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矿产地质勘查工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资源保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14
/ 2

加强矿产地质勘查工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资源保障

沈宗德 蔺如喜  胡关云

中国地质调查局昆明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

摘要:近几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矿产资源供求关系日趋紧张,矿产资源相对紧缺。相对于市场对矿产资源的需求,我国的矿产地质勘查规模却在不断缩小,地质勘查单位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地质勘查人员锐减,人才危机日益严重。因此,在我国开展矿产勘探工作,保证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是一个十分紧迫的课题。本文就目前能源状况下如何提高矿产地质勘查工作展开分析。

关键词:能源;矿产地质勘查;资源保障;社会发展

一、当前中国能源状况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对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对资源的限制也越来越明显,国内能源很难满足社会发展需求。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对矿产资源的需求量始终保持一定的增量,但是目前我国的矿产资源安全状况并不乐观。据专家们对45种重要矿物进行了鉴定,到2030年为止,中国将有10种矿物资源不能得到保障,这些矿物资源包括:石油,天然气,铁,锰,铜,铝等,都将面临着长期的进口问题。目前铬、钴、铂、钾和金刚石这五种稀有的矿产原材料主要依赖于进口。到2030年,仅有6种矿物可以满足市场的需要,另外30种矿物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因此,我国对矿物的需求量还会增大,对矿产资源的保护已经影响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并将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小康社会和谐建设产生重大影响。

、我国矿产资源地质勘查与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政府在这方面的投入教少,而探索活动持续减少

资料表明,我国固体矿物勘探钻井深度越来越短,地质勘查经费占全国经费非常少。整体勘查活动经费不足,同时除了政府投入进行地质勘查外,其它经济主体很少有主动参与地质勘查活动的,对矿产开发进行的其它资金投资还没有进入主流市场。

(二)勘查队伍不足

我国已成为矿产品消费最多的国家,主要大宗矿物的消费超过了全球消费总量的50%;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矿产出口国,主要的大宗矿物出口量均超过50%。“两个50%”突出了矿产资源供求矛盾的尖锐,同时也突出了供应链的脆弱。而这一切,都是建立在矿产勘探上的突破性进展,以及寻找新的矿产资源上的。找矿勘探是一项野外产业活动,有严格的规范和职业要求,一个地质人员,必须经历专门的职业训练和多年的实践,从野外编录到独立主持编写报告,才能成才。具备这些条件的地质人员,主要分布在地勘单位。但目前的情况是:由于矿产勘查项目日趋减少,从事矿产勘查的技术人员留不住。如果地勘单位转型能成功,正常进入广阔的市场,把矿产勘查业办成在业务发展和个人收入上有吸引力的产业,技术人才才能回归。要是地勘队伍不能振兴主业,任由目前这种在市场上自由发展的趋势延续下去,主业萎缩,地勘人才将尽失,找矿也就无法突破。

三、加强矿产地质勘查工作的策略与方法

(一)创新矿产资源开发策略

在矿产地质勘查工作中,应注重战略性的开发矿产资源,加强对矿产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对地质工作进行科学的规划,实行公开资源进行保护的策略。在目前国际形势大好的情况下,我们要以“引进来”和“走出去”为依托,实行贸易与勘查开发相结合的策略,积极推动资源外交。采取对矿产资源有利的开采与保护策略,对具有优势的矿产资源,应以最大限度地控制其开采量,尤其是对其初级产品的出口总量进行最大限度地控制。技术的发展和先进技术的应用将会增加出口商品的附加值。实施能源结构调整的策略,大力发展水利,发展风能和太阳能。应以科技进步为前提,加大对矿产资源的开发、开采、冶炼和消费等各个环节的综合利用力度,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二)加大矿产地质资源勘查投入

在矿业权市场不发达,其他资本勘查投资总量偏低,资源供需矛盾日趋突出,资源保障水平限制了经济发展的前提下,应加强对矿产勘查开发行业的支持,以使地质勘探成本的投入与国民经济的增长步伐保持同步。从宏观调控的角度来看,我国经济运行的总体目标就是要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一是增加地质公益事业的投资;第二,加强对危矿进行第二轮地雷探测工作的支助。支持国有企业进行二次开采,最大限度地提高矿区的利用年限,对于保障资源安全和促进地质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第三项是建立专项资金,以加速对稀有矿产的识别和促进商用地质学工作。建立以强化稀有矿物勘探为目标的基金,将其它资金引入到稀有矿物的勘探中,推动商业地质活动的发展,从而解决国有矿业公司面临的资源危机。增加对矿产资源的勘查和开采科技的投资。对开采工艺和技术水平进行改善,对已经探明的贫、小矿石进行充分的利用,大力推进资源综合开发和综合开发,努力使“尾矿变宝”,“一矿多矿”成为可能。要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从粗放式发展到精约式发展,走资源节约式发展之路,使有限的资源效益最大化。

(三)完善政策,营造良好的地质勘查工作环境

根据《矿产资源法》及其相关法律,加强对矿山开采活动的监督管理,确保矿山开采活动正常进行。良好的采矿秩序,既是对矿产资源进行合理有序的开采,又是对资源与环境的一种抑制。加强对采矿权人的法律监督,切实维护采矿权人的合法权益。要从法律上保障勘探人员的合法权利,建立一个公平、稳定、可预期的管理与政策环境。要妥善处理好“两权分离”问题,保证从“探矿权”到“采矿权”的顺利过渡;要切实落实“三权分离”原则,加大对矿产资源的开发力度;加快出台支持我国矿山企业、地质勘查机构赴国外勘查、开发稀有矿产资源的政策和办法,通过法律手段,对国内企业在国外的勘探和开采进行法律上的规制,并在资金管理、财政税收上给予相应的优惠,以促进我国对稀有矿产资源的保护和开放发展。

(四)加强对地质勘查单位的扶持,使其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建设。

我国地质勘探队伍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并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矿产资源。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健全的今天,地勘单位同样存在人员冗余、效率低下等现象。在实行区域经营以后,面临着经营体制变革的压力,各地勘单位之间为了生存与发展而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在发展其它行业的过程中,也存在着行业整合、行业碎片化、权力分享、激烈竞争等问题。对此,我们应采取以下措施:一、积极扶持地勘单位进行产业转型;国有地勘单位仍是地勘工作的主体,在地勘工作中仍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全国地勘机构在发展中遇到了诸多难题。这既有地质勘查市场不成熟和不健康的原因,也有地质勘查企业的人均净资产偏低和流动资金不足的原因。对地质勘探工作,国家要继续给予扶持。地勘单位市场化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在此过程中,政府与地勘单位必须齐心协力。在此基础上,提出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产业结构为导向,促进企业快速发展的观点。二是要强化国家对地勘单位改革的宏观引导,使之成为推动其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地勘单位改革中,应坚持以事业转企为目标,以实现资产多元化为目标,以构建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

三、结语

总而言之,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积极稳妥推进事企分开改革,明晰功能定位,在生态文明建设、能源资源安全保障、地质灾害防治领域等发挥更大作用,抢抓机遇提升工作能力,扩大地质工作服务领域,确保矿产地质勘查工作有序进行。

参考文献

[1]康维海. "为加快发展提供好资源保障——青海"十三五"地质勘查工作取得丰硕成果圆满收官." 青海国土经略 1(2021):6.

[2]杜小品.筑牢高质量发展的矿产资源基础——广西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发挥矿产资源支撑作用赋能高质量发展[J].南方自然资源, 2022(6):13-17.

[3]王金娜.让地质服务更智能——河南省地质局矿产资源勘查中心科技创新工作纪实[J].资源导刊, 2022(19):4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