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群众艺术的传承与保护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07
/ 2

中国传统群众艺术的传承与保护

陆浩然

广西群众艺术馆   广西南宁530022

摘要:本文旨在探讨中国传统群众艺术的传承与保护问题。首先,分析了当前社会背景下传统群众艺术传承与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其次,从传承与保护的视角,深入探讨了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学术研究、开展教育普及等多方面的工作。最后,以案例研究的方式,选取了秧歌这一具有代表性的传统群众艺术进行具体分析,展示了其传承与保护的现状、问题以及取得的成果。

关键词:传统群众艺术;传承;保护

一、引言

作为承载着丰富文化底蕴和独特艺术魅力的中国传统群众艺术,不仅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文明多样性和丰富性的生动体现。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的不断深入,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面临消失或被淡化的风险。因此,对中国传统群众艺术的传承与保护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和紧迫性。

二、中国传统群众艺术概述

群众艺术,特指在群众中广泛流传并具有民间特色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包括音乐、舞蹈、戏曲、曲艺等。在中国,传统群众艺术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反映了各地区、各民族不同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和审美情趣。

(一)群众艺术的历史演变

中国的群众艺术源远流长,具有丰富的历史背景。从古代的社火、祭祀仪式、乐舞等,到近现代的民间戏曲、曲艺等,群众艺术形式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演变。它们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曾为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群众艺术的地域性与民族性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的国家,地域广阔,地理环境多样。这种多样性为群众艺术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土壤。不同的地域和民族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群众艺术形式。如北方的二人转、南方的评弹、西北的秦腔等,都是具有强烈的地域性和民族性的群众艺术形式。

三、中国传统群众艺术的传承

群众艺术的传承,不仅是对历史文化的保护和延续,也是对民族精神和社会价值的传承。在中国,传统群众艺术的传承方式多种多样,既有师徒相传、家族传承,也有社会传承和学校教育传承等。

(一)传承方式与途径

师徒相传是中国传统群众艺术最主要的传承方式之一。许多群众艺术的代表性人物都是通过师徒相传的方式,将技艺传承给后辈。此外,家族传承也是重要的传承途径,很多群众艺术形式在家族中代代相传。随着社会的发展,学校和教育机构也开始重视对传统群众艺术的传承,通过开设相关课程和活动,培养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二)群众艺术传承的现状与问题

目前,尽管中国传统群众艺术的传承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现代科技的普及,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逐渐降低,导致传统群众艺术的传承出现断层。另一方面,一些传统的群众艺术形式由于缺乏创新和与时俱进的发展,逐渐失去了吸引力。此外,现有的保护政策和措施还不够完善,需要进一步加强执行力度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四、中国传统群众艺术的保护策略与建议

面对全球化和现代化进程中中国传统群众艺术逐渐消失的挑战,采取有效的保护策略和措施是至关重要的。本章将从法律法规的完善、学术研究的加强和群众艺术教育的普及三个方面,提出保护中国传统群众艺术的建议和策略。

(一)完善法律法规,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一是进一步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等法律法规,明确规定政府、企业和个人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责任和义务,制定相应的保护标准和措施,以确保传统群众艺术的传承与保护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二是将具有重要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的群众艺术形式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给予相应的法律地位和保护措施。同时,建立动态的监测机制,对纳入名录体系的群众艺术形式进行定期评估和审查,以确保其得到切实有效的保护。

三是加强对传统群众艺术的知识产权保护,防止剽窃、滥用等现象的发生。同时,鼓励在传承基础上的创新,让传统群众艺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焕发新的生机。

(二)加强学术研究,推动群众艺术的创新与发展

一是鼓励跨学科的研究机构和团队开展联合研究,深入挖掘传统群众艺术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为其传承与保护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二是组织专业人员对现有的传统群众艺术形式进行记录、整理和归档,建立全面的数据库和档案馆,以便后人深入研究和传承。同时,通过数字化技术手段的运用,使传统群众艺术能够跨越时空限制,传播和共享给更多的人群。

三是在保留传统群众艺术精髓的基础上,鼓励艺术家和研究者进行创新尝试,将传统元素与现代艺术相结合,为传统群众艺术注入新的生命力。例如,可以将现代音乐元素与传统民间舞蹈相结合,或者将传统戏曲的表演技巧运用于现代戏剧创作中,以实现群众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三)开展广泛的教育普及工作,培养群众的艺术素养

一是各级学校应重视传统群众艺术的教育普及工作,将传统群众艺术纳入课程体系。例如,可以在音乐、舞蹈等课程中增加传统群众艺术的元素,让学生了解和体验传统艺术的魅力;在文化课程中增加有关传统群众艺术的内容,让学生了解其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二是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传统群众艺术培训班、讲座、展览等活动,让更多的公众了解和接触传统群众艺术。此外,可以鼓励社区和民间组织开展传统群众艺术传承活动,让更多的人参与到传统艺术的传承与保护工作中来。

三是利用现代媒体手段,如电视、广播、网络等,加强对传统群众艺术的宣传和教育。例如,可以制作传统群众艺术的专题片,通过电视和网络播放;也可以在广播电台播放传统音乐和戏曲节目,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传统艺术。

五、案例研究

我们以中国传统民间舞蹈“秧歌”为例进行案例研究,分析其传承与保护的现状、问题及取得的成果,为其他传统群众艺术的传承与保护提供借鉴和参考。同时,通过案例研究,展示中国传统群众艺术的独特魅力和文化价值。

(一)秧歌的传承与保护现状

秧歌是中国北方地区广泛流行的一种传统舞蹈形式,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地方特色。目前,秧歌的传承与保护工作主要集中在一些文化保护机构和民间艺术团体。一些地方举办了秧歌文化节、比赛和展览等活动,推动秧歌的传承与发展。同时,一些学者和艺术家也在积极开展秧歌的理论研究和表演实践工作,努力探索秧歌的未来发展方向。

(二)秧歌传承与保护的问题

尽管秧歌的传承与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首先,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和外来文化的冲击,秧歌的生存环境逐渐恶化。其次,秧歌的传承方式仍然比较单一,主要依靠师徒相传和家族传承等方式,缺乏更加广泛的传承渠道。此外,由于缺乏资金、人力等方面的支持,一些民间艺术团体的生存和发展面临困难,难以有效地开展秧歌的保护和传承工作。

(三)秧歌传承与保护的启示

针对秧歌传承与保护存在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加强政府对秧歌的保护力度,制定更加完善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为秧歌的保护和传承提供制度保障。其次,拓展秧歌的传承渠道,鼓励学校、社区和民间组织等广泛参与秧歌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同时,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数字化存储和互联网传播等,将秧歌的表演技巧、音乐和舞蹈等元素进行全面的记录和保存,以便后人进行学习和传承。此外,可以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让更多的国家和地区了解和认识秧歌这一独特的文化艺术形式,扩大其国际影响力。

六、结语

中国传统群众艺术的传承与保护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和合作。如何更好地将现代科技手段应用于传统群众艺术的传承和保护中。如何通过创新的方式,提升传统群众艺术的时代性和吸引力。如何加强国际合作,推动中国传统群众艺术的传播和发展。如何结合具体案例和实践,开展深入的传承与保护实践研究,为其他传统艺术的保护工作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和启示。

【参考文献】

[1]葛莹.浅谈新时代群众艺术团体的社会意义与活动开展[J].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2020(07):136-137.

[2]张明.群众文化艺术活动在文化馆工作中的地位[J].文化产业. 2022(24):122-124.

[3]柳红军.公共文化服务工作中的群众艺术培训[J].戏剧之家. 2019(22):236.

作者简介:陆浩然(1987年12月)男,汉族,广西南宁人,大学本科,馆员(中级),研究方向:群众文化美术创作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