用发挥还不充分。三是机制完善不够。招商引资、奖励激励等机制不完善、不透明,少数乡贤对家乡事业发展信心不足,存在“不愿回、回来留不住”的问题。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明确提出要“积发挥乡贤作用”。我们应贯彻落实中央的要求,顺应时代的呼唤,坚持把挖掘乡贤资源、培育乡贤文化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

一、挖掘培育树乡贤

一是要明确乡贤标准。要将“有品德、有能力、有学识”作为乡贤的基本标准,把那些德行好、口碑好的乡贤挖掘培育出来,鼓励他们通过种种途径回报家乡,要既重“官乡贤”“富乡贤”,又重“文乡贤”“德乡贤”,广泛凝聚乡贤力量。二是澄清乡贤底数。要以乡镇为单位,组织人员力量,对本行政区域内合乎标准的乡贤进行一次全面清理,并逐人登记造册,做到心中有数。三是加强乡贤联系。要明确县级相关部门负责加强与乡贤的常态化联系与沟通。要采取建立微信群、召开项目推介会、政策说明会、座谈交流会等形式,加强与乡贤线上线下的联系互动。要利用清明扫墓、回家过年等时间节点,组织人员对乡贤进行登门拜谒,要为其亲属提供优质服务,帮助解决具体问题,扎实做好亲情联络、乡情联络和民间联络工作,增强其对家乡的归属感和荣誉感,为乡贤返乡并在助推乡村振兴中发挥作用奠定基础。

二、创设平台用乡贤

要搭建平台、创设载体,充分发挥乡贤自身优势以及示范引领效应,让乡贤助推乡村振兴作用更直接更有力更有效。一是以项目建设为载体,打造乡村发展的“助推器”。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产业振兴。要深入开展“引老乡、回故乡、建家乡”活动,精心包装并推出一批好项目、大项目,加强与乡贤的对接联系,吸引乡贤返乡投资兴业。要制定乡贤回归的激励措施和优惠政策,对乡贤返乡投资的项目优先安排、优先保障、优先实施,鼓励乡贤带产业、带资金、带项目回归,带动农村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助推乡村产业振兴。二是以乡贤辅治为抓手,打造乡村治理的“智囊团”。要利用乡贤群众威信、道德水平、管理经验、文化素养较高的优势,引导乡贤通过基层民主协商、“四议两公开”、屋场恳谈会等形式,积极参与到基层治理工作中来,帮助乡村基层组织对各类规章制度进行建立和完善,对各类社会矛盾进行调节与化解,从而推进乡风文明建设,有力促进乡村有效治理。三是以公益助善为基础,打造民生事业的“连心桥”。要教育引导乡贤富而思进、致富思源,积极投身扶贫帮困、支教助学以及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整治等民生事业之中,不断增强群众的满足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三、完善机制重乡贤

要广泛征求意见,出台专门的乡贤工作意见或方案,建立健全乡贤回乡的长效机制,让广大的仁人志士乐当乡贤、奉献桑梓。一是建立表彰激励机制。建立健全荣誉授予机制和公益捐建冠名制,广泛开展乡贤评选表彰活动,激励乡贤在乡村振兴中投资兴业、建功立业。根据程序积极推荐优秀乡贤进入“两代表一委员”,给予他们应有的重视,鼓励乡贤参与农村基层选举,服务基层群众。二是建立检查考核机制。把发挥乡贤作用作为乡镇乡村振兴工作目标管理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定期加强检查、督导和调度,培树典型,鞭策后进。三是建立宣传引导机制。在县电视台、党政门户网、微信公众号等媒介上设立专栏,对在乡村振兴中做出显著成绩的乡贤,通过编发简讯、拍摄专题片、举办报告会等形式,进行广泛深入宣传,营造乡贤返乡回报桑梓、造福乡里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