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患者心理问题的研究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18
/ 2

乙肝患者心理问题的研究进展

边玉洁  赵文生 于华林

济南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肝胆内科   山东济南  271100

摘要:乙肝是临床常见病毒性肝炎,受HBV感染所致,在我国感染率高达7%,已经成为全球一项高度关注的问题。乙肝疾病的传染性较强,主要传播渠道是血液,具有病程长且容易反复发作等特点。多数患者缺乏对乙肝系统且全面的认识,在发病初期,患者会出现头晕、乏力及食欲减退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患者可能存在心理压力较大的情况,易出现沮丧、悲观、敏感、焦虑等负性情绪,影响病情稳定性。本文主要分析患者出现的主要心理问题,给出目前对乙肝患者进行心理干预的方法,以期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疾病得到更好地治疗。

关键词:乙肝;心理问题;心理干预

我国是慢性乙肝病毒感染严重的国家,乙肝患者在患病后,劳动力有所下降,再加上慢性病程治病花费大,具有传染性,患者由于担心传染亲人朋友或害怕被公众歧视,容易产生一定程度的心理问题,此外,有家族史见证了亲人肝硬化或肝癌离世过程,这种担忧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严重的影响,容易导致患者产生焦虑及抑郁心理情绪[1]。乙肝作为一种传染病,在发病后若治疗不及时,会演变为肝癌或肝硬化疾病,由于治疗过程较长,一些患者出于对该种治疗方法的不了解,加之受到他人的排斥,极易导致患者出现消极心理情绪,疾病治疗依从性不高,导致疾病临床治疗效果不好,生存质量大大下降。因此,应加大对该种疾病的重视度,给予患者心理护理,确保患者在疾病治疗期间能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提升患者身心康复效果。

1、影响乙肝患者心理状态的因素

影响乙肝患者心理状态的因素有多种,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因素,首先是乙肝本身问题,乙肝病情迁延不愈,而且具有反复性,预后较差,这就导致乙肝患者有了较重的心理负担,进而会产生一定的心理压力,从而引起各种心理问题的出现。乙肝的严重程度和治疗效果对患者的心理状态有重要影响,如果疾病严重,并且治疗效果较差,患者可能会感到绝望甚至失去信心。其次,乙肝患者往往需要得到家庭和朋友的支持和理解,在这方面缺乏支持或者遭受否定性的态度,可能会使他们感到沮丧和孤立[2]。再次,大多数乙肝患者是需要长期甚至终身服药,这就导致患者依从性差,部分收入比较低的家庭,可能会面临经济负担,并面临工作环境和职业发展的问题,这些因素可能会增加患者的心理压力。最后,对于目前不从事临床工作的民众,对疾病的认识大多来源于媒体、书籍、网络等,这就导致乙肝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识比较肤浅,甚至存在一定误区,从而会导致患者在就诊、治疗等问题上产生一定的误解,加重自己心理负担,因此,加强对于乙肝知识的宣教及普及,有利于帮助患者缓解心理压力。

2、乙肝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

2.1焦虑心理

一般患者生病后,患者可能会表现出紧张、烦躁、易怒等情绪上的波动,情绪低落和焦虑感也常常同时存在,这是由于心理应激反应导致的情绪冲突,从而产生焦虑的心理状态。患者了解自身病情后,会陷入心理的痛苦,可能会过分担心自己的疾病进展、感染他人以及被社会排斥等问题,这种担心和恐惧可能是不合理的或夸大的,表现出难以入睡、多梦、早醒、胸闷、心慌、恶心等不适感。例如:乙肝由于病程长,疾病反复发作,无法根治,当了解这些问题时,乙肝患者会产生焦虑心理,忧虑病情严重,长期积累的不良情绪,使乙肝患者产生焦虑心理[3]

2.2抑郁心理

由于乙肝的特殊性质,患者可能对自己产生负面的评价,觉得自己与他人不同,甚至觉得自己是有负担的,大多患者在面对乙肝时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抑郁情绪,由于乙肝具有传染性,有时还要被隔离,在用餐时要单独限制,在活动时要控制活动范围,在与他人接触时还要控制探视的人员,甚至控制探视时间,这些情绪又会使患者产生更多的失落感,出现抑郁情绪。

2.3自卑心理

乙肝具有传染性,患者周围人群面对乙肝,容易产生恐惧情绪,可能表现出对患者的疏远、歧视等态度。这些情况又使乙肝患者悲观失望,面对自身情境无可奈何,既想得到亲人的探望和关爱,又怕疾病传染给他人,同时有的亲人疏远自己。这种矛盾的情绪会使患者产生自卑感。

2.4恐惧心理

乙肝是公认的危害健康的疾病,部分乙肝患者会进展成肝硬化、肝癌,使患者生命安全受到威胁,患者知道自己患乙肝后,会担心病情恶化、经济负担等问题,长期处于紧张的情绪状态中,内心会产生不安全感,尤其是重症乙肝患者,面对疾病容易出现恐惧心理。

3、乙肝患者心理问题的干预措施

3.1焦虑心理护理

医护人员和乙肝患者应保 持良好的关系,要充分理解患者内心感受,学会换位思考,以同情态度与患者沟通,引导其发泄不良情绪。恢复稳定情绪后,为患者讲解病情,消除不良情绪,恢复愉悦的、轻松的心理,使患者可以正确认知疾病,建立康复的信心,配合各项治疗,规律用药。医护人员找出患者不良情绪产生的原因,针对性实施心理疏导,引导患者学会调节情绪,消除心理问题。

3.2抑郁心理护理

医护人员要热情与乙肝患者沟通,尊重患者人格,热情与患者握手,友善的态度使患者感受到自己被关爱,被重视,没有被嫌弃。以周到的服务为乙肝患者提供护理,满足患者需求,尽可能地帮助患者。找出乙肝患者抑郁情绪产生的原因,进行对症处理。当乙肝患者由于病情反复发作丧失治疗信心的时候,医护人员为患者讲解积极情绪对病情康复的作用,可以促进神经内分泌功能恢复,增强抗病能力,使患者保持乐观情绪配合治疗,及早消除抑郁情绪,促进病情转归。医护人员通过和患者积极交流,了解患者内心感受,充分理解、同情乙肝患者,倾听患者心声,可以帮助患者宣泄不良情绪。

3.3自卑心理护理

医护人员要多理解、关心患者,为乙肝患者和家属提供健康指导,讲解疾病发病原因、传播途径和治疗进展,使患者了解通过科学预 防干预可以控制乙肝的传播,从而消除自卑心理,积极配合治疗。医护人员以亲切的、平等的态度与乙肝患者沟通,耐心为患者解答疑问,指导患者按医嘱用药、休息和配合治疗,对于疾病康复具有重要的作用[4]。帮助乙肝患者消除自卑心理,才能恢复患者康复的信心,更好地接受各项治疗和护理操作。

3.4恐惧心理护理

医护人员以医学知识、心理学知识为乙肝患者开展护理干预,消除患者错误的认知,使其保持积极的态度,更好地配合治疗,消除不良因素影响。充分关心和体贴乙肝患者,以熟练的护理技术取得患者信任,消除周围环境的刺激,利于患者病情康复。

结束语:

综上所述,乙肝患者面对抑郁、焦虑等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形成原因除了与疾病自身因素相关外,还受到患者自身体质、治疗依从性、社会支持以及宣传教育等因素的影响。作为医务人员,最重要的是学会与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给予患者心理上更多的支持,通过干预措施改善患者的心理问题,帮助患者获得更高的生活质量。现阶段临床上,患者患病后通常采取抗病毒治疗,通过药物治疗与心理疏导相结合的形式,积极对患者的心理变化进行评估,有利于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引导患者建立更强的战胜疾病的信心。

参考文献:

[1]于子涵.观察心理护理对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22,(27):132-134.

[2]申晓芬,何俊萍.循证护理及心理干预在乙肝肝硬化患者中的应用效果[A].南京康复医学会.第二届全国康复与临床药学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四)[C].南京康复医学会:南京康复医学会,2022:778-783.

[3]卢燕.慢性乙肝患者心理护理的效果分析[J].黑龙江中医药,2021,(06):355-356.

[4]林梅凤.心理护理对乙肝肝硬化患者的影响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21,(18):2596-2597.

基金项目: 济南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科技计划项目(基于“多情交织共同致病首先伤肝”理论探讨乙肝患者的MMPI特征研究)(济卫科教发[202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