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并颈动脉硬化斑块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20
/ 2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并颈动脉硬化斑块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王晓芹

荥经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625200  四川 雅安

摘要的:分析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并颈动脉硬化斑块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3年1月-2023年6月,老年高血压并颈动脉硬化斑块患者80例,随机选择40例作为试验组,剩余40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老年高血压并颈动脉硬化斑块患者采取盐酸贝那普利治疗,试验组的患者采取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压、斑块厚度、IMT 厚度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能够有效控制老年高血压并颈动脉硬化斑块患者血压,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中运用推广。

【关键词】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老年高血压;颈动脉硬化斑块

前言:高血压疾病是全球范围内的公共卫生问题,尤其在老年人群中,其发病率逐年上升,给患者带来诸多并发症的风险。老年高血压并颈动脉硬化斑块是高血压疾病中的一个常见并发症,这种病理状态的出现增加了患者的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为了有效控制老年高血压并减少颈动脉硬化斑块的进展,选用合适的抗高血压药物至关重要。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作为L型钙通道拮抗剂,其通过抑制钙离子流入心脏和血管平滑肌细胞,从而达到降压和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的效果。此外,其还具有对抗氧化应激、减轻炎症反应的作用,这对于老年高血压并颈动脉硬化斑块患者尤为重要。本研究旨在分析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并颈动脉硬化斑块患者的临床效果,以期为临床提供更加精确的治疗措施,推进老年高血压并颈动脉硬化斑块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23年1月-2023年6月,老年高血压并颈动脉硬化斑块患者80例,随机选择40例作为试验组,剩余4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试验组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在63-86岁之间。对照组患者中,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在62-86岁之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盐酸贝那普利治疗,初始剂量调整为 10-20mg/ 次,1次 /d,最大剂量不超过 40mg/ 次。

观察组采取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方法,第一,对患者进行基线数据的收集,包括血压、颈动脉彩超、心电图等相关检查,确保每位患者的数据在治疗前得到准确记录。第二,为观察组患者规定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的初始剂量,初始剂量调整为 2.5mg/ 次,1 次 /d,可以根据患者情况增加剂量,最大剂量不超过 5mg/ 次。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第三,治疗期间,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水平,确保其处于理想范围内,并定期进行颈动脉彩超检查,评估颈动脉硬化斑块的变化情况。同时,对所有患者进行钙通道阻滞剂相关不良反应的监测,如头晕、踝部水肿、心动过缓等,以确保患者的安全。第四,在治疗过程中,结合其他非药物治疗措施,如生活方式干预、饮食调控等,以确保治疗效果的最大化[1]

1.3观察指标

针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变化情况、斑块厚度、IMT 厚度进行对比分析,血压中包括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

1.4统计学方法

SPSS25.0为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者治疗前后血压情况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压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如表1所示。

表 1 患者治疗前后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对比情况

组别

例数

SBP

DBP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观察组

40

164.24±5.22

121.48±3.90

90.28±4.32

66.28±3.27

对照组

40

164.16±4.82

136.25±4.02

91.02±4.06

73.15±4.05

2.2患者治疗前后斑块厚度、IMT 厚度对比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斑块厚度、IMT 厚度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如表2所示。

表 2 患者治疗前后斑块厚度、IMT 厚度对比

组别

例数

斑块厚度

IMT 厚度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观察组

40

1.95±0.82

1.47±0.31

0.97±0.11

0.52±0.07

对照组

40

1.94±0.76

1.78±0.50

0.98±0.12

0.76±0.10

3讨论

老年高血压并颈动脉硬化斑块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主要发病原因包括血液中的脂肪代谢紊乱、血管内皮损伤、氧化应激、炎症反应以及年龄相关的血管壁逐渐硬化。这些原因导致血压升高和颈动脉硬化斑块的形成,从而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临床症状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头晕、头痛、记忆减退、颈部不适,以及在严重情况下可能出现的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2]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作为一种钙通道拮抗剂,对于治疗这类患者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其作用机制是拮抗L型钙通道,降低钙离子流入心脏和血管平滑肌细胞,达到降压效果,同时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对抗氧化应激,减轻炎症反应。因此,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不仅可以有效控制老年高血压,还可以阻止颈动脉硬化斑块的进一步发展。临床研究表明,长期使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并颈动脉硬化斑块患者,可以显著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减少因高血压或颈动脉硬化斑块相关的并发症导致的死亡率。因此,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作为治疗措施具有明确的临床效果和价值,对于老年高血压并颈动脉硬化斑块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本研究旨在深入探索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在老年高血压并颈动脉硬化斑块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及其价值,通过科学、规范的治疗措施,为临床提供更为有效的治疗策略

[3]

综上所述,针对老年高血压并颈动脉硬化斑块患者采取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的治疗方式,能提高治疗效率,控制患者血压,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潘文进.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3,17(04):116-118.

[2]陈华.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老年高血压的应用研究[J]. 智慧健康,2023,9(03):150-153.

[3]齐红芳.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临床价值探究[J]. 中国实用医药,2022,17(27):162-164.