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围护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17
/ 3

基坑围护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分析

叶绍祥

上海铁能建设工程有限公司,上海 200000身份证号码:340824198707174610

摘要:在工程建设施工作业开展过程中,应用地下连续墙能够降低基坑变形数量,避免施工对周围环境造成不良的影响。另外一方面,通过规范性的选取连续墙施工技术,可以让连续墙与地质条件相适应,减少了围护施工成本输出。因为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有着极高的优势,因此被普遍应用到了各项规模的深基坑中。为了进一步体现出该项施工技术的的整体适用性,同时在复杂多变的地质环境条件下全面应用,为作业开展奠定良好基础。在本篇文章中,全面分析了基坑围护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的各项要点。提出了一系列对策。

关键词基坑围护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


    现阶段,采取地下连续墙当成基坑围护是施工单位普遍采取的一种方式。特别是处于地质环境复杂、上部荷载非常大的现状下,与单桩支护相比较来看,地下连续墙的抗震性能和承载力都是非常强的。当这些连续墙施工作业期间,比如开挖导墙、制备泥浆等,都必须加大重视程度,重点管理施工技术,从而发挥出基坑围护地下连续墙的整体效果,为建筑施工作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1、对于基坑围护地下连续墙施工作业的基本论述
    在基坑作业开展过程中,地下连续墙是普遍应用的一种围护方式。与单桩支护相比较来看,地下连续墙的整体性能极高,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制定规范性的施工流程,采取合理的方式,做好混凝土浇筑处理以及导墙开挖作业,这些方面的质量与地下连续墙稳定性和安全性有着密切的联系,一旦任何一个环节出现误差,必定会影响后期工程高质量开展,也难以确保整体安全性。基于此,应当重点管理施工技术,提高地下连续墙的施工效率。在地下连续墙施工过程中,要求相关人员掌握丰富的知识点,规范性的操作。导墙开挖对地下连续墙质量提升有着直接性的影响,在导墙开挖过程中,必须全面控制开挖的深度,保持坑底的平衡性,防止坑底发生崎岖不平的现象,从而对混凝土浇筑造成不良的影响。而泥浆制备作为地下连续墙施工中十分重要的一方面,泥浆的质量对地下连续墙抗震性能和稳定性具备一定的联系性。在泥浆制备过程中,应当按照标准要求实施有关作业。在浇筑槽段混凝土期间,需要保持均匀的浇筑速度实施混凝土浇筑作业,明确控制基本厚度,保持适宜性,防止混凝土骨架发生不良的变形或者裂缝问题。地下连续墙的效果体现特别重要,将基坑围护地下连续墙整体效果发挥出来,能够为上部建筑施工作业奠定一定的基础。所以在地下连续墙施工过程中,需要有效的应用施工技术,为基础围护和上部建筑施工构建良好的条件,从根本上确保施工的安全性。其中,地下连续墙技术的施工特点如下所示:
①自身具备较高的防渗漏性能,可以保证工程的稳定性。
②自身具备较短的施工周期,能够提升经济效益,减少成本输出。
③在实施地下墙施工工作的时候,对周围产生的噪音较低,比较适合应用于城市土建工程中。可是在使用该项技术的时候,要明确注意,应当以工程具体现状位置,选择与之相符的施工方式,将合理的施工方案应用到地下连续墙施工中,体现出整体优势。
④地下连续墙的刚度性能大,能够有效避免施工期间存在的地基沉降问题。
⑤连续墙自身呈现出了新颖且先进的优势,施工工艺比较简单和方便。
2、对于基坑围护地下连续墙施工问题的分析和探究

在地下施工项目实施期间,深基坑开挖作业是极为重要的一方面,可是相关区域出现深基坑支护安全隐患的概率特别高,所以阻碍了地下工程的良好实施。地下连续墙本身的墙体刚度特别大,开挖基坑期间承载的力较多,所以产生地基沉降故障概率低下,基于该项优势使连续性支护结构得到了普遍应用。
2.1施工周围区域地层结构和环境处于复杂现象

在建筑工程施工作业进一步开展的背景下,周围地质状况十分复杂,包含的施工环节比较繁琐,地层数量非常多。受到该方面因素的影响,不利于基坑围护地下连续墙施工作业的正常开展,也影响了基坑维护地下连续墙施工效率的提升。此种类型的土层本身有着强度非常低、厚度大的特点,有着非常多的水分。施工过程中,当受到巨大荷载力以后,将会大范围的压缩,一不小心就会引起各种各样的问题,为后期施工作业埋下严重的安全隐患,引起质量问题,甚至威胁到人们自身健康。与此同时,在施工作业期间,应用机械设备时,必须体现出设备的良好性能,如果设备自身性能降低,将不利于沟槽结构性能的提升,最终形成了槽壁变形现象。
2.2地下连续墙槽壁结构变形问题
    从基坑围护地下连续墙施工作业具体现状来看,有着一定的繁琐性特征,为了提升施工效率和质量,一般情况下会采取有着相应规格的机械设备实施挖掘操作,然而针对于各种类型的设备而言,本身有着巨大程度的噪声,不利于保持地下连续墙槽壁和上层土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尤其是施工地质环境状况十分恶劣,将会产生不良的影响,直接导致地下连续墙槽壁结构发生塌陷问题,甚至出现变形现象,难以发挥出应有的效果和作用。


2.3受到地下水因素的影响

在基坑围护地下连续墙施工过程中,由于所处的位置特别特殊,因此经常被地下水所干扰。基于此,需要引进专业性并且经验丰富的操作人员,明确规定施工人员结合实际情况,动态性的监测地下水运动和水位状态。如果地下水水位非常高,含量特别大时,将会引起流沙和涌沙现象,造成安全隐患。另外,还存在着槽壁内外失去平衡问题,造成了塌陷现象,对地下连续墙结构性能和周边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3、基坑围护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的具体应用
    在本篇文章中,主要以上海市杨浦区某产业园基坑围护项目为例,该项目基坑地下四层,普遍挖深22.15~23.65m,地下连续墙厚度为1000mm,混凝土设计强度C35(水下浇筑时按C40配比)。通常是应用工字钢将墙体相互连接,结合具体的地质勘测情况可以了解到该项工程东至平定路,西至双阳南路,南至安浦路,北至杨树浦路,项目地块内有两条市政道路,南北向为规划宁武南路、东西向为规划阳浦路,施工场地受到了限制,必须做好地下既有管线的处理作业。其中,有关于基坑围护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的应用如下所示。
3.1做好充足的施工准备作业

基坑围护地下墙施工技术包含的环节较多,有着复杂性和繁琐性的特征,为了增强质量,需要制定规范性的操作流程,保持各项设备和材料的充足,结合具体情况以及基坑围护地下连续墙施工计划,采购或者租赁施工中应用的原材料和机械设备,重点检验和审核施工现场的材料,查看施工物料清单中的内容数量是否与采购合同质量以及型号、尺寸等多方面相符合,指派专业性强并且经验丰富的人员专门对比施工现场的各项参数,明确认识到基坑围护地下连续墙施工图纸的参数和细节是否与施工现场情况相一致。如果存在着不一致,必须及时修改。为了避免基坑围护地下连续墙施工作业发生隐患,应当提前开展技术交底作业,有效传达该项施工的技术标准、操作方式,将人员安排到重要的岗位中,防止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而造成基坑围护地下连续墙施工隐患。
3.2测量放线处理
    在基坑围护地下连续墙施工过程中,测量放线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作业人员应当按照基本的导线和水准点等多项信息,从施工区域设置测量控制点,将经纬仪等设备的效果体现出来,明确中心要点,进而确保施工作业得到有效的开展。
3.3导墙施工
    第一,开挖导墙沟。在开挖导墙前期阶段中,施工人员采取挖掘机设备对场地进行平整处理,按照设计图纸内容从整平的地面上标记出标线,当成开挖导墙的基本依据。经过审核没有误差以后,对挖掘机进行操作,沿着导墙基准线进行开挖。作业期间,尽量避免对导墙两侧的土体产生影响,防止发生塌陷问题,安排工作人员对开挖深度有效检验和观察,防止产生超挖问题。导墙沟开挖到相应的设计深度以后移开设备。通过铁锹等工具修整导墙沟底部和侧壁,把相应比例的水泥砂浆摊铺,在底部控制摊铺的厚度。第二,绑扎钢筋网片。砂浆垫层摊铺完成以后,硬化固结,现场人员按照设计图纸从垫层表面做好标记,把裁剪完成的钢筋插入标记点绑扎和固定钢筋相接位置,形成钢筋网的形式,检验各项节点是否符合标准要求,确定没有误差以后安装模板。本次工程主要是以木胶板为主,从外侧使用横向支撑进行固定,完成模板拼装工作以后,检验模板的具体固定效果,以免模板发生松懈问题。第三,对混凝土进行浇筑。当前阶段,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应当秉承连续性浇筑的基本原则和理念,防止因为间隔时间较长而增加灌注的难度。混凝土运输到现场以后查看质量,确定无误差的前提下,让实验人员展开塌落度实验,根据代表数量预留试块。浇筑过程中,需要同步灌注两根导管,保持混凝土面处于均匀上升状态。为了提升地下连续墙顶端混凝土质量,混凝土浇筑面必须超出设计标高50cm,浇筑完成以后疏通声测管。完成疏通工作以后向声测管内注水。注水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确保稀释渗透进声测管内的砂浆,避免出现堵塞问题。通过重点检验获取精准的检验数据,提前预判质量缺陷的处理技术措施,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加大重视程度。
3.4制备泥浆
    当前阶段,要想推动施工作业稳定开展,提升作业安全性,关键在于强化导墙混凝土养护力度,这是非常重要的,而且还必须对护壁泥浆进行合理配置。该项环节的主要作用是在槽段开挖过程中起到对槽壁进行保护同时冷却机具的作用,能够让地下连续墙处于成型状态,强化连续墙的承载力。按照工程连续墙的基本施工要求,对护壁泥浆的性能指标加以明确,其中包含了密度、含沙量等。针对于新制作的泥浆和循环可再生指标而言,性能指标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别存在,具体情况如下表所示。
         表一 护壁泥浆的性能指标和检测方式

性能指标

新制泥浆

循环可再生泥浆

废弃泥浆

检测设备/方法

密度/(g/cm³)

1.0~1.1

<1.2

1.2~1.5

比重计

漏斗粘度/s

18~25

20~25

>40

500ml漏斗法

pH

7~7.5

7~9

>10

pH试纸

含砂量/%

<2

<4

<7

洗砂瓶

依照提前设计的要求制作泥浆,对泥浆初次制备过程中,现场人员重点校对膨润土等级、砂石粒径等各项参数,判断参数是否与标准的施工要求相符合,同时检测膨润土材料是否存在着板结问题。如果确定基础材料没有任何问题以后再次对泥浆进行制作,处于2h之内用完现场制备的泥浆。受到特殊因素的影响,在规定时间内并没有完成泥浆的使用工作,那么再次使用之前必须重新进行搅拌,防止膨润土砂浆出现不良现象。遵循建筑施工的绿色节约理念,回收护壁泥浆,采取循环利用的方式,在工程开展过程中,可以对新制备的泥浆循环应用2~3次左右,现场人员检验到回收泥浆有着较大的密度,含量非常高,与使用要求不相符。因此可以将其当成废弃泥浆排放到废物收集池中,统一进行处置。最后。为了改善回收泥浆的整体性能,可以添加相应的晶石粉材料,不管是新制备的泥浆还是循环可再生泥浆,都必须指派专业性人员专门进行管理,以免发生污染现象。


3.5钢筋笼放置

地面加固特别关键,为了确保建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可以采取水泥砂浆的形式对地面进行固定。加固前期阶段中,应当确定钢筋笼是否存在着异常状态,放置钢筋笼地面。作业人员将吊钩和预埋件连接到一起,把这些预埋件应用到钢筋笼和基座固定方面,提前做好准备工作,检验吊横梁的平衡性和稳定性,防止产生倾斜和摇晃。把吊横梁被调到相应位置以后,精准的校对精度将其放置于正确位置,如果吊横梁放置平稳,可以固定在基座上,以免产生移动。整体上而言,地面加固特别关键,通过采取水泥砂浆和钢筋笼等材料能够保持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检验具体的精度,放置平稳以后,钢筋笼顺利入槽,从根本上体现出地下连续墙的成型浇筑效果。
3.6连续墙接缝防渗处理工作
    在连续墙转角位置出现渗漏现象的概率是特别高的,因此本次工程中专门展开了防渗处理措施,因为连续墙是以工字钢进行连接。施工过程中,必须将工字钢中的杂物清除干净,如果坍落混凝土强度非常大,或者粘土数量多,必须借助专业的设备重点清理,发挥出良好的防渗效果。

3.7开挖槽段

在基坑围护地下连续墙施工过程中,成槽施工是特别重要的一方面。要想提升施工质量,关键在于保持地下连续墙的稳定性,将地下连续墙的承载效果发挥到最大化。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相关人员应当结合实际情况开展基坑实验操作作业,掌握施工中包含的各项要点参数,有效的采取技术方式,获取准确的实验数据,使其符合标准要求以后开展基坑除槽段施工作业,利用大型机械设备对土方进行开挖,做好土方监管作业。规范性的运输土方,放置于相应的地点,从而提升作业效率。如果岩石结构无法直接挖掘,硬度特别大,可以借助性能良好的设备有效操作,然后挖掘,并且也应当将碎石料放置在规定位置中,指派专业性强、技能高超的人员重点监管。在挖掘过程中,逐一检验设备是否处于良好的运行现状,了解到相关的参数,使其与基坑围护地下连续墙施工要求相符合。完成施工作业以后,指派专业性的人员专门清理槽内,防止出现杂质情况而影响到浇筑质量。因为基坑围护地下连续墙施工难度特别大,因此应当做好项目管理作业引进合理技术,落实技术交底,进而促使施工作业高效率实施。

4结语:
    从以上论述来看,加大地下连续墙施工控制力度、增强施工质量,能够确保基坑的安全性,同时也可以强化结构的耐久性,延伸使用年限。因为地下连续墙施工有着专业性强、技术含量高的特征,因此应重点检查,秉承事前预控和事中控制的基本原则,提升专业技术能力,从而为建设单位提供良好的服务。


参考文献:

[1]陈亮,徐腾飞.深基坑桩基施工问题及承载力测试探讨[J].山西建筑,2023,47(1):151-153.
[2]黄建平.基于岩溶复杂地质的高速高速深基坑桩基施工技术研究[J].四川水泥,2023,42(12):243-244.
[3]林海波.浅析工程中道梁桩基施工的检测技术[J].智能建筑与工程机械,2023,3(1):86-87.
[4]李会文.深基坑桩基施工的常见故障和处理技术[J].交通世界,2023,27(9):138.
[5]王春杰.高速深基坑桩基施工质量问题研究和处理技术[J].商品与质量,2022,27(30):207,225.
[6]董磊.不入岩深基坑围护结构施工工艺研究[J].城市道桥与防洪,2022(11):174-177+22.
[7]齐朋,张宇奇,王宁.深基坑围护结构横向位移监测和数值模拟分析[J].中外公路,2022,42(01):38-42.
[8]张正跃.地铁基坑围护工程中的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J].中国高新科技,2022(03):104-105.

[9]陈建梅,孙庭宫,朱凌锋,潘登.基坑支护结构设计选型、事故的原因、预防和加固处理方法及设计中的注意事项[J].中华建设,2021(08):90-91.

[10]陈秋声.大型格型地下连续墙导墙加固技术研究[J].人民珠江,2021,42(07):102-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