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建设安全管理数字化转型升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18
/ 2

工程建设安全管理数字化转型升级

裴栩辉

身份证号码:211202198805081291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和进步,数字科技推动各行各的发展也是越来越好,工程建设行业落后的安全管理方式,难以解决安全生产和安全服务相关的问题,如何尽快运用数字化技术促进工程安全管理转型升级是当务之急。因此本文首先对工程安全管理转型升级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行了分析,并指明了数字安全是工程安全行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引擎并引领工程安全行业变革与发展,最后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工程安全行业数字化变革的策略与路径。

关键词:工程建设;安全管理数字化;转型升级

引言

数字化安全管理是企业施工安全管理的重要手段,为强化数字安全管理在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的应用,分析数字化安全管理的场景应用需求,探索数字化安全管理应用的实现路径,从而构建适合施工企业安全管理场景的数字化安全管理系统,利用数字优势对安全管理进行赋能,希望为企业安全管理数字化转型提供参考。

1数字化工程施工的概念

当前,我国城市建设蓬勃发展,保障建设工程安全质量存在严重困难和问题。以往施工工艺比较统一,以人工操作为主,作业效率很低,人工操作造成的误差可能导致生产误差。为避免技术事故,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许多工程采用数字化施工技术。数字施工技术是指在施工过程中将各个环节组合在一起,形成虚拟的施工环境。得益于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在原有工程的生产计划安排、性能检测、质量控制等繁杂的方面都可以实现数字化管控,通过对施工过程的模拟仿真就可以实现高效管理。数字技术的使用不仅仅可以提高工程实施的效率,还能够较大程度的降低施工成本,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使工程施工的管理更加的平稳高效。

2传统安全管理模式存在的弊端和不足

传统安全管理是以管理和执行人为主体,以安全风险为中心,根据体系和制度规定要求,采用P-D-C-A循环模式对生产中的人、物、环境进行综合管控的过程。在企业不断发展过程中,传统安全管理模式的瓶颈逐渐显现,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管理和执行人的个体差异导致安全管理的效果参差不齐。(2)传统安全管理模式是通过局部检查反馈来反映安全管理的状态,实际上是一种模糊管理方式。(3)传统的P-D-C-A安全管理模式是基于执行后检查的层级事后管理模式,往往造成管理滞后。(4)工程建设施工领域安全管理各种影响因素多,容易造成职业或心理倦怠。(5)传统安全管理模式对管理人员的数量要求较高,往往存在管理人员数量不足的现状。(6)传统安全管理模式对内业资料要求高,管理人员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精力,从而疏于现场管理。(7)传统安全管理的价值体现不具体,与企业内、外部资源的关联度不够,缺乏系统的、整体的统筹协调。

3工程安全管理数字化转型的策略

3.1行管方安全管理

(1)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提升工程安全行业整体治理水平数字监督以压实企业自身及项目参建单位的主体责任为核心,运用管理导向的转变及工程信息数字化的方法和技巧,让现场参与方主动将履职数据准确及时有效地回流,定量化评估各参与方和人员的履职绩效,有效施加可接受的履职压力,提高各参与方的安全履职意识,提升安全行业或企业的整体治理水准。(2)履行主体责任,提高行业监管人员履职能力行业管理部门本体也需要履职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主体责任,通过履职管理数字化,对行业管理部门本体及相关人员的履职绩效进行实时定量评估,及时提示、预报、预警,提高行业监管人员履职能力。

3.2建设方安全管理

(1)多方落实主体责任,提升工程建设项目整体安全水平。通过现场参与者绩效数据回流技术,施工方从整体角度,监理从专业角度,实时量化评估现场参与者的绩效状态,约束现场的绩效行为对参与者施加绩效压力,达到提高参与者绩效的目的,提高建设项目的整体安全水平。(2)落实主体责任,提高工程建设项目整体风险管控能力。数字安全平台内嵌的模型和算法,提供专业的数据分析能力,基于数据融合分析对工程风险和安全状况进行描述、诊断和分析,实现风险智能评估、风险自动提醒、智能分析和自动预警、判断并提醒参与者的异常表现和费用的异常使用,为建设方协调、管理和实施精准政策提供数据支持。

3.3实现数字化安全培训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工作中最重要的是对施工人员的管理,施工人员是建筑工程施工的主体,施工人员工作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性。因此,建筑工程施工人员需要具备较强的专业素质、安全管理技能和安全意识,只有建筑工程施工人员将安全管理工作放在首位,才能保证施工现场机械设备的操作、施工技术的应用是安全可靠的。建筑企业在开展建筑工程施工建设之前,通常需要对相关的施工人员进行系统的安全培训。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可以借助BIM技术实现对施工人员的数字化安全培训,提升施工企业安全培训的成效。BIM技术具有可视化的特点,因此施工人员可以基于BIM技术可视化的特点来获取大量的数字化安全训练数据,并且可以借助BIM技术来模拟真实的建筑工程施工情境下的各类施工方法和操作。在安全培训中应用BIM技术可以有效提升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让他们的能力在安全培训工作中得到显著的提高。

3.4服务方安全管理

(1)模块化,实现服务方案的快速生成,提高服务效率利用数字安全平台,汇集服务方案所需的模块化的工程、安全、管理、计算机等相关领域的知识库、法律法规库、风险隐患库、构件库、工具库、案例库,涵盖各个领域的工艺工法,实现了服务方案快速生成,从而提高服务效率。(2)智能化,需求趋势预判,数据驱动精准服务数字安全模式下,服务方工程师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技术,基于数据积累、实践和数字化,全时监控,实时评估当前状态,预测未来发展趋势,预判需求变化,智能化提供应对策略和方案,精准服务,快速满足个性化需求。协助服务使用方工程安全管理策略的落地执行,为常态化运营提供服务支持。(3)多赢合作,服务资源集约化利用,提能降本增效数字安全平台的服务合作网络,聚合各类专业服务提供方,服务集成方利用自己的集成能力,集成相关专业服务方的专业优势和专业资源,快速满足服务使用方个性化服务需求。服务提供方利用自身专业优势,提高技术水平。服务集成方利用自身的集成优势,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解决服务能力与服务需求不匹配的矛盾,解决服务碎片化与服务需求系统化的矛盾,提升服务能力和效率。

结语

数字化安全管理不是仅仅实现形式上的安全管理数字化,更是要实现管理人员思想、思维的数字化。数字化的本质是“在线”和“连接”,同步运行的数字“画像”,使得安全管理的过程和结果清晰可见;通过数字连接,安全管理内部协调统一、外部价值趋同。所有的这一切需要在思想认识、思维方式、思路方法和思考实践上不断革弊创新、求真务实,真正让安全运行在数字的阳光下。

参考文献

[1]陈沛,彭昭联,孙健.企业数字化转型路径及实践[J].管理会计研究,2021,2(1):73-81.

[2]陈春花.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力体系构建研究[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21,8(18):4-12.

[3]寿海涛.数字化工程与数字化交付[J].石油化工设计,2021,34(1):44-47.

[4]施宇锋,徐宁.数字化工程及其实现技术综述[J].可编程控制器与工厂自动化,2020(11):37-39.

[5]陈春花.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力体系构建研究[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21,8(18):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