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分析》课程思政教学探索与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13
/ 2

《工业分析》课程思政教学探索与研究

郑建华

32022319720714141X

摘要: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社会、学校、家庭都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社会层面,现如今是人才竞争的时代,需要大量的高素质人才的加入,在各种思潮的不断碰撞之下,步入社会的学生要具备一定的职业道德和正确的价值判断,才能被社会所认可、所接纳。在学校层面,社会的要求便是学校培养目标的参考,当下学生普遍受到网络媒体信息的不良影响,外文化的不良渗透,对偶像的盲目崇拜、校园霸凌、人设交际的良莠不齐,对学生的成长存在很大的潜在影响。在家庭层面,父母倾尽能力培养孩子成为有用之才,服务社会,回报父母,然而当下的学生啃老,眼高手低,好工作找不来、苦工作不想去,生活懒散,作风拖拉,为此针对以上种种现象,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主要站场,应注重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立德以树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行动指南。

关键词:《工业分析》;课程思政;教学探索与研究

引言

一直以来,中国共产党和国家对高校课程是否发挥育人作用高度重视,特别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之下,高校课程是否发挥育人功能被不断提及,并成为评估高校课程价值的一项指标。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充分发掘和运用各学科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健全高校课堂教学管理办法”,充分肯定了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

1《工业分析》课程思政建设背景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下,国内外环境正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正在迈向第二个百年目标的征途上奋力拼搏。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应用型本科院校作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正面临着诸多挑战,学生的思想政治建设成为教育的重点。其目的就是为党和人民培养接班人和继承人,为国家的进步和社会的蓬勃发展培养不竭的动力。所以,应用型本科学校专业课开展“课程思政”,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建设,是时代赋予责任,肩负着民族重担。工业分析与工业生产过程密切相关,从最初的资源开发利用到生产原料的选择、工艺过程的控制、产品以及副产品的质量控制、一直到“三废”治理和环境监控等一系列过程都离不开工业分析。《工业分析》课程是我院应用化学专业的必修课,其先修课程包括但不限于分析化学、仪器分析、化工原理、化学工艺学。在应用型化工人才培养过程中,从专业能力培养的角度上看,该课程在课堂教学上占有“主角”地位。因此,《工业分析》课程在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中,需要融入课程思政元素。课程团队在树立先进教学理念和转变教育教学思想上狠下功夫,以立德树人、德学兼修为原则,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并将其融入到《工业分析》课程理论和实践教学中,加深学生对工业分析专业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能力和职业道德,实现“传道、授业、解惑”的同向同心而行。

2“工业分析技术”课程思政设计与实践

2.1以赛促教,以赛促改,赛教相长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首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的贺信中提到“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技能人才工作,为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激励更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一代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人才保障”。作为高职院校,首要任务就是培养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为适应这一政策导向,我们以世界技能大赛“化学实验室技术”、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化学实验技术”等赛项为抓手,开展学生技能展示、技能比武等工作,深化“三教改革”,推动“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模式改革,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上进心,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2完善教师专业课开展课程思政的教学技能

教师是学生的思想启蒙和导航者,“课程思政”的建设离不开教师。所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通常教学当中,教师只是教给学生知识和技能,仅仅围绕课程标准的要求进行的,思想教育内容在专业课程中渗透比较欠缺,主要要有学生的班主任、思政教师来完成。在开展“课程思政”中,首先要重视教师的培养,教师作为广大学生的引路人,教师不仅要具备坚定的政治立场和正确的引导能力,而且要有过硬的教育本领,热爱伟大的教育事业。学校要加强对教师能力的培养,提高教师自身政治修养和育人能力,具备推动“课程思政”政建设的能力。例如开展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和班主任交流学习,制定合适的教学方法,了解学生的多项动态,因材施教,对专业教师进行专业课“课程思政”专题培训等活动,促进各科教师之间默契配合,课堂教学更容易被学生所接纳。

2.3课程思政元素融入

《工业分析》课程所涉及的知识点多,知识面广,涉及化工工业生产的各个步骤,但是学习这门课程的课时非常有限。所以,为了保证工业分析专业知识的传授及教育教学的效果,不引起学生们的抗拒,教师不能够利用大量课时融入思政元素,对高校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高校教师应当明确“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的差异,不可以将所有知识点都与思想政治元素联系起来,也不可以直接讲述思想政治概念、原理,而应准确地把握《工业分析》课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尺度。因此,在《工业分析》的课程教学中,针对工业分析的课程特点,在理论知识部分,要充分实施案例教学。通过案例揭露专业知识中所映射出的思政元素,让学生通过内心的感受来认识案例当中的思政元素,对学生进行“润物细无声”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的已有认知形成共鸣,坚定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观点看法,从而做出自己正确的选择。在实践部分,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为目标,进一步夯实理论知识体系基础,通过在实验室的小组协作和实际动手操作来提升分析检验鉴定技能,过程中教师应密切关注学生的实际操作过程,检验学生的所学理论知识,进而达到学生职业能力质的飞跃。

2.4开展职业素养教育和工种培训

职业素养是人类在工作和生活中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是职业内在的要求。“工业分析技术”岗位对应的职业工种为化学检验工,任课教师在课程开始就通过讲述和讨论的形式,让学生了解职业素养的内涵、重要性和化工专业人员的职业素养,并充分利用我校建设化工精馏安全控制“1+X”证书制度、化工总控工、有机合成工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的契机,规范学生实验实训操作,提升学生的实验技能。

结语

在化学类专业课程《工业分析》思政教学探索与研究过程中,基于该课程存在与生态环境密不可分的知识点,只需要将目光集中在“如何实现化学化工理论知识点、工业分析实践和思想政治元素的融合”,以育人元素的梳理、育人意识的增强、育人技能的提高、育人角度的把握为四个探索目标,将学生的点赞作为评价《工业分析》课程建设质量的标准,精心打造习近平新时代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祖国富强文明做贡献。

参考文献

[1]林江玲.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主要途径研究综述[J].法制博览,2020,6:220-222.

[2]高珣,吴文静,孔伟浩,等.“课程思政”融入药物分析课程活动的实践与改革[J].广东化工,2021,48(14):277-278.

[3]李丹.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角色定位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20.

[4]徐静,王超,王爱萍.思政教育融入高职临床专业生物化学课程的教学探索与实践[J].广东化工,2021,48(14):303-304.

[5]刘玉新.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演进[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