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绿色理念研究市政公用基础设施施工技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16
/ 2

基于绿色理念研究市政公用基础设施施工技术

韦春苗

柳州市土地交易储备中心

摘要将绿色理念贯彻和落实到市政公用基础设施的施工技术方面,不仅能够对工程建设当中的各项技术更加的绿色化和节能化,还能够尽可能地减少各方面的资源浪费现象。论文论述了绿色施工理念对于建设的重要意义,探究以绿色理念为基础的市政公用基础设施施工技术,望提供参考。

关键词:绿色理念;市政设施;施工技术

1.绿色施工理念对于建设的重要意义

绿色施工理念的提出,是基于对传统工程施工技术的革新和优化,也是对项目工程质量的另一种把控方式,是对施工过程的人身安全和工程安全的一种保护。在绿色施工概念下,可以有效延长市政公用基础设施使用寿命,为周围的居民提供更长久便利,延长服务时间。也能够为市政公用基础设施提供更加安全高效的施工框架,为城市环保经济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在绿色施工的框架之下,市政公用基础设施的施工技术也可以大幅度的提升,扩大企业的经济效益。应用绿色施工的理念来优化和改进市政公用基础建设的施工技术,也能够更好地引发人们对绿色理念的重视和思考,从而更好地推动社会的环保理念的形成和宣传。

2.基于绿色理念的市政公用基础设施施工技术

2.1 污染控制技术

在市政公用基础设施的施工过程中,应在绿色理念引导下积极应用污染控制技术,主要包括扬尘控制技术、噪声控制技术、光污染控制技术、化学污染控制技术等。

2.1.1 扬尘控制技术

一方面,可在施工现场的合理位置布设挡风抑尘墙,此类设施应用范围比较广,便于施工处理,所设挡风抑尘墙的墙体应具备良好的透风性,以此获得更好的抑尘效果,并更高效地控制扬尘污染。另一方面,在施工中要合理应用抑尘剂,在充分发挥其凝结、粘连、湿润等作用的基础上,使粉尘微粒吸附于网状结构内,在重量逐渐加大过程中,促使网状结构快速落至地面,避免出现二次污染。

2.1.2 噪声控制技术

由于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在施工环节会用到各类机械设备,相关设备在运行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噪声污染。为有效控制噪声污染,应注意在施工中尽量使用噪声较小的机械设备,同时,应注意在施工现场的合理位置放置机械设备,设备和居民住宅区之间应尽量拉大间距,以降低施工噪声对居民正常生活的影响。若在工程施工中运用上述两种措施仍然难以获得理想的噪声控制效果,就要应用专业的隔声措施,比如,将消声器安装于声源部位,消声效果通常可达到10~50 dB。另外,可从声音的传播途径方面采取一定消声措施,即使用隔声材料或吸声材料,所用隔声材料主要是在现场恰当部位设置混凝土挡墙,墙体长度应超过声源波长,由此有效隔绝噪声。所用吸声材料主要是塑料薄膜、玻璃棉、木丝板等,用此能够吸收一部分噪声。除此以外,施工中还要在施工现场做好人员管理,尽量不使用高音喇叭,严禁人员大声喧哗,以有效控制人为噪声。

2.1.3 光污染控制技术

在市政公用基础设施施工建设期间还会出现光污染,其产生原因有两方面:一个是加工钢材过程中会因为电焊操作产生光污染;另一个是夜间赶工过程中因为需要安装高亮度照明灯从而产生光污染。针对上述两种情况,应注意在电焊操作环节做好遮挡工作,以防光外泄,由此控制光污染,同时,还能为施工人员营造相对安全的作业环境。另外,夜间施工过程中所选灯具的亮度应适宜,并同步在合理位置安装遮光板,对照射角度进行合理调整,由此减少光污染。

2.1.4 化学污染控制技术

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在施工过程中因为要使用多种外加剂,由此会产生一些化学污染。所用部分外加剂具有一定的毒性,在使用中要合理采取隔水措施,集中处理化学物品,以防相关物质渗入地下水,污染水源。在整个施工环节,要对施工现场及周边土壤质量指标进行科学监测,以防发生土壤污染,对周边动植物生长产生影响。另外,技术人员要在施工全过程严格落实相关技术标准,外加剂的使用、运输以及保管都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执行,必要情况下专门设置储存设备,在储存空间中合理设置光照、湿度、温度等,确保所用化学物品具有稳定的性能。

2.2 水资源的回收与利用

在市政公用基础设施的施工过程中践行绿色理念,还要合理回收与利用水资源,并关注应用基坑降水、雨水收集、废水处理等绿色施工技术。首先,针对基坑降水,要积极发挥土层的水源自渗作用,对上层水资源进行集中回收,使其自然下渗至下层浅水层,促进水资源向地下回灌,提升水资源回收利用率。同时,施工中可有目的地抽取与存放基坑降水,之后将所回收水资源排放在周边所建洗车池当中,以实现回收利用。还可在施工现场设置集水箱,将基坑降水中的水资源应用在其他施工环节。其次,要做好雨水收集、沉淀、积蓄等处理,之后将集中存放的雨水资源应用在绿化、洗车、抑尘等工作中。若雨水处理效果良好,并经过检测达到相关标准,可将处理后的雨水资源应用在砌筑抹灰、混凝土养护等环节。最后,施工中要合理收集生活以及生产废水,对相关废水资源进行消毒、过滤以及沉淀等处理,经过处理后的水资源再次应用于施工生产环节。

2.3 节能降耗技术

在市政公用基础设施施工过程中,要做好施工人员的培训工作,并将节能环保等作为重点培训内容,使施工人员树立节约意识,在施工现场营造节约环保、低碳节能的施工氛围。同时,施工单位要合理组织施工工作,根据施工设计恰当地安排施工流程,协调推进机械作业以及人工作业。针对相邻施工区域,尽量共用机械设备,以防设备闲置。另外,机械设备要定期维修和保养,以延长其使用年限,防止设备带病运行,由此节约能源消耗。比如,施工单位为节约电能,可在施工现场制定电能节约管理措施,要求施工人员离开现场时及时关灯,并积极使用节能灯具,合理应用技术手段,保证人走灯灭,以减少电能消耗。另外,施工中尽量选择节能高效型电梯、起重机等设备,以节约能源消耗。

2.4 文明施工技术

在市政公用基础设施施工期间,要在施工全过程渗透人本理念,科学制定环境保护目标。在施工期间,要在关键施工位置设立警示牌,引导并提醒施工人员遵循施工规范,注意施工安全。在施工现场要合理设置封闭围墙,并且围挡高度要超过1.8 m。施工现场进场部位应设置牌图,清晰地展示现场平面图和管理组织架构。施工现场要有序、分类堆放施工材料,结合材料性质特点加强防火、防潮等处理。

2.5“三新”技术

在绿色理念引领下进行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建设,应积极应用“三新”(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施工单位要结合工程质量标准打造精细化、全过程施工管理模式,结合施工实际情况,合理应用新材料、新工艺以及新技术,并鼓励应用绿色施工工艺,比如,整体爬升式外脚手架、预制混凝土整体构件、铝合金模板等绿色施工工艺及技术。还要积极应用新型材料,如玻璃纤维筋、纳米涂料等,有效抑制现场扬尘,节约建材消耗,促进文明施工,在此基础上保证工程建设质量和施工安全。施工管理期间,为加强安全风险防控力度,保证施工质量,控制生产进度,要做好现场管理制度建设,通过借鉴、总结与创新,将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和现场生产实际情况相结合,做好管理工作,使“三新”技术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推动工程有序、高效建设。

3.结语

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在施工建设过程中要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和节能环保理念,以充分满足国家战略发展规划要求,科学运用绿色理念,坚持因地制宜原则,促进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工程的绿色化发展。

参考文献

[1] 阮建林,张岭如.绿色理念在市政公用基础设施施工技术中的有效运用[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9(18):68-69.

[2] 米秋东.浅谈基于绿色施工管理理念下如何创新市政工程施工管理[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9(31):16.

[3] 邱明哲.浅谈绿色施工理念在市政工程施工中的运用[J].中国住宅设施,2019(10):109-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