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支模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14
/ 2

高支模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探析

王素霞 李岩

山东航宇数字勘测有限公司 山东淄博 255000

摘要:在我国建筑行业不断发展的环境下,建设方向不断趋于理性化发展。在城市建设中,建筑工程是重要的一部分,对于城市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而高支模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作为主要的技术形式,为其提供了稳定的支撑基础,为了优化高支模技术的运用,应加强对其进行深入研究。

关键词:高支模施工技术;建筑工程;应用

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城市化发展步伐日益加快,建筑事业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建筑工程质量要求也随之提升。处于这种大背景下,施工单位必须转变传统施工观念,创新建筑施工技术,而高支模技术属于新技术工艺之一,在建筑工程中的运用,可促进施工环节优化,保证建筑的整体质量。文章立足建筑工程角度,探讨高支模施工技术的运用。

1高支模施工技术的内涵

在跨度大、载荷重、结构复杂的建筑工程项目中,高支模施工技术应用较多,其在保障施工安全和施工质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高支模是指搭设高度8m及以上,或搭设跨度18m及以上,或施工总荷载15kN/m2及以上,或集中线荷载为20kN/m及以上的混凝土模板支撑工程。相较于其他施工技术,高支模施工技术应用难度和应用风险较高,施工单位在技术应用前期应结合工程情况组织专业的设计与规划工作,并在技术应用环节进行监督,以保障施工的安全性。虽然高支模施工技术可以应用于大跨度、高空间的项目施工中,但由于其是建筑工程中最危险的施工环节,关系到项目进度和质量,需按照高支模施工技术标准科学应用,并结合高支模施工技术特点,构建有效的技术应用措施。

2高支模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要点

2.1施工准备

在进行大型模板支撑之前,应对其进行充分的准备。(1)原料的调配。在采用高支模板前,应将所有的施工材料都准备好,并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对施工材料进行严格筛选,如施工混凝土,在进场使用之前,要对其进行质量检测,需确保性能、含量率等符合有关建设工程规范。同时,对模板和钢结构,也是高支模技术安全的保障,应加强严格控制;在工程设计中,根据高支模的技术要求,提高参数精度,强化现场精确测量,全面收集工程资料,加强数据对比,避免发生参数错误问题。另外,对于工程所需要的物料,要进行检验、核实,以防止出现施工事故。在确定了现场的参数后,应强化设计者的科学性,目的在于充分利用高模板支撑的优势;(2)测量放样。对于测量放样,必须及时清扫场地,保证施工场地的干净、整洁。同时,在测量过程中,可采取经纬仪,确保坐标轴能够精确定位。针对测量翻样,必须做得好边线与中线,按照模板定位,清晰标注好放样结果,加强模板标高的检验,以提高施工质量。

2.2高支模设计和安装

在建筑工程中,高支模施工技术的最重要环节之一就是对高支模的设计和安装。高支模设计工作是重要的前提工作,在正式进行设计工作之前,首先要保证设计人员的能力和素质,确保其对混凝土施工的方法能够完全掌握,并且要对高支模的结构和特点等有所了解。在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必须到现场进行实地考察,设计出最符合实际要求的高支模结构,避免设计脱离实际,在后续的施工过程中难以发挥作用。在对高支模模板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应该先确定模板的具体位置,将涉及到的各个参数准确计算,并且将其中的特殊结构进行计算后再绘制相应的图纸方案。在设计过程中还应该对高支模的模板支撑最大限度值进行计算,在此基础上进行模板的设计工作。并在设计模板结构的过程中,还需要直接将模板的安装、拆卸等环节进行方案设计。另外,还需要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相关要求进行模板配件规格等设计,并且将在设计环节中预估的模板材料使用情况和计划情况等全部记录在对应的表格当中,以备在后续环节中作为重要的参考。在实际高支模模板安装过程中,必须要严格按照设计方案进行,如果有问题要及时调整,并及时做好应急方案,确保安装过程顺利进行。在安装模板过程中要对模板的拼接加强控制,不能有过大的空隙,并且要控制好模板的厚度,使不同模板之间的错缝宽度控制在在一定范围内。在安装后还要加强对模板的检查,观察模板是否发生变形等,对模板进行测量,并通过安装脚手架的方式,将模板加强固定,保证施工质量。

2.3混凝土浇筑

建筑工程的规模呈不断扩大趋势,这也决定了墙体层高度增加,因此,在具体工程建造过程中通常采用降低浇筑速度的方式以减少浇筑自落高度,常为2h浇筑1m,在此过程切记避免一次性进行过高浇筑。在实际浇筑时,第一次浇筑高度需比底板面高1m,第二次可以为5.5m。为降低第二次浇筑高度,可使用导管对混凝土进行运送,第三次与顶板相结合进行浇筑且需一次性将浇筑工作完成。在浇筑混凝土时若采用分层施工技术,需对分层高度严格把控,保证分层高度大于浇筑高度。若混凝土坍落12cm~16cm,对高支模进行拆除时,施工人员不可在松动模板上进行施工,需在安全区域进行。

2.4高支模施工验收

高支模验收环节也对高支模施工技术的质量有着决定性的影响。高支模施工技术是难度系数较高的技术形式,在验收过程中必须确保施工人员具有较强的素质和专业能力,能够按照国家的要求进行规范化的高支模验收工作,加强对高支模施工技术的审核和监督。在建筑工程进行过程中,应该安排专门的施工人员对高支模进行随时的监管,将施工过程、施工具体情况等定期记录和汇报,并在高支模施工结束进行交付的过程中,根据所记录的档案情况进行详细的检查。在对高支模施工进行验收的过程中,应重点检查在高支模施工技术中的重点问题,并以保证建筑质量为重点展开检查,加强对模板的承重能力、墙体的质量等进行检查。如果在验收环节发现有施工问题,相关管理人员必须要及时如实汇报,并加强采取补救措施,确保高支模工程最终的质量,保证建筑的质量。

2.5拆除模板

在高支模施工工程结束之后,施工单位还需要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对高支模支架进行及时的拆除。与高支模安装过程相比较,高支模的拆除过程与其相类似,但是却也比安装过程更为复杂。一般来说,在完成高支模工程验收后就可以进行高支模的拆除工作。在拆除过程中,施工人员应将拆除下来的高支模支架进行保管和整理,避免损坏支架。在进行高支模拆除之前,应加强对施工图纸的了解,严格按照设计的时间进行拆除,并对混凝土的强度加强检查,确保没有问题才能进行高支模的拆除。确保在建筑施工结束之后,并且在验收合格之后才能进行拆除工作。在拆除高支模支架之前,施工人员应该加强对高支模结构周围的杂物进行清扫,并且对高支模中的各种构件规格等进行统计,避免拆卸过程中丢失。在拆除模板时会对现场造成较大的影响,所以为了避免为周围的行人、车辆等带来不便还应该设立警示牌。拆除完成后,需要对拆除下来的构件加强检查,并对有损坏的部分进行维修或者更换,对物料等采取有效措施进行保存,以便之后再次利用,节约资源,对于拆除过程中出现的废料也要妥善处理。

3结语

综上所述,施工难度随着建筑高度的增加而增加。基于此,在实际施工时应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合理运用高支模施工技术,以达到提升工程质量降低施工难度的目的,这就要求相关施工单位掌握高支模技术相关应用要点及提升工程质量的有效策略,并对其进行优化及创新,做好准备、检查及验收等工作,切实有效的降低施工风险,提升工程质量,在保证建筑质量性能共同提升的前提下,为我国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一份贡献。

参考文献

[1]钱春虎.建筑工程建设中的高支模施工分析[J].建筑发展,2021,4(11):60-61.

[2]李林宇.房建土建工程中高支模施工技术的应用研究[J].低碳世界,2019,9(1):2-2.

[3]江赣州.高支模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与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8,8(16):2-2.

[4]张琴.建筑高支模施工关键技术要点和保障措施分析[J].居业,2021,(4):72-73.

[5]梅亚敏.浅谈建筑工程施工中高支模排架的施工技术[J].江西建材,2018,15(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