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通路专项护理应用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对其负面情绪的改善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17
/ 2

血管通路专项护理应用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对其负面情绪的改善探讨

朱燕

都江堰市人民医院血透室    四川都江堰     611830

摘要:目的:就血管通路专项护理应用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对其负面情绪的改善进行研究、分析。方法:研究围绕我院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展开,择取时间始于2022年2月止于2023年2月,对其实施血管通路专项护理。结果:血管通路专项护理实施后,患者的负面情绪得以明显减轻,SAS、SDS评分较低,进一步促进了其生活质量的改善。结论: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血管通路专项护理的应用价值明显,值得推广。

关键词:血管通路专项护理;维持性血液透析;负面情绪

血液透析在临床治疗中较为常见,主要适用于终末期肾病患者,可延长患者的生存周期。值得注意的是,维持性血液透析虽然可促进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控制病情的进一步恶化,但由于治疗时间较长,患者的耐受力地下,并发症风险较高,价值治疗费用等因素的影响,患者极易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影响治疗效果,故强化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就血管通路专项护理应用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对其负面情绪的改善进行了研究、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围绕我院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展开,择取时间始于2022年2月止于2023年2月,共50例,基于数字法的前提下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各有25例。对照组男女占比为15:10,年龄区间为31至66岁,平均透析时长(4.29±1.05)年;观察组男女占比为14:11,年龄区间为32至66岁,平均透析时长(4.30±1.06)年。疾病裂隙:高血压肾病、尿毒症、糖尿病肾病。纳入标准:连续透析时长>3个月;病情稳定;资料齐全;知情同意。排除标准:急性肾功能衰竭;合并恶性肿瘤疾病;精神疾病史;血液系统疾病史;认知、交流功能障碍;中途退出者。通过对患者年龄等资料的对比、分析,未发现较大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即透析前做好健康宣教,提高患者及其家属的配合度,加深他们对相关知识的了解、掌握,并落实各指标检测工作;透析的过程中,留意患者各生命体征指标的变化,发现异常及时处理;透析后,严格遵医嘱指导患者合理用药。观察组实施血管通路专项护理:(1)构建血管通路护理小组:根据实际情况构建一支血管通路护理小组,对组员的职责及职能进行明确,且均接受了专业培训,具备独立操作的能力。小组要完善患者的血管通路档案,将患者的信息记录下来,从而有针对性的展开护理方案的制定及调整。(2)健康教育:基于宣传手册、现场示范等方式的前提下落实健康教育,为患者及其家属讲解血管通路建立及维护的必要性、正确固定及按压方法等,并强调管道堵塞、渗血等情况发生的如何处理,有利于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增强其自我护理能力。(3)心理护理:强化与患者的沟通、交流,明确患者的心理特征,进一步对患者负性情绪产生的原因进行剖析,为其提供个性化心理疏导,旨在减轻或消除其负面情绪;定期组织同类型病友交流会,鼓励患者倾诉,分享治疗经验,对于透析治疗期间表现较优的患者,可予以肯定、表扬,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4)通路维护:在换药、上下级等操作过程中,严格遵守最新版本的血液净化流程,并做好透析室的清洁消毒工作,全程贯穿无菌理念,透析期间留意患者有无动脉瘘血管杂音等情况,清晰穿刺部位;对于穿刺失败的患者,需再次进行固定,明确按压时长,期间做好心理安抚,避免不良分析事件的发生[1-2]

1.3观察指标

针对两组患者实施不同护理干预后,基于SAS、SDS量表的前提下合理评估其负性情绪,并根据SF-36量表完成生活质量的评定,仔细记录。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0.0软件完成研究中所涉数据的统计、分析,t、X2分别应用于计量、计数资料的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负性情绪改善情况

将血管通路专项护理应用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后,观察组的SDS、SAS评分呈明显降低趋势,反观对照组情况则相对欠佳,组间有较大差异(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的负性情绪改善情况对比

组别

n

SDS

SAS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观察组

25

60.71±4.17

31.17±5.29

62.29±5.17

30.19±2.59

对照组

25

61.73±5.19

40.29±5.29

62.31±5.39

42.29±3.17

2.2生活质量

观察组经血管通路专项护理后,进一步促进了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各指标评分较高,相比之下对照组则较低,组间有明显差异(P<0.05)。见表2。

表2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对比

组别

n

社会功能

躯体功能

认知功能

心理功能

观察组

25

89.61±2.63

90.65±1.83

92.32±1.51

91.33±2.73

对照组

25

81.22±2.28

79.61±1.57

81.32±1.48

82.01±2.12

3、讨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在临床中得到了良好的应用,对于挽救及延续患者生命起着重要作用。但值得注意的是,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患者的依从性往往较低,不利于治疗的顺利展开,而护理干预的实施,则能充分发挥辅助作用,在改善整体治疗效果方面起着积极的意义。血管通路专项护理具备科学性、合理性、系统性等特点,将其应用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护理中,可保护血管通路,减轻患者的负性情绪,促进其生活质量的改善。在此过程中,要求护理人员要始终将患者作为主体,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为其提供有效的护理干预,旨在加快患者病情的缓解速度。同时,也需充分考虑患者个体化需求,以避免护理缺乏针对性,如透析前合理的展开评估,提示并发症风险较高者,则需提前制定有效的预防干预,如可从导管选择方面入手,以柔软性、型号适宜等为主要考虑内容,这也是避免血栓发生的有效途径;血液透析过程中,需重视对血管条件的评估,对于有异常的患者,需立即展开干预,确保异常解除后才可应用刺激性药物[3]

综上,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血管通路专项护理的应用价值明显,可改善或缓解其负面情绪,促进生活质量的提高,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杜晓菊,张海林,尹丽霞,等.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骨骼肌质量下降预测模型的构建及对护理工作的启示

[J].中华护理杂志,2021,56(4):496-501.

[2]鹿慧慧,曹青,李玉梅.管路结合预见性护理对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效果及并发症的影响

[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21,37(15):1146-1151.

[3]杨丽群.肝病合并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饮食护理[J].透析与人工器官,2021,32(1):9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