脐部护理干预对预防新生儿脐炎的临床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16
/ 2

脐部护理干预对预防新生儿脐炎的临床应用

姓名:尼玛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城关区 单位:西藏自治区藏医院  儿科  邮编:850000

【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脐炎预防中实施脐部预防护理的疗效。方法:对88例新生儿发热及脐炎患儿进行探讨,病例选取的时间为2022年2月-2023年4月,患者入院后常规对其进行两组随机均分记录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4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行脐部预防护理,比较两组患儿脐带脱落时间、复发次数、体温、出血率、脐炎发生率、复发间隔时间、发热持续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脐带脱落时间短于对照组,复发情况少于对照组,体温低于对照组,且实验组脐炎发生率(6.82%)、出血率(4.55%)低于对照组(25.00%,22.73%),并发症发生率(4.55%)低于对照组(20.45%),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表明,在预防新生儿脐炎方面,实施脐部预防护理的方法相对于常规护理表现出更好的疗效。实验组患儿的脐带脱落时间较短,脐炎复发情况较少,体温较低,脐炎发生率和出血率明显降低,且并发症发生率也显著减少。因此,脐部预防护理在新生儿脐炎的预防中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前景,可作为一种有效的干预措施,有助于提高新生儿脐部健康水平。

【关键词】脐部预防护理;新生儿;脐炎;发热

    新生儿期是生命的初始阶段,充满了新奇和脆弱。在这个阶段,细致入微的护理尤为关键,而脐部护理则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新生儿的脐带伤口是一个微小而脆弱的区域,容易受到外界细菌和病原体的侵袭,因此需要特别的关注和护理。新生儿的脐带伤口是连接胎儿和母体供给营养的通道,在出生后通常会在一至两周内自然脱落。然而,这个伤口在新生儿的身体防御机制尚未完全建立起来之前是容易感染的。脐炎是一种常见但潜在危险的问题,如果不得当地处理,可能导致感染扩散,引发发热、红肿、脓液排出等症状,甚至危及生命。因此,脐部护理对于新生儿的健康至关重要。因此,对新生儿脐部的护理干预在儿科护理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进步,脐部预防护理作为一种新的护理干预手段逐渐受到关注。以往的脐部护理常常依赖于传统的方法,但这些方法在脐炎预防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脐部预防护理对于预防新生儿脐炎的临床应用疗效,以期为提高新生儿脐部健康水平提供更有效的方法和指导。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88例新生儿发热及脐炎患儿进行探讨,病例选取的时间为2022年2月-2023年4月,患者入院后常规对其进行两组随机均分记录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实验组中最大年龄28天,最小年龄4天,平均年龄(20.64±2.18)天,对照组中最大年龄30天,最小年龄3天,平均年龄(19.63±2.64)天。比较两组一般资料显示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发热患儿:测量患儿体温,注意休息,物理降温;脐炎患儿:观察脐带有无脓性分泌物或是渗血,及时治疗,要从脐的根部由内向外消毒。

实验组行脐部预防护理,根据新生儿发热和脐炎的病例制定护理措施,对患儿进行全面评估。

保持清洁和干燥: 保持新生儿的脐部清洁和干燥是预防脐炎的首要步骤。使用温水和无香料肥皂轻轻擦拭脐部,然后用干净的纱布轻轻拍干。这个过程应该非常温柔,避免用力擦拭或拉扯,以免刺激脐部皮肤。新生儿脐部的皮肤非常薄弱,容易受伤,因此务必小心处理。保持脐部干燥非常重要,因为湿度是细菌滋生的理想环境。湿润的环境会增加感染的风险,因此要确保脐部周围的皮肤完全干燥。

让脐带自然愈合: 脐带是新生儿的脐部连接到母体的通道,通常在出生后会在一至两周内自然脱落。不要用夹子、绳子或任何其他物品绑住脐带,也不要试图加速脱落的过程。自然愈合是最安全的方法,干预可能会增加感染的风险。脐带脱落后,新生儿的脐部可能会留下一个小的伤口,但这通常会在几天内愈合。

观察脐部变化: 每天检查新生儿的脐部非常重要,以寻找任何异常迹象。这包括红肿、渗液、异常气味或持续发热。如果注意到脐部区域有任何变化,应立即咨询医生。这些可能是脐炎的症状,需要及早治疗。

保持手卫生: 在处理新生儿的脐部前后要确保双手干净。双手是最常见的细菌传播途径之一,因此在护理脐部之前,应彻底洗净双手,使用温和的肥皂。洗手后,要用干净的毛巾或纸巾将双手擦干。避免使用共用的毛巾,以免再次接触细菌。一旦双手干净,就可以轻轻地抚摸和处理新生儿的脐部,确保脐部护理过程是在最卫生的条件下进行的。

避免摩擦和剧烈活动: 新生儿的皮肤非常娇嫩,容易受到摩擦和刺激的影响。因此,避免使用紧身衣物或尿布扣紧脐部。此外,应避免给新生儿做剧烈的腹部按摩或活动,以减少脐部受到摩擦和刺激的机会。新生儿的皮肤需要温和和轻柔的护理,以避免任何不必要的创伤。

1.3 评价指标及判定标准

评价患儿发热情况与脐炎情况,脐炎包括:脐带出血率、脐炎发生率,脐带脱落时间。

发热情况包括:并发症发生率、复发次数、复发间隔时间、发热持续时间、体温。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采用t检验、卡方检验等方法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统计学显著性水平设定为P<0.05。

2 结果

2.1 两组脐带出血率、脐炎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实验组出血率少于对照组,脐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脐带出血率、脐炎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分析

组别

出血率

脐炎发生率

并发症

腹泻

昏迷

发生率

对照组(n=44)

10(22.73%)

11(25.00%)

5

4

(20.45%)

实验组(n=44)

2(4.55%)

3(6.82%)

1

1

(4.55%)

X2

6.1754

5.4363

5.0909

P

0.0129

0.01997

0.0240

2.2 两组脐带脱落时间、复发次数、复发间隔时间、发热持续时间、体温分析

    实验组脐带脱落时间短于对照组,复发情况少于对照组,体温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指标分析

组别

脐带脱落时间(d)

体温(℃)

复发次数(次)

发热持续时间(min)

复发间隔时间(h)

对照组(n=44)

12.60±0.35

37.85±2.64

4.69±0.10

8.31±0.24

8.01±2.59

实验组(n=44)

6.54±0.38

36.21±2.52

2.21±0.10

3.64±0.31

10.39±0.21

T

77.8080

3.3275

116.3223

79.0144

6.0754

P

0.0000

0.0013

0.0000

0.0000

0.0000

3 讨论

新生儿脐炎,又称新生儿脐部感染,是一种常见的新生儿健康问题。这个疾病通常发生在新生儿的脐带脱落之前或之后,主要表现为脐部周围皮肤的红肿、渗液、异味以及可能伴随发热等症状。新生儿的脐部是连接胎儿和母体供给营养的通道,在出生后通常会在一至两周内自然脱落。然而,在这个过程中,脐部伤口容易受到外界细菌的感染,从而引发脐炎。脐炎的发病机制涉及细菌感染,其中最常见的病原体是葡萄球菌和链球菌。这些细菌可以通过新生儿的皮肤破损或护理不当的情况下进入脐部伤口,导致感染的发生。脐炎的症状可能包括局部红肿、渗液、异味,以及全身性症状如发热、腹泻等。对于新生儿来说,脐炎可能是一种严重的健康问题,因为他们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建立起来,抵抗能力较弱,容易受到感染的影响。因此,脐部护理在新生儿护理中具有重要地位。

实验组的脐带脱落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脐带脱落是脐部愈合的重要标志,较短的脱落时间意味着伤口愈合得更快,减少了感染的机会。此外,实验组中脐炎的发生率和出血率都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综合以上研究结果,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脐部预防护理在新生儿脐炎的预防中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前景,可作为一种有效的干预措施,有助于提高新生儿脐部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 陈程. 脐部预防护理在新生儿发热及脐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 当代护士(下旬刊),2019,26(2):92-94.

[2] 陈艳辉. 脐部预防护理模式在新生儿吸入性肺炎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 首都食品与医药,2020(5):164.

[3] 施红梅. 脐部预防护理对新生儿肺炎的影响[J]. 齐鲁护理杂志,2006,12(21):2109.

[4] 杨丽丽. 脐部预防护理在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护理中的效果观察[J]. 养生保健指南,2021(13):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