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创面外科治疗模式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19
/ 2

糖尿病足创面外科治疗模式探讨

安锦 

重庆黔江民族医院 重庆 409000

摘要:目的;分析糖尿病足患者采取外科综合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96例糖尿病足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n=48,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n=48,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进行外科综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疼痛评分、血流量、血流峰时速度、足背动脉管径以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的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流量、血流峰时速度、足背动脉管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足患者采取外科综合治疗进行干预能获得理想效果,可加快患者疾病康复速度,改善足部恢复情况,减轻疼痛,对改善患者预后有着积极作用。

关键词:糖尿病足;局部清创;敷料使用;负压引流;介入治疗;效果;

近年来,糖尿病足疾病的发病率以逐年升高的趋势呈现,不但会增加家庭及社会的经济负担,还会引起患者出现残疾以及死亡等后果。因为糖尿病足的病程较长,临床有着不一致的表现,加上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的相对缺乏,没有足够的足部保护意识,导致其治疗存在一定难度。大部分糖尿病足患者需要开展外科治疗,需重视足部创面的处理工作,合理地选择干预手段,促使患者的整体治疗效果明显提高。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收治的96例糖尿病足患者。所有患者对本次研究均知情同意,本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中男28例,女20例;年龄50~80岁,平均(70.11±5.02)岁。观察组中男30例,女18例;年龄51~80岁,平均(70.99±5.11)岁。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患者与WHO诊断糖尿病足的相关标准相符。排除标准:意识障碍者;合并严重脏器疾病者;不配合者。

3.方法。对照组采取常规对症治疗措施进行干预,主要包括以下内容。①抗感染:采取足量、强力、广谱等抗生素给予感染控制治疗,通过分析分泌物培养的结果,对抗生素给予合理调整。②血糖控制:采取降糖药物在7 d内平稳地控制血糖。③改善循环:选择贝前列素、西洛他唑、前列地尔等血管扩张药物、微循环改善剂改善循环,同时采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进行抗血小板治疗。④营养神经:采用硫辛酸、腺苷钴胺等营养神经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进行外科综合治疗,主要措施包括以下内容。(1)局部创面治疗。糖尿病足创面处理方法主要包括,①Ⅰ级:对于本类型的浅表溃疡患者,在没有合并感染的情况下,用碘伏消毒之后,混合生理盐水、胰岛素、山莨菪碱,对创面进行持续性的湿敷处理,每天换药1次。②Ⅱ级:如果创面有较多的分泌物,需要通过3%的过氧化氢溶液完成清洗,之后再通过生理盐水进行清洗,如果创面处于干净状态,可直接通过生理盐水做清洗处理,接着用碘伏消毒,随后混合生理盐水、胰岛素、山莨菪碱对创面进行持续性的湿敷处理,每天需要对创面进行1~2次的清洗。③Ⅲ~Ⅴ级:由于此阶段的患者会出现恶臭明显、分泌物多、创面脏等特征。在早期应该重视清创换药治疗,将脓腔、窦道切开之后,重视坏死位置的引流。通过高锰酸钾溶液或者高渗盐水完成浸泡处理,每次浸泡时间为0.5 h,接着通过3%过氧化氢溶液作冲洗处理,再通过生理盐水完成冲洗,清刨局部,将坏死组织取出,以分批、分期的方式进行蚕食清创干预。如果出现坏疽症状,需要采取趾关节离断术对死骨进行切除,局部可通过分析创面肉芽生长情况采取胰岛素、生理盐水进行湿敷,促使创面修复速度明显加快,每天需要完成2~3次的换药。(2)下肢重建治疗。临床需要综合评估患者下肢动脉供血情况,对患者是否符合下肢动脉介入治疗指征进行判断。如果患者确定出现下肢动脉闭塞或者狭窄,对创面愈合产生影响,需要重视血管重建干预。(3)截肢术。一旦患肢出现不可逆缺血性坏死,或者感染严重症状无法控制时,需要通过截肢的方式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在手术前需要行磁共振血管造影、CT血管成像、数字减影造影、B超等检查对侧支循环重建程度进行评估,包括下肢血管闭塞范围、程度以及位置等,为截肢平面的选择提供依据。

4.观察指标。①恢复情况:记录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创面恢复时间以及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VAS评分采取视觉模拟评分量表进行评估,选择一根10 cm的尺子,分别在两头标注0、10,要求患者根据自己的疼痛程度指出相应的数值,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的疼痛程度越明显。②血流量、血流峰时速度、足背动脉管径:分别在入院当天、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血流量、血流峰时速度、足背动脉管径指标进行记录。

5.评定标准。采取痊愈、好转、无效3个级别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痊愈:经过治疗后坏疽创面或者溃疡全部愈合,且形成瘢痕或者结痂;好转:坏疽或者溃疡局部分泌物减少较为明显,且明显缩小溃疡或者坏疽的面积;无效:坏疽或者溃疡没有出现变化,分泌物较多。治疗总有效率=痊愈率+好转率。

6.统计方法。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xˉ±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1.两组患者恢复情况对比。观察组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两组血流量、血流峰时速度、足背动脉管径对比两组入院当天血流量、血流峰时速度、足背动脉管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流量、血流峰时速度、足背动脉管径均高于入院当天,且观察组患者各项指标提高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对比。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3.33%,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83%,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三、讨论

糖尿病足作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并不是由于单一因素引起的,其与糖尿病微循环异常、糖尿病微血管病变、脂质代谢、糖代谢、维生素缺乏等关系较为密切。糖尿病足的治疗应该根据神经病变、感染、血管状况、溃疡严重程度等给予综合评估,治疗期间需要重视改善患者的全身状态,积极治疗感染,在以上的基础上还可采取外科综合治疗进行干预,从根本上改善患者的预后。外科综合治疗重视糖尿病足患者全身状态评估工作,主要对局部创面情况、感染程度、周围神经病变、血管病变分级、营养状态、血糖控制情况等,通过分析评估的结果采取针对性的外科方法进行治疗。根据患者的全身状态与血管因素确定手术方法,需要通过血管彩超对患者下肢动脉情况进行评估,如果患者下肢动脉病变程度较轻,且足背动脉有着良好的搏动,应该选择小截肢或者保肢治疗。如果患者存在重度感染症状,应该先开展病灶清除术治疗,并实施支持治疗与全身抗感染治疗。在外科综合治疗期间,还需要重视围术期创面处理工作,清创坏死的组织后,应该选择负压材料对清创后的创面进行覆盖,加快渗液引流和肉芽生长的速度,采取抗生素、胰岛素持续性注入创面的方式加快创面愈合。

总之,糖尿病足患者采取外科综合措施进行治疗能建立多学科协作模式,采取外科技术进行处理,可有效保留患者的部分足部功能,降低患者的截肢率,最终促使患者的生存质量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徐萍.糖尿病足溃疡外科修复的临床分析.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