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发展对土地荒漠化防治的作用及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28
/ 2

林业发展对土地荒漠化防治的作用及措施

杨勇

新疆绿谷胡杨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摘要:导致土地荒漠化的原因有两种,一种是人类活动导致的,另一种是自然因素导致的,自然因素导致土地荒漠化现象出现,人为因素导致土地荒漠化情况加剧。通过发展林业来改善土壤结构,改变区域生态环境,是有效防治土地荒漠化的重要措施。要使林业资源在荒漠化过程中更好地发挥其功能,就必须注重对林业资源的保护和综合发展;强化林业结构的调整,对农、林、牧系统进一步优化,切实增强荒漠化的防治效果。

关键词:林业发展;土地荒漠化;控制目的

前言

土地荒漠化是指在干旱区、半干旱区和亚湿润干旱区,因气候变化、人为活动等原因而引起的一种土地退化现象。土地荒漠化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全球生态灾害。现在,世界上有3600万km2的荒漠化区域,大约占据了全世界土地的四分之一。我国是一个面积大,分布广泛,荒漠化危害较大的国家,在过去的20年里,荒漠化土地以每年2460km2的速度在扩大。在荒漠化问题日趋严重的今天,若不及时采取措施,将会挤占的生存空间。随着土地荒漠化的加剧,林业资源在荒漠化防治中的作用也越来越突出[1]

1.导致土地荒漠化的原因

土壤荒漠化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的,主要可以归结为自然和人类两种因素。

1.1自然因素

导致土地荒漠化的自然因子有:干旱(基础因子)、地表松散物质(物质基础)、大风(动力)、植被缺乏(保护)等。比如,西北干旱区和半干旱区就具备了荒漠化的自然条件。

1.2人为因素

土地荒漠化的产生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而人类不合理的经济行为又是导致荒漠化的重要因素。在过去,由于人们为发展经济而忽略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农垦、放牧、砍伐和对水资源的不当使用,造成了土地荒漠化的不断加剧。如“三北”地区的草场、沙漠和戈壁地区,采挖甘草、冬虫夏草等中药材,不但造成了大量药用植物资源的耗尽,还造成了土壤荒漠化。干旱区开采矿产、挖沙、截流灌溉、挖井取水等都是造成土壤荒漠化的重要因素。如甘肃金川公司因开采不当,导致其不到3km2的流沙矿在沙尘暴中被扬起的沙尘达29.5万m2。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得出:自然条件是导致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人类活动是导致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

2.我国土地荒漠化治理现状与目标

2.1治理的现况

新思界工业研究院《2021年荒漠监测行业投资可行性分析报告》显示,我国荒漠化程度较高,荒漠面积260多万km2,拥有严重影响80万km2,对荒漠化区及其周边地区的工业、农业、人民生活造成了极大的不利影响。我国荒漠化主要以西北地区为主体,昼夜温差大,降水稀少,交通不便,荒漠化防治困难。在过去的几年里,我国的土地荒漠化防治主要集中在减轻危害方面,而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当前,中国主要是在荒漠边缘地区进行绿色生态治理,大力发展荒漠有机工业、荒漠光伏发电、医疗保健、旅游、农业和畜牧业等荒漠生态循环经济,获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社会效益。

2.2治理目标

从我国的荒漠化实践情况来看,荒漠化治理的目的是要控制土壤侵蚀,把西北地区与华北地区和东北地区联系起来,建立“三北庇护所”,增加荒漠化地区的林业植被和草本植物的种植面积,从而达到荒漠化综合治理的目的。加强防沙治沙效果,以乡镇为主要防御阵地,同时兼顾生产基地与主要河流的功能,进行科学规划,建立起一套完善的荒漠化防治系统,以提高生态环境质量[2]

3.在土地荒漠化治理中发挥林业作用的对策

3.1注重防护,全方位保障

因此,在当前我国土地荒漠化的形势下,如何有效地提高全民植树造林、护林防沙、治沙的认识是十分必要的。因此,我们建议,各级政府及林业部门应加强对植树造林、保护林业的重要性及土地荒漠化的严重危害性的宣传,以形成一个全社会都积极参与植树造林、保护林业、防治土地荒漠化的良好环境。防治土地荒漠化,首先要做的就是保护自然植被。有关部门要坚持“生态优先”和“保护优先”的原则,以“自然修复”为核心,全面落实沙漠生态保护红线,对主要大河源、风沙源区和草原退化和荒漠化等重点地区,实施"荒漠化土地"的禁垦和保护,促进荒漠地区天然植被的恢复和重建。同时,有关部门要严格遵守有关法律、法规,保护林业资源,禁止对土地、林地、草地等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对沙漠地区砍伐林业、开垦、采矿、建设等非法活动,对危害沙漠地区植被与生态的违法犯罪行为采取“零容忍”的态度,并加强对其的调查,防止其对林业资源造成损害。另外,由于耕地占用了大量的林地,因此,耕地退耕还需依法进行,以防止土地荒漠化加剧。

3.2合理的植树造林

通过合理的植树造林措施来增加荒漠区的植被覆盖面积,应抗旱能力强的植被加强植树造林,而不是在荒漠地区建造草地。森林防护既能很好地阻挡风沙的入侵,又能减缓风沙的运动速率,抑制水土流失,有效地保墒、改良土壤、促进植物的健康生长,对生态环境的改善具有重要的意义。因其生长期长得好,抗旱能力强,所以被广泛栽培的植物有:樟子松、沙地柏、沙打旺、沙蒿、紫穗槐和柠条等。但要注意,不能只种植一种树种,要将多种树种结合起来,合理安排乔灌草的成分与比例,营造多用途的用材林与复合经济林,才能增强防沙治沙的效果。值得注意的是,在营建防护林时,要考虑到作物的光需求,尽量选择低矮、枝叶茂盛的灌木丛。在西北地区,由于缺水,导致了水土流失,各种治理措施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制约。因此,要以抗旱树种的选用为前提,同时要注意疏密与水量的配合,以达到提高造林效益的目的。

3.3强化管理,强化技术支持

坚持"严格管理林业,谨慎使用资金,以质为先"的原则,实行项目建设责任制,实行项目法人制度,逐步实行招标投标制和工程监理制,加强种子质量保障,对项目区域实行禁垦、禁牧、禁伐("三禁")。同时,加大科技支持力度,加大科技推广力度。在防沙治沙的实际工作中,我们将采取多种综合措施,如:狭小林带、宽网格沙区的防风固沙护田林网建设、进一退二还三模式、飞播和封闭育苗加人工补种的植被恢复方式等[3]

3.4林业结构的合理调整与农、林、牧生产系统的优化

有关部门应对荒漠区的土地资源进行科学的保护与开发,使其在长期、中期、短期内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要把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和薪炭林等四个层次相结合,做到布局合理,协调发展;在平原地区建立用材林,在沙区牧区建立生态经济圈,通过混交林分群,以及各种农业、畜牧业、副业等方式,实现农业、畜牧业、副业的可持续发展。构建起一套集约化的农林牧业生产系统,以降低家畜对种草沙地和草场的破坏程度,从而解决草地退化的问题,改变草地退化荒漠化的被动局面。

结语

总之,土地荒漠化给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所以,植树造林,防治荒漠化,不仅是国家生态环境建设的当务之急,更是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长期计划,因此,我们应该不断探索林业发展的新途径,以减少土地荒漠化现象,以达到国家经济和生态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 唐林川雄,杨洁,朱巧丽. 我国土地荒漠化环境问题与对策研究[J]. 黑龙江环境通报,2022,35(2):97-99.

[2] 刘凯. 土地荒漠化[J]. 地理教育,2009(1):11.

[3] 杨卫刚. 林业在土地荒漠化治理中的重要性及措施[J]. 乡村科技,2022,13(6):11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