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糖的预防及处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28
/ 1

低血糖的预防及处理

唐长辉

邻水县人民医院  四川广安  638500

一、什么是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全身性、代谢性、进展性疾病。以血糖升高为特征,是由胰岛素分泌缺陷和(或)作用障碍引起的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非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症的诊断标准为血糖<2.8mmol/L。而接受药物治疗的糖尿病患者低血糖诊断标准为≤3.9mmol/L。

二、低血糖的症状

在血糖刚开始下降时,常出现手抖、心慌、冷汗等 “警示症状”;

当血糖进一步下降时,会出现想睡觉,头晕,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等症状;

夜间低血糖还有可能表现为做噩梦、惊醒等;严重的可能出现精神行为异常、抽搐甚至昏迷。

三、什么是无症状低血糖?

当血糖低于3.9mmol/L,没有明显出汗、心慌等低血糖的“警示症状”,这种情况叫做“无症状性低血糖”。

因为没有症状难以察觉,病人常常在不知不觉中陷入昏迷,特别是一些老年人,容易被家人误认为是睡着了,而延误了抢救。

四、低血糖的危害?

一次严重的低血糖,或由此诱发的心血管事件,可能会抵消一生维持血糖在正常范围所带来的益处,我们来看看,低血糖究竟有哪些危害呢?

1、发生严重低血糖可导致患者昏迷,甚至死亡。

2.认知功能障碍:大脑对血糖的感知非常敏感,低血糖会造成供氧不足,损害脑组织的神经系统,易出现记忆力下降、认知功能障碍等。长期反复严重低血糖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不可逆的损害,引起患者性格改变,精神失常。

3.脑细胞损伤:急性低血糖昏迷持续超过6小时,会造成脑细胞不可逆性损害。

4.心血管系统功能受损:低血糖可导致心率加快、脉压增加、心肌缺血、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

5.肾脏、视网膜病变:血糖急性下降可降低肾脏血流,增加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死亡率,同时还可能出现眼压突然下降,加重视网膜缺血损害。

五、低血糖发生的原因

1.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物用法不当    

2.未按时进食或进食量过少

3.运动量增加未及时加餐      

4.过量饮酒尤其是空腹饮酒

六、低血糖的处理?

如果在意识清楚的情况下,糖友可以通过“双15法则”来进行自我调整。

第一个“15”是指:需要15克快速升糖的碳水化合物

当血糖数值低于3.9mmol/L或感受到身体发出的低血糖信号的时候,可以马上给自己15克含糖食物。

例如:4片葡萄糖片、150ML可乐、4茶勺白砂糖、2—4块方糖、半杯橘子汁、一杯脱脂牛奶、3—5颗硬糖。

第二个“15”指等待15分钟后复测血糖

吃完15克碳水化合物,等待15分钟再次测血糖,如果还是低于3.9mmol/L的话,重复双15原则,直至低血糖状态纠正。

如果症状一直没有改善,需给与50%葡萄糖40-60毫升静脉注射,继以5%-10%葡萄糖液静脉滴注。神志不清者忌喂食,以免发生呼吸道窒息。

七、如何预防低血糖

1.掌握低血糖相关知识,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注意安全用药,不自行增减药量,每次用药前核对药品及剂量,特别是胰岛素的剂量。

2、均衡的饮食和运动,定时定量进餐,限制饮酒,尤其不能空腹饮酒,每天运动量应固定,外出运动时随身携带糖果和低血糖救助卡,开车的糖友记得把含糖食物放在伸手可及的地方。

3、合理监测血糖:进行自我血糖监测能明显减少低血糖的发生率。有些患者病情不稳定,常发生夜间低血糖,因此睡前应监测血糖,睡前血糖<5.6mmol/L,可在睡前适量加餐,如1杯牛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