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水利工程建设中水利防汛信息技术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18
/ 2

浅谈水利工程建设中水利防汛信息技术的应用

尚冠华 1刘冰2

1河南黄河河务局供水局, 河南省郑州市  450003 2郑州黄河河务局惠金黄河河务局,河南省郑州市  450045

摘要:由于我国经济日益繁荣,国际影响力和民众生活水平均有了较大的提高,这也为我国的基础事业建设带来了巨大的力量。防汛抗旱工作的开展依赖于有效的信息支持,水文情报预报会直接影响防汛抗旱决策的科学性。基于此,文章主要就围绕目前水利工程防汛工作情况,展开深入探究,并提出具体的信息化抢险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水利工程;防汛;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TV512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在近几年因为气候异常而出现了严重的洪水灾害,给人们的正常生活带来了十分不利的影响,并且财产损失也十分巨大。这些问题与水库也有着直接的关系,主要是因为水库对洪水是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的,水库功能的良好发挥,结合有效的防汛抢险技术,实现对洪水的有效调节,避免洪水灾害对人们的生活造成影响,同时对社会的稳定发展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水库功能的完善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人们对于防洪抢险技术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根据当前的实际发展情况,使用适合的技术,能有效地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中小型水库能够在汛期采取有效的方式应对暴雨洪水,对于提升中国水库整体的防汛抢险水平至关重要。

1 信息技术特征

在水利工程建设中,不但要重视工程设计内涵和有关领域在初步设计流程中的总体符合程度,而且需要充分考虑在现实建设中的各类不确定因素。运用传统工程设计方式和设计理念完成一系列工程设计的占比相当大,在实际工程建设阶段,如果没有通过科学的管理来完成具体的建筑布局,那么项目的总体效果和建筑品质将受到极大的负面影响。现代计算机技术在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工作中的运用主要分为二个方向:(1)大数据监测,主要负责对水利工程区域内的水情数据实施监测,并记录下整个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大坝数据。(2)工程信息管理,数据管理内容较为繁杂,主要涉及统计分析、工程有关报表查询、工程日志信息管理等。因为计算机技术可以迅速处理大量数据,而计算机技术在工程建设与管理工作中的主要优势突出地表现在二个方面:数据监测与信息管理,所以,在整个施工过程中,要提高施工质量,就有必要注意信息监控施工的相应要求以及有关的环保要求,并在整个工作流程中形成了大量的历史数据,还必须对各类数据信息进行合理的统计分析,以保证工程项目的完成。

2 水利工程防汛现状

施工单位在进行水利工程建设期间,更多关注的是调水控水,而对涉及到的抢险防汛工作并不重视,这使得整个水利工程修建期间的抢险防汛工作存在漏洞。结合实际,抢险防汛工作中出现漏洞会对河流下游人们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施工单位缺乏对这方面的重视,则不会对抢险防汛的方向和内容进行深入了解,进而在出现汛灾时,相关人员未能及时采取抢险策略,最终影响防汛工作的开展。因缺少对水利工程防汛工作和抢险工作的重视,使得相关工作人员对这两项工作也不够重视。所以在相关抢险防汛物资购置和储备方面存在匮乏现象。物资是保证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支撑,特别是防汛抢险工作,物资占据重要地位。充足的物资是保证防汛抢险工作有序进行的保障,一旦出现物资缺乏,则会影响物防汛抢险工作的顺利开展,还会显著提升安全事故发生概率。

3 信息技术在水利工程防汛中的应用

3.1 建设信息数据库系统

通过长期的发展,大部分河道、各种蓄水工程等都累积了大量的水文监测资源信息。同时,随着水文监测站的数量日益增多,水文数据库系统中的数据信息逐步丰富。水文数据库系统中的信息数据分析功能对城市水利防汛工作有着很大的借鉴意义,具体为:在防汛管理工作中,可以通过初始水文信息系统判断具体实际的河流水位、总雨量、流速等有关数值,进而把具体实际结果和预报信息结合起来,并通过对防汛管理工作内容的信息数据分析,为城市水利的防汛管理工作提供了比较实用的信息指南。目前,已在水文数据库信息建立方面采用了多项举措,并逐步形成了数据信息网络数据库体系,对今后的防汛工作有着重要意义。

3.2 推动水文情报预报发展

水文情报预报是我国水资源利用、管理、开发的重要依据,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中,水文情报预报为我国社会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支持。例如在长江洪灾发生时期,水文情报预报信息给抗洪救灾工作提供了有效的指导,从而减少洪灾造成的损失。但是要注意的是,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传统的防汛抗旱工作已经不适用于现代社会中,需要不断完善各项制度,拓展水文情报预报的应用范围,从而减小水旱灾害的影响。虽然目前很多城市已经建立了雨情遥测系统、远程视频监控系统、防汛视频会议系统等系统,可以满足防汛抗旱的基本要求,但是还远未达到现代化建设的要求,缺乏更进一步的综合信息服务系统,并且在实际应用中仅适用于防汛抗旱部门,功能单一,不同系统之间数据很难互通,协调能力弱。因此各个地区需要根据当地水旱灾害发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统一规划与管理,制定相应的标准与制度,对水文情报预报信息进行深入挖掘,充分利用关键信息,从而提高防汛抗旱决策的科学性。

3.3 建立防汛组织机构

为了保证水库防汛抢险工作的顺利进行,还需要重视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因此就需要相关单位能够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在汛情发生概率较大的区域建立防汛组织,能切实落实相关的政策要求,做好防汛工作。在工作开展前期,首先需要以建立机构的方式形成基本的防汛组织,在这一过程中,要重视健全各种制度,并且将这些制度落实在实际工作中。还需要重视对内部人员进行防汛培训,加强他们的综合素质,进而能够在汛期来临时采取更科学的应对措施。

3.4 工程加固修复

对因地质、天气等引发的基础设施损坏问题,相关部门要及时做好维护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够减少灾害带来的经济损失。如,对工程上游边坡出现的裂缝现象,需要工作人员在木桩设置裂缝下端,同时还要做好相应的框架设置。这样做主要目的是让填土超过水面。在具体抢险中,需要相关人员结合具体情况,开展相应的抢险工作,如需要立即进行抢险的,必须要及时组织技术人员、抢险队等,根据制定的抢险方案进行抢护。期间,若存在被困人员,则要在具有照明、救生设备充足的基础上,安排身体素质优良且水性高的人员进行施救。另外,在洪水威胁工程现场电力设施时,相关人员要及时断电源,以此能够有效规避线路出现漏电的风险。在完成险情排除后,还要安排专业人员按照相关标准和要求进行线路检查,检查无误后方可恢复电力资源,进而保证相关工作稳定进行。

4 结束语

防洪工程是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提高防洪工程信息分析水平是新时期水利建设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只有做好防洪工程,才能从根本上造福人民群众,确保人民群众的财产和生命安全,提高水利工作者的主动防洪意识,才能真正促进水利工程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静.水利工程建设中水利防汛信息技术的应用[J].工程技术研究,2020,5(10):118-119.

[2] 刘卓,田浩,刘玉龙.水利工程建设中水利防汛信息技术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20,17(13):16+18.

[3] 郭若杨.水利工程建设中水利防汛信息技术的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9(29):167-168.

[4] 李敬文,马新国,张长军.信息化技术在水利防汛工作中的应用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19,4(17):249-250.

[5] 朱冰.水利防汛信息技术在水利工程建设中的应用[J].河南科技,2018(29):1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