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麻醉护理干预对剖宫产术后镇痛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11
/ 2

观察麻醉护理干预对剖宫产术后镇痛的影响

唐浩

陕西省人民医院,陕西西安,710068

摘要:目的:研究麻醉护理干预对剖宫产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 年5月至2023年5月期间收治的82例剖宫产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1例患者,干预组给予麻醉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分析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在产后 48h 内各时间点的疼痛评分上,干预组各项明显低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两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患者护理满意度方面,干预组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组间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醉护理干预可减轻剖宫产患者术后疼痛,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麻醉护理;剖宫产;术后镇痛

剖宫产术是指妊娠28周或28周以上经剖腹、切开子宫取出胎儿及其附属物的手术,是目前产科解决高危妊娠、阴道难产的一种重要手段和有效措施[1]。主要术式有子宫下段剖宫产、子宫体部剖宫产和腹膜外剖宫产三种[2]。临床上以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应用最为广泛。此术式与其他术式比较具有方法最简单、速度最快、效果最佳和术后并发症最少等特点,是一种理想的手术方式[3]。剖宫产手术的麻醉方法主要包括椎管内麻醉和全身麻醉。椎管内麻醉包括硬膜外麻醉、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和全身麻醉[4]。每种麻醉方法都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而且麻醉方法的选择应个体化。主要根据产妇及胎儿状态和麻醉支撑条件选择麻醉方法。一般情况下,相对于椎管内麻醉,全身麻醉显著增加母体不良事件发生率包括麻醉相关并发症、切口感染、静脉血栓等。对大多数剖宫产,只要有椎管内麻醉的适应证,建议选择椎管内麻醉。本研究通过随机对照方案,选取本院收治的82例剖宫产患者应用麻醉护理的研究方法。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2 年5月至2023年5月期间收治的82例剖宫产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1例患者,对照组产妇年龄 25~33 岁,平均(28.24±2.25)岁;孕龄 38~41 周,平均(38.42±0.85)周。干预组产妇年龄 26~34岁,平均(28.19±2.30)岁;孕龄 38~40周,平均(38.42±0.85)周。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干预组给予麻醉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常规护理操作:告知产妇剖宫产术后注意事项,定期评估产妇疼痛情况,若疼痛难忍则及时告知医师处理等内容。麻醉护理操作如下:①术后护理人员向产妇讲述剖宫产术后疼痛相关内容,使产妇明确疼痛的原因并认识到术后疼痛为正常生理反应。宣教疼痛认知,告知其麻醉镇痛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不良反应,一旦出现不适应及时告知医护人员。②科学配置镇痛泵,配置镇痛泵时准确核对药物名称并保证剂量合理,严格依照无菌流程操作。③调节镇痛泵以 2 ml/h 的速度持续推注,形成稳定的药物浓度,达到长时间镇痛的效果。询问镇痛泵使用过程中是否存在呼吸困难或恶心等表现,了解患者需求并对疼痛情况予以评估。经临床医师批准后去除镇痛泵。

1.3观察指标

分析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及护理满意度。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 SPSS 23.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 ± 标准差(X±S)表示,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X2 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疼痛评分比较

在产后 48h 内各时间点的疼痛评分上,干预组各项明显低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两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疼痛评分比较

组别

术后8h

术后12h

术后24h

术后48h

干预

1.89±0.43

1.21±0.53

2.32±0.51

2.23±0.39

对照组

3.39±0.53

3.29±0.98

3.49±0.52

3.79±0.28

t

2.859

4.738

3.589

5.837

P

0.012

0.009

0.015

0.011

2.2护理满意度

在患者护理满意度方面,干预组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组间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护理满意度

组别

例数

满意

一般

不满意满意度X2        P

干预

41

38(92.68%

2(4.88%

12.44%)  4097.56%2.867   0.023

对照组

41

30(73.17%)

2(4.88%

9(21.95%3278.05%

3讨论

剖宫产在产科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现代化医学技术持续性发展中,麻醉学、输血输液、水电解质平衡等相关知识的普及,手术缝合材料的改进和感染控制水平的提高,剖宫产在解决难产、改善母婴结局、减少产科并发症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5]。剖宫产又称剖腹产是妇产科中应用最广泛的手术方法之一,通过对妊娠孕妇腹部和子宫实施切开,将婴儿娩出的整个过程,相关数据统计显示,剖宫产产生的死亡率高于自然分娩,剖宫产产妇可能发生麻醉应用方式不恰当、羊水栓塞和术后感染的情况,故发生的手术风险较自然分娩产妇而言相对较高,而产妇所承受的痛苦会更多,剖宫产在我国临床妇产科中十分常见,能够对巨大儿与前置胎盘等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从而有助于确保母婴生命健康,但该术式也具有一定的创伤性,能够给产妇造成身心两方面的应激,使得其比较容易产生负性情绪,影响了手术进程,并且手术后切口处疼痛也是影响产妇负性情绪的主要因素。本研究采用麻醉护理应用在剖宫产中具有较好疗效。

综上所述,麻醉护理干预可减轻剖宫产患者术后疼痛,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王力芝. 妇产科剖宫产手术患者的护理安全隐患与防范策略[J]. 医学信息,2021,34(z2):180-181.

[2] 张立华. 妇产科剖宫产手术室护理的对策分析[J]. 科学养生,2020,23(3):209.

[3] 王海波,李刚,陈清亮,等. 早期剖宫产瘢痕妊娠子宫动脉栓塞后清宫术中大出血发生及其影响因素[J]. 介入放射学杂志,2023,32(5):436-440.

[4] 胡逸凡,张爱凤,狄文. 妊娠39周引产对初产妇剖宫产率及母婴不良结局的影响[J]. 实用妇产科杂志,2023,39(6):430-436.

[5] 梁永港,严艾. 剖宫产术后疼痛与镇痛的研究进展[J]. 重庆医学,2023,52(5):772-775,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