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产业化发展对农民增收的影响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13
/ 2

农业产业化发展对农民增收的影响研究

姜静

斯力很现代农业园区 内蒙古 137401

摘要:农业产业化发展是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方法,也是农业体制创新和生产经营方式变革,在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农产品产量逐年递增,农产品供给逐渐均衡,并且有时还会出现农产品供过于求的情况,而此种现象的出现,导致农村经济发展面临新的挑战。伴随着新时期的到来,促进了以往农业现代化发展速度,为了进一步提升农业综合生产力及竞争力,合理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分析农业产业化发展给农民收入带来的影响,并探讨了促进农民增收的相关建议,希望对改善农民经济收入有所帮助。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农民增收

引言

农产产业化发展需要考虑市场的发展方向,依托龙头企业和农村合作社,构成一条农业、工业和商业有机结合的产业链和利益共同体,在传统的经营模式下,农户自己种植,自己销售。这样的做法,可以为农户提供一些利益,但不能实现规模化和产业化,因此,农户在农业生产中能得到的利益很少。

1农业产业化发展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①农业产业化的组织类型和利益结合关系。第一,“市场+农户”模式,该种模式下的市场与普通市场不同,其指的是商品交易的具体场地,属于狭义市场。市场可以为农户销售产品提供摊位,社区可以为农户提供直通车,而市场和社区可收取相应的费用,农户可直接销售农户品,如此在提升农产品价格的基础上,还可激发农户农业种植的主动性。第二,“基地+农户”模式。在建设基地过程中,以下两种方式较为常见,其一为国家和地方建立、其二为专门的企业建立。国家和地方在建设基地过程中,有关部门会主动与超市及农民市场等签署销售协议,农民在基地种植农产品时无需担心销售产品滞销等问题,并且农产品销售价格会有所提升。专门企业建设基地期间,企业往往会与区域居民形成雇佣关系,农民从事农产品种植,企业定期向农民发放工资。此外,农民可租赁企业基地,企业为农村种植方面提供技术指导,当农产品成熟后,企业协助农民销售产品,在此过程中企业可获得相应的收益,但需确保农民收入不受影响。②农业产业化的总体发展及其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在不断的发展中,农业产业化材料价格持续上涨,加之农场品市场整合,农民收入呈现上涨趋势。相关政府部门在此期间,应开展与农产品种植有关的培训,并引导和鼓励农民积极参与到培训中,让农民了解更多的市场信息,学习和掌握前沿的种植知识及技术,同时定期让技术骨干人员到农村视察,帮助解决农民在种植期间遇到的难题,以提高农民收入。

2农业产业化发展与促进农民增收的对策建议

2.1改进农业经济管理体制

全面优化农业经济管理体制能够推动农业经济水平的提升,提高农业生产活动的效率与质量,扩大农业生产规模,同时实现高质量的农业经济发展。首先,基层部门要引导农村开展集约化生产模式,集合农村仅有的劳动力,以最小成本获取最大收益,避免人员和资源浪费。另外,基层部门还要积极引入先进的农业经济管理机制,转变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打造农业种植、农产品初加工、农产品运输、仓储物流、商品包装等一体化生产经营方式,延长产业链条,提高农业生产活动整体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农业经济水平。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农业经济生产活动中的农产品销售也要满足市场发展规律,做好产品质量的控制,保障农业生产企业的健康发展。

2.2科学配置利用农业产业化资源

农业产业化资源普遍存在紧缺的发展特征趋势,决定农业生产的实践资源必须得到优化科学配置。农业产业化的创新发展过程应当体现为渐进性的显著特征,通过科学利用以及循环利用现有的农业产业资源来达到农业低碳经济的发展目标。具体指农业经济的物质资源在进行循环利用的前提下,应当能够运用专业仪器设备系统来转化农业生产的各种废弃物,同时还要严格禁止对于农业废弃物进行随意的人为排放丢弃。农业生产的企业技术人员应当严格遵守现行的废弃物排放处理法律规范,共同致力于农村良好生态环境的长期保持。近些年来,很多地区都在致力于深入发展林下种植与养殖的全新产业模式。林下种植与养殖的农业产业资源非常丰富,当地种植户与养殖户对于林下生态体系的资源应当进行更大限度的循环利用,从而达到保障农村养殖产业与种植产业健康发展的实践效果。林下养殖与种植的产业创新发展模式不仅可以降低农业产业发展的资源消耗,并且还能够给农业种植户与养殖企业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林下种植的农业产业资源可以得到灵活的循环使用,避免产生农业产业的资源浪费。发展农业生产实践领域的循环经济模式就是要充分突显农村地区特有的产业资源优势,确保形成能耗更少以及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体系。

2.3整合各项资源,促进我国农业产业化组织规模化发展

农业产业化在发展过程中,农业产业化组织是其重要载体,其在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存在多种功能,例如开拓市场、引导生产以及扶持服务功能等。在我国农业产业化组织模式中,龙头企业带动型是其重要的构成部分,若想要进一步提升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需要加大对龙头企业建设重视力度,促进龙头企业规模化发展,拓展农业产业链,提升农产品附加值,丰富农民经济收入渠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规模化发展可以提升其在市场竞争中的核心竞争力,加大企业在市场中的占有率,从而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而参与合作的农户经济收入也会随之增长。在推动龙头企业规模化发展过程中,可从以下方面着手:第一,加大龙头企业与乡镇及民营企业间的关联度,鼓励和引导龙头企业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运输及销售业,不断拓展经营范围,创新和优化生产技术强化企业市场竞争能力,使其成为规模化的龙头企业。其次,结合区域相关政策,发挥区域独有的优势,鼓励龙头企业开发出具有当地特色的农产品。最后,加大对龙头企业创新科技的支持力度,引导龙头企业与科研及教学等单位进行合作,共同建设高科技示范基地,以增强龙头企业市场竞争力及农产品加工科技含量,为企业规模化发展奠定基础。

2.4提升农民素质

农村人口是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人口的总体质量直接关系到我国农业产业化的发展速度。因此,广大的农村居民应主动参加政府组织的各种农业知识教育活动,增强自身综合素质和应对市场风险的本领,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发展。农民要在国家财政支持的前提下,增加对农村的教育投资,包括五个层面:第一,提高农民自身的信息化水平,满足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需要;二是要加强自己的文化素养,主动参加市场营销、外语培训、网络营销培训、计算机培训;三是要加强自己的法律观念和法制素质,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四是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及时掌握市场需要,合理地参加市场的分工,争取在激烈的市场中获取利润;五是要加强自己的经营管理能力,运用现代化的方式对农业企业进行经营管理,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发展。

结语

农业产业化发展会对农业结构调整完善起到指导作用。但农业产业化需要经历不同的发展阶段,之后才会被人们认识和接受,这个过程就是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的过程。在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中,不仅要关注提高农民收入,还要重视提升我国农业竞争力,更好地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和完善,优化农业结构,解决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问题和不足,为我国农业产业化、现代化转型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也为我国农业更好地适应国际农业市场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覃镇莲.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农业生产成本对农民增收的影响分析[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2(09):60-62.

[2]李春楠.农业产业化促进农民增收[J].新经济,2022(08):68-73.

[3]袁婷.福建省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的评价及其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研究[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